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号·新刊速递 | 编织情与理

文摘   2024-11-19 17:08   重庆  

CHINESE HANDICRAFT.

 传承文化  引领生活 

NEW ISSUE EXPRESS

新刊速递

中华手工◎



2024年10月号


· 封面作品 ·

品牌Radical Object将3D打印

与钩针结合的艺术装置




新刊导览


手工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


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手工艺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出海”?


怎样兼顾手工艺的形似、神似和神性?


如何通过传统工艺和文创设计实现工匠精神的传递和中华文脉的赓续?


……


《中华手工》2024年10月号分为“视界”“人文”“思想”“专题”四个栏目,共刊策划、文章17篇,总112页。


内容囊括海内外设计资讯、法国巴黎首届中国工艺美术节、伊夫舍姆中世纪手工艺博览会搬到屋檐下的嵌瓷艺术等新潮前沿的设计手工艺,以及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沈寿的刺绣艺术等人文民艺,还就工艺美术视域下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非遗馆儿童教育探略以及青海瞿昙寺的建筑美学与建筑装饰等命题展开论述。


专题板块则以编织情与理展开,从研究、艺术、数理、科学的角度,梳理出编织工艺的发展群像与生态趋势,让人们更加立体、具象地了解我国的编织艺术从中国制造向民族创造的路径与方式,多角度展示编织工艺在数理与科学、个人与品牌、生活与趋势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小小编织也能登上新时代更广阔的舞台,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载体。



目录







专题


《编织情与理》



编织,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


犹如母亲手中缓缓穿梭的毛线,一针一线间,不仅织就了温暖人心的衣饰,更编织出世代传承的智慧与力量。纵观历史,环顾生活,编织是民间造物的基本方法,是文字之外的生动阅读,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透过编织,我们可直观感受到手艺人、设计师、研究者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审美的诸多理解与创造。


时至今日,编织已不再是单纯的造物技能,而是发展成为一门集生活、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手工艺。其门类日益丰富,从纱线针织、棒针编织,到钩针编结、线型捆扎,再到微型钩针及新型材料编织,其工艺历久弥新,形式日趋多元。同时,编织工艺也与时俱进,与更具科学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巧妙联动,为编织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编织的生活与艺术


左右滑动查看


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无论是系统分析的研究者、匠心依旧的手艺人还是锐意创新的品牌设计师,他们正以理性的视角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展现着手工编织的当代价值。


如今的“编织”,不仅仅是穿戴之物,在专业从业群体的推动下,已成为更具艺术性、品质感、生活化的产品与作品。源于传统的工艺方式虽然不变,但创新的理念、造物的技巧却随时代而变化。该板块通过渝派绒线编织技艺传承人刘一华、创新结合潮汕手钩和现代设计的品牌“小黄香蕉手钩”以及用编织技艺制作北京冬奥花束的励美丽背后的创作故事与设计理念,展现编织不同的板块与方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个性的感受。每一位编织从业者,都宛如一条强韧的织线,由线成面,彼此串联。



# 编织的研究与数理


左右滑动查看


从远古时期简单的藤条交织,到今日律动多变的纱线艺术,编织技艺蕴含着数学原理、物理力学与审美观念。


无论是线条的交织,还是图案的形成,编织都涉及到数理知识。如密铺理论在编织中的应用,要求编织者精确计算每一根线的长度、角度和交织方式,以确保图案的完整和美观。对精确度和比例的追求,体现了编织与数学、科学的紧密联系。此板块直观展示编织与复杂数学结构的对应关系,深入剖析图形拆分、编织单位等细节,让人们在欣赏编织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数理世界的微妙。



# 编织的科技与未来


左右滑动查看


在当代手工艺编织的广阔领域中,人们正见证着一场从技艺传承到创新融合的深刻变革。编织这项工艺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逐步转变,一个个融合编织研究的高校课题,以及当代设计师对编织与科创的研究,为当代编织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当然,也为制作者、品牌方、高校学者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悄然变化的现状与趋势,正在不断引导创作者们创作更具品质、创新的编织产品。同时也预示着其正逐步融入现代工业体系,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视界



策划· 《艺起巴黎,向世界扬帆》



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环境,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这里的展览有底蕴,也够时尚,让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青春与活力。


2024年9月9日至9月21日,法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节”在巴黎市政府十三区市政厅开展。40余件匠心独运的艺术瑰宝,由传承人、艺术家、新生代们倾心呈现。铁画的刚劲、刺绣的细腻、折纸的灵动、编结的温婉、蓝染的深邃、宣纸的雅致、香云纱的飘逸,一一展现在巴黎观众面前。



环球 · 

《文明的赓续: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踏入伊夫舍姆中世纪手工艺博览会,仿佛穿越到那遥远的时代。人们身着复古服饰,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市集,在一条模拟中世纪街道的两侧,摊位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售卖着各种日常用品与奢侈品等。


工匠们为大家展示如何用传统工艺制作盔甲、锻造武器、编织织物、烧制陶瓷等,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工匠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传递着一种文化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匠心独运”“什么是精益求精”。



新生代 · 《搬到屋檐下的“屋顶艺术”》



与多数非遗项目一样,潮州嵌瓷这项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同样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现代使用场景的缺失、后继无人的尴尬都让记录和传承这项非遗手工艺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1998年出生的许名泰,26岁的年纪便已接触学习了11年嵌瓷技艺。经年累月的练习让他早已能够熟练地塑造出造型精巧的嵌瓷作品,并多次获得相关奖项。但对于这位年轻的传承人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怎么样才能让嵌瓷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让它能够‘活’在日常生活中,是我始终想找到的答案。”






人文



国术· 《荆楚漆语》



漆彩流光映古华,楚风千载韵犹佳。匠心独运雕工巧,璀璨夺目胜奇葩。


中国的漆器工艺在数千年前就达到了极高水平,其中孕育在湖北荆楚大地上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纯天然原料,通过雕镂刻画、镶拼巧饰,以精细的工艺、奇异的造型、绚烂的色彩、瑰丽的图案,尽显楚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文化特色,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高峰”。



鉴赏· 《沈寿的刺绣艺术



2024年9月23日,是近代中国工艺史上杰出的刺绣艺术家沈寿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沈寿及其弟子的刺绣艺术,历经长期的创造和发展,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今,与中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良好保护和有序传承,同时也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思想



文创

《工艺美术视域下文创产品开发探索研究




工艺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儿童教育探略




探索

《青海瞿昙寺的建筑美学与建筑装饰》









以上内容精选自《中华手工》2024年10月号

如需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图片

购买中国传统工艺之编织扎制——《编织情与理》



微博·小红书·视频号

@中华手工

抖音
@Hi,手艺




 - END -



更多合作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023-88921516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与手工艺更亲近

中华手工
传承文化,引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