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HANDICRAFT.
传承文化 引领生活
NEW ISSUE EXPRESS
新刊速递
中华手工◎
2024年8月号
· 封面作品 ·
江西夏布织造过程中的纬纱“麻纡子”
新刊导览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留一批批宝贵却式微的老手艺?
从沙漠到绿洲、海岸到内陆,什么造物方式推动着当地文化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审美的同时,怎样才能寻得新工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
如何区分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
……
《中华手工》2024年8月号分为“视界”“人文”“思想”“专题”四个栏目,共刊策划、文章16篇,总112页。
内容囊括海内外设计资讯、来自阿联酋的手工艺、旧衣物拼贴画展览和积木MOC等新潮前沿的设计手工艺,以及风雅徐来的中国扇、何氏川墨等人文民艺,还就德化白瓷艺术特色工艺革新、产业化生产对景泰蓝工艺的影响以及现代美展如何为传统花鸟画注入新活力等命题展开了论述。
专题板块则将目光放到了双林夏布这块古老的中国布料上。夏布凝结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希望通过对双林夏布的呈现,把这块让中国人凉爽了千年的夏布,重新带回人们的生活中,让它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录
专题
《重识万衣之祖》
从文物史料中可以考证,中国种植、加工苎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甚至更早。随着棉花等纺织原料的进入和工业化发展,加之手工夏布的生产十分繁琐,渐渐地,夏布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目前夏布四大产区之一的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夏布依然具有一定强劲的生命力。
过去一年,我们随着加合非遗参与到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多次走访调研双林及周边村镇,对江西双林夏布的现状与业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发现通过一代代传承人口传身授以及企业和设计师的现代创新,夏布虽不及过往之规模,但衍生出夏布绣装饰画、茶旗、窗帘、书封、服装、夏布灯、扇子等物品,让沉睡多年的夏布在历史传统中被唤醒。
#见人
左右滑动查看
人,在技艺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双林夏布织造技艺的传承,正是得益于双林镇一代代手艺人的保护和坚守。
该板块聚焦一批批“行走”在麻线经纬里的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守护和传承夏布织造技艺的关键人物,推动了夏布文化的当代发展;夏布商则保持了夏布的现代商业价值和经济活力;而双林镇家家户户的民间手艺人则是通过口述、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代代相传,确保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
#见物
左右滑动查看
走近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首先看到的是在传承发展中创造和生产出来的一系列物品或产品。该板块从物品入手,将双林夏布的故事娓娓道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绕纱机、整经架、织布机等织造工具,抑或是跟随技术发展创造出的剥麻机、自动上浆机等现代化机器。
这些真实存在的物品,作为夏布织造技艺的物质载体,是技艺展示的窗口,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夏布技艺与文化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得以延续。
#见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
近代纺织工业的机械轰鸣声拉响了手工夏布衰落的警笛,夏布成为岌岌可危、濒临失传的一门手工艺。
但与此同时,江西有一批批传承人、企业、设计师紧跟时代发展,运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手法,在夏布着色、定形、创意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该板块聚焦于此,无论是开发出夏布茶席、拖鞋、帽子、雨伞等生活用品,还是以夏布为原料发展出夏布绣等艺术形式,抑或成立深加工企业将夏布商业化、市场化,探索夏布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的新形式。
视界
策划· 《积木“江湖”》
MOC,即My Own Creation的缩写,直译为“我自己的创造”,指跳出积木品牌官方套装的框架,完全依靠玩家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模型。没有官方图纸、玩家自主原创是MOC最直接的特点。它并非单纯地按照说明书进行机械拼搭,而是利用所有的积木零件,通过不同方式巧妙结合,搭建属于玩家自己的作品。
MOC不设任何限制、玩家自由发挥个人想象力的模式,让不同风格和特色的“门派”相继涌现,造就一个精彩的积木“江湖”。本期策划带领读者一起步入这个积木“江湖”,共同感知来自积木创作的魅力。
设计 · 《阿布扎比,大漠上的手艺绿洲》
2020年,位于阿联酋的Kossmanndejong事务所与Tellart设计机构围绕“来自阿联酋的手工艺”,共同在“工匠之家(House of artisans)”设计、落地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展览。
时隔4年,中华手工再次回望这场展览,展现阿联酋地区的设计师与手艺人近年来在材料与空间上的关注动向,更加细致地剖析手工艺与当代展览之间的交融,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材料的深度挖掘、对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对展陈空间的规划设计以及中东地区的风土语境。
新生代 · 《收来200件衣物做展览》
在夏天刚开始、酷暑尚未席卷大地之际,一场特别的拼贴画艺术展“她是..”在上海市折子戏艺术商店举行——搜集来的二手衣物在被弯曲、折叠后,拼贴成一幅幅女性肖像画。展览结束后,作品被拆开、二手衣物以完好的形态再次流回社会。
作品用到的所有材料都来源于社会捐赠的近200件二手衣物,通过真空、压缩、挤压等形式创作,不用胶水、也不会去剪裁破坏任何一件衣服。
人文
鉴赏· 《一扇艺赏》
放眼当下,人们对扇子有不少个性化的需求,手艺人、制扇人、收藏者们也对工艺材料与扇面图绘进行更加与时俱进的调整。
本期鉴赏以“赏工艺、赏扇面”为切入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扇子进行划分与展现:无论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王星记扇、如意檀香扇,还是愈受百姓喜爱的苏式团扇,甚至是立意创新的仿古扇,它们皆在轻盈摇曳间展现出不同的工艺、材料与设计,让人们在欣赏、品读的同时,感受中国扇的美与雅。
民间· 《墨香今何在 墨魂何所归
——记重庆铜梁何氏川墨的前世今生》
许多人只知道徽墨,却不知道世上还有被北宋诗人苏泂誉为“琅玕翠饼敲玄笏”的川墨。而南宋学者周辉所著《清波别志》也有对川墨的记载:“东南士大夫尚川墨。蒲大韶,恭州乐温人,壻文子安、梁杲,渠州人,皆世业此。梁胶法精而价高,蒲麤而损梁直太半。出蜀者利其廉,携以来者皆蒲墨也。虽均名川墨,而工制异。”可见,川墨早在宋代就已名声在外,并常被作为文人赠礼。虽然川墨的起源难以考证,但曾在重庆市铜梁区乃至川渝一带兴盛一时的何氏川墨却详实可考。
思想
观察
《当代与经典的对话
——德化白瓷艺术特色与工艺革新》
考工
《“从造办处到工厂”谈产业化生产对非遗手工艺的影响——以景泰蓝工艺为例》
探索
《现代美展如何为传统花鸟画注入新活力》
以上内容精选自《中华手工》2024年8月号
如需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图片
购买中国传统工艺之纺染织绣——《重识万衣之祖》
微博·小红书·视频号
@中华手工
抖音
@Hi,手艺
- END -
更多合作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023-88921516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与手工艺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