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HANDICRAFT
传承文化 引领生活
INLAID PORCELAIN
潮州嵌瓷
中华手工◎
“厝角头有戏出。”
在潮州人的屋顶上,除了经停的小鸟、垂挂的雨滴,更多见的是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立体装饰。活灵活现的龙凤,威严的神兵天将,或是麒麟仙鹤等各式瑞兽神鸟屡见不鲜,在屋脊上演着经久不衰的一出出“大戏”,这便是潮州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嵌瓷。
潮州嵌瓷又称聚饶、扣饶,是以灰塑为基础,用经过剪裁的瓷片嵌贴出各种图像的工艺,多装饰于祠堂、庙宇、古民居的屋脊墙壁,是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
该工艺始于明末,至清代日臻完美。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深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大、夏日高温以及台风的影响,潮州嵌瓷的鲜艳色彩经过风吹雨淋后依然夺目,因此又被建筑史学家们称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
不可避免的是,与多数非遗项目一样,嵌瓷这项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同样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现代使用场景的缺失、后继无人的尴尬都让记录和传承这项非遗手工艺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但希望同样也存在,在潮州嵌瓷博物馆里,学徒们在潮州嵌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卢芝高的带领下,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嵌瓷世界中,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出嵌瓷家居摆件、嵌瓷文创等类别,致力于让其回到现代生活中——许名泰就是其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1998年出生的许名泰,26岁的年纪便已接触学习了11年嵌瓷技艺。经年累月的练习让他早已能够熟练地塑造出造型精巧的嵌瓷作品,并多次获得相关奖项。但对于这位年轻的传承人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怎么样才能让嵌瓷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让它能够‘活’在日常生活中,是我始终想找到的答案。”
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
也可以搬到屋檐下
结合黑神话悟空元素创新制作的嵌瓷摆件
要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嵌瓷,先得把它“搬”下来。
传统的嵌瓷多以屋顶装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时代发展,嵌瓷在生活场景中的使用趋于减少,若非特意前往古建筑或传统民居区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瞧见它们的影子,要让嵌瓷走入现代生活,“落地”是首要。
嵌瓷摆件作品《关公战黄忠》
挂屏、立体件、圆盘装饰……在手艺人的奇思妙想中,嵌瓷有了更多元的形态,而许名泰更是大胆开拓,将海贼王、火影忍者、黑神话悟空等新潮元素引入嵌瓷创作,多种文化和技艺的融合让人耳目一新,收获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如融合现代卡通元素与传统工艺的《诸事如意》嵌瓷图,猪首人身的造型通过瓷片巧妙拼接,鲜艳的色彩和半浮雕的呈现让其更添几分灵动。在许名泰的手中,嵌瓷成为了可供陈设和近观的现代艺术品。
“非遗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而是要以创新的形式讲述传统。”文化是嵌瓷的灵魂,正如传统嵌瓷的发展依托于潮汕祠堂文化一般,若想将嵌瓷创作涉及其他领域,就要深度结合领域文化,如佛山石湾公仔、港府文化、客家文化等,打磨文化对创作至关重要。因此在结合新潮元素之余,深度打磨传统题材、探索其现代表现形式则是许名泰的另一大要务。
嵌瓷摆件作品《达摩》
