法国的浪漫设计能与中式榫卯巧妙联动吗?

文摘   2024-10-31 14:47   重庆  

CHINESE HANDICRAFT.

 传承文化  引领生活 

Mortise and tenon furniture

榫卯家具

中华手工◎



亚历山大·夏利(Alexandre Chary)




吴语软侬

异乡开物


温婉流畅的曲线与棱角分明的榫卯,两者看似存在“矛盾和角力”,却在法国设计师夏利与木艺工匠的长期协作中兼收并蓄。悉心地进行手工捶打、抚平肌理、塑造结构……在思考与调整中,亦透露出他对传统工艺的徐徐致敬。18年前,夏利第一次来到中国,并与妻子游览苏州。在机缘巧合之下与苏州当地的艺术家金范九开启了关于手工艺与家具设计的探讨与合作。


木椅作品《上海人》拥有流畅的线条与符合人体工学的外部结构。



中国上海,吴语软侬;法国巴黎,肆意浪漫。两座城市皆有得天独厚的城市环境与风土人文。在浪漫之都法国长大的夏利以手工造物的方式拉近了跟中国的距离。他的工作室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一座1924年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内,为了留住沉淀在老建筑里的历史感,他特意保留了内部的原始结构、原木地板以及生锈的铁窗。而在设计家具之前,夏利的工作范畴更多是为高端酒店、餐厅与赌场定制灯具,但他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在手工造物的过程中逐渐展现。



《Hexa屏风》突破传统直角榫卯,让弧线与曲面相交,椅子的框架充满骨骼感。



成长于法国勃艮第,曾住在英国伦敦、古巴哈瓦那,而后又来到中国发展事业,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让夏利的设计有了新的视觉。夏利曾为法国“设计鬼才”克里斯托夫·皮莱特(Christophe Pillet)设计项目。“如果你能设计一把椅子,并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或许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醍醐灌顶之语,让夏利来到中国之后,慢慢探索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潜心创作木艺家具。

夏利的妻子是苏州人,妻子在巴黎索邦大学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的苏州园林展开,可以说,“苏州”是夏利设计家具的开始,也是他极为重要的创作元素。苏州古典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婉转迂回的园林构造让人们无法直接看到水景,而是围绕不同的亭台楼阁、山林奇石,才能一览园中更加奇妙的景致。夏利也将园林造景中的“起、承、转、合”用于木艺家具的创作。



传统工艺的参与仍是他作品出彩的核心。沿袭传统却不囿于传统的造物方式对于夏利而言,既能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推动传统木艺的发展,又能通过不同质地与颜色的木材为家具作品赋予个性化的视觉,而这些“细节”同样也是他的手工艺项目被认同的关键。

《Huàn躺椅》是一件多功能的家具,可躺、可坐、可睡,让人们拥有短暂的“白日梦”。




方寸一瞥

风华犹见


榫卯家具的设计灵感大多源于夏利对上海、苏州当地自然的观察:树木的结缔组织、山林间的昆虫、岩溶岩层、哺乳动物的日常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他尤为重视传统美学,以仿古的方式去感悟山水园林中所传递的自然之趣,虽谈不上信手拈来,但总能在思考与尝试中赋予榫卯家具新的视觉。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创作的独特性尤为重要,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逐渐找到运用美、创造美的核心。


当下,榫卯家具与建筑空间讨论的往往是工艺与空间上的关系,虽然夏利的作品造型各异,但沿着传统工艺而延伸的轮廓线仍是作品最基本的结构。胡桃木、橡木、玫瑰木等优质木材成为他大多数作品的选材,不同密度的材料让手工艺的参与变得更具挑战。





一块木头就好比一颗钻石,配合极致的手工艺才能塑造良品,手工艺人或工匠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知道选择材料的某些特定部分,角度、纹理乃至视觉皆有诸多考究。作为一名“细节控”,夏利从前期的图稿设计,到过程中的打样等环节全程参与。同时他也在突破榫卯结构的形式,尝试研究更多的榫眼。虽然这在他看来,木头经受了太多的“考验”,但往往历经不凡,方为隽永。


与亚历山大·夏利长期合作的工匠正在悉心打磨椅子的腿部。




手艺之续

不凡之力


当代榫卯家具设计的核心仍是尽可能释放传统工艺的价值,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入现代社会。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先人最朴实的造物方式进行致敬,同时融合当代的审美理念,加速设计的创新。”


在持续塑造家具的过程中,手工艺的匠心独运也在反向促使夏利学习与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完善构筑起的设计框架。若更为宏观地看待世界,你会发现,人们都在为‘工艺’而付诸努力与实践,无论是创造器物的手工艺,还是推进社会发展的现代工艺,甚至专注于一事的精神。手工艺,也在夏利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拓展出更加广泛的意义。



中法两国,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诞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西方文化较为强调个人的成长路径,而东方文化则重视相互影响与成就。基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国的“多元”让夏利与更多的工作伙伴、传统工匠建立起长期合作。当然,两国也拥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观:乐于分享所见所思、保持对手工艺的敬意,大家以朋友的方式开展喜闻乐见的工作项目。



就像威尼斯的穆拉诺岛上有迷人的玻璃,苏州也有它引以为傲的明式家具。在上海、苏州这类文化腹地,夏利简约内敛、圆润有致的木艺家具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天然的材质与精准的工艺吸引了一大批拥抱现代也热衷传统工艺的追随者。


如今,在不断深耕创作并开拓市场的实践下,他与“丰硕家具”合作打造的轻奢家具品牌FAS在中国市场已经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并不断丰富家具系列作品,屏风、桌椅、沙发、灯具等以微妙的弧度和曲线透露出手工艺的不凡之力。这也证明,当下的中国需要更多新鲜的、风格迥异的“美”。


木的天然纹理与质感皆在每一次的制作与打样中呈现。




Q&A




Q:请介绍一下您在上海的工作室。


A:我的工作室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一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老建筑内,今年刚好满100年历史。我在工作室外打造了一处花园,希望每一个到访者都能够在自然的氛围下步入我的设计领域。我当时接过这个古旧空间后,力求保留内部的原始结构、原木地板,甚至生锈的铁窗,然后通过我自己设计的作品让这个空间焕然一新。


Q:您对中国传统木作中的榫卯工艺怎么看?


A:我研究中国榫卯已经有十多年了。榫卯,可谓是提升木艺美学的关键工艺。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无论是从使用方式还是实用性看,榫卯都是非常智慧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的连接方式,使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方式足以媲美现代建筑。


Q: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师带来哪些优势?


A:当下中国逐渐多元的文化语境为设计师带来了莫大的助力。就好比一张白纸和一个框架,前者很难让创作者着手,而后者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引导方向和从业思路。苏州和上海是我非常熟悉的两座城市,它们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创造力。


近期创作的一把椅子《上海人》就表达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在设计过程中,我将细节有致的手工艺之美与先进、理性的现代技术巧妙相融。明眼难见真章,看似一把寻常的椅子,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唯有坐上去才能感受到臀部舒适的起伏弧度。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长久地使用它。







内容摘编自
《中华手工》2024年6月号
文丨彭一

图丨亚历山大·夏利


如需阅读全文
请点击下方图片
订阅2024年6月号







微博·小红书·视频号

@中华手工

抖音
@Hi,手艺




 - END -



更多合作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023-63424970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与手工艺更亲近

中华手工
传承文化,引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