如嵌瓷作品《达摩》,达摩是潮州嵌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材,制作却有不少学问:头部是最难把握的部分,决定着整体比例的协调,不合适只能撬下来丢掉,重新捏,花上数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手部也常需捏上一整天,再一点点去磨亮,“做嵌瓷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来,就像达摩一样,格物致知,享受过程。”又如《关公战黄忠》,用碎瓷片拼贴盔甲并非易事,只得一步步推敲,再加上潮州嵌瓷应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色彩搭配的原理,色彩极其丰富,因此对瓷片的布局也十分讲究,稍不注意就会像一团“马赛克”。精心打磨后的作品匀称合理,人物线条粗犷有力,设色对比强烈,气势恢宏。
作品《凌波仙子(水仙)》
此外,许名泰还将国画与嵌瓷结合,创作出《梅》《兰》《竹》《菊》《牡丹》等嵌瓷摆件,从中既能感受国画的韵味,又能体会嵌瓷艺术的魅力。不同部位需要的瓷片是不同的,如绸带需要弧度明显的小瓷片来表现它的曲折飘逸,小茶杯的碎片就正合适;团状祥云则需要面积较大、弧度较缓的瓷片,花瓶便是最佳选择。在许名泰等嵌瓷手艺人的匠心巧手下,茶杯、花瓶、贝灰、草灰、卷烟纸等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光彩夺目的现代艺术。
最年轻的嵌瓷传承人
从剪瓷片到开拓新模式
嵌瓷并非单纯的手工劳作,而是一项集绘画、书法、雕塑等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工繁艺细,包括敲制、剪裁、镶嵌、黏接、堆砌等多道工序。一件精巧的嵌瓷作品,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没有耐心和毅力是不行的。
2013年,年仅15岁的许名泰来到潮州嵌瓷博物馆,正式开启拜师学艺之路。15岁的青春少年似乎很难与“沉心静气”扯上关系,与许名泰同期来的几个“95后”男孩不是忍不住玩手机就是外出,陆陆续续都走了,只有许名泰一人留了下来,成为了最年轻的嵌瓷传承人。
没有任何嵌瓷、绘画、雕塑基础的许名泰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剪瓷是制作嵌瓷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花功夫的一步,即把完整的瓷碗、瓷杯剪成碎瓷片。对于考验细节的嵌瓷来说,剪瓷非常重要,瓷质易碎,稍一用力便会剪断。
剪瓷并非随意裁剪,而是要根据最终成品的需要,剪出相应形状的瓷片,这并非易事。刚学的时候,许名泰的手经常被瓷片割破,磨出血泡更是常有的事,直至手上布满硬茧,许名泰才慢慢掌握了剪瓷要领。除了学习剪瓷等基本功,许名泰还同步学习了画画、书法,在写意水墨中找感觉,他特别强调学画画对嵌瓷的重要性,“绘画是嵌瓷的基础,如果画画、构图不行,那嵌瓷做起来也是不雅的。” 一件好的嵌瓷作品不仅要外形生动,更要能够传递出造型的内在精神,这需得通过反复的打磨推敲才能达成。
就这样,许名泰花了3至5年的时间,才逐步从学习绘画、雕塑等基本功到能够独立制作出一件让老师满意的嵌瓷作品,“嵌瓷让我在当下快节奏的世界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充实,传承手工艺的同时也让我找到了心中的热爱。”
除了不断尝试融合新元素、新风格,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创作嵌瓷以外,许名泰还逐渐开拓出影像传播、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等新模式,为嵌瓷传承注入新活力。他不仅协助选取了各类风格的嵌瓷代表作进行采访记录,将非遗技艺通过影像留存下来,为相关学者和文化机构提供学习研究的资料,还逐渐承担起潮州嵌瓷博物馆的“外交”任务,向到访的游客们介绍嵌瓷艺术,从风格到技艺,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动线”。
此外,11年技艺傍身的许名泰还担任了汕头大学淑德书院潮汕非遗实践基地导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客座导师,将嵌瓷的历史、发展、技艺特点开发成课程带进高校,带到年轻人身边。“我经常会问学生们会怎么设计自己的嵌瓷作品,在鼓励他们创新之外,我也会强调这个东西是属于本土的、中国的,在创作中要尽可能融入东方文化,从而去影响世界其他地方。”除了理论教学外,许名泰还会带领学生们实操练习,办一场师生展览也是他未来的目标,“进入高校能够让青年一代‘亲手’体验嵌瓷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嵌瓷的兴趣,从而为嵌瓷的传承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内容摘编自
《中华手工》2024年10月号
文 | 唐诗影
图 | 许名泰
如需阅读更多内容
请点击下方图片
订阅2024年10月号
↓
微博·小红书·视频号
@中华手工
抖音
@Hi,手艺
- END -
更多合作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023-63424970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与手工艺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