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么爱笑,怎么可能抑郁呢?”
“矫情”、“想太多”
“看起来没啥,为什么要吃药?”
……
关于抑郁症,很多人因为不曾了解,不曾走进过那一颗颗破碎人,都禁不住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
但更多时候,这些“疑问”会逐渐转变成“误解”,有时甚至是捅向抑郁症患者的一把把“刀子”……
所以,关于抑郁症,有些认知误区需要被看见。
误区一
抑郁症就是爱哭想自杀
实际上,抑郁症并没有完全固定的特征,每个人处于抑郁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部分病人一开始总以胃病、心慌气急、眩晕、颈背疼、慢性疲乏等症状来来回回地跑医院,反反复复做检查后,被诊断为抑郁症。
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典型抑郁发作常见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下降往往颠覆为贪睡、暴食,情绪反应性强烈,因而导致难以识别。
还有「微笑型抑郁症」等非典型抑郁,是非常难发现的。外人看着他们可能一切如常,笑得灿烂,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却孤独、脆弱、忧郁……别人难以察觉他们的痛苦,甚至包括他们的家人。
误区二
抑郁症状消失,就是病好了
症状消失就意味着病情已经痊愈了,就可以立刻停药吗?
当然不行!这样只会让之前所有的治疗和努力都白费。
抑郁症的治疗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经历「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治疗的目的和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主要是控制患者的症状,这个阶段结束,我们的症状都会得到明显的缓解。然后就会进入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这两个阶段的重点是巩固治疗成果,防止抑郁症再次发作。
抑郁症治愈的标准是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或稳定缓解至少6个月,我们一定要遵医嘱。
误区三
得了抑郁症,得休学或辞职
对于症状较轻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上班或上课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压力,那么你可以一边接受治疗或自我调整,一边继续工作或学习。
但如果你感到现在的状态非常糟糕,工作和学习让你觉得身心俱疲,那可以暂时选择休息或辞职。
但是不要长期想着远离大众,这样只会让你在抑郁症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都有社交的需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能让我们在跟同事或同学的交往中得到温暖、理解和满足感等社会支持。
如果我们每天都把自己孤立起来,人际关系会变得疏远、亲情会逐渐消失,朋友会越来越少,出现「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等消极想法。这种自我疑虑和否定,反而对病情的恢复有害无益,甚至可能使病情更加恶化。
误区四
抑郁的人,不爱动,就是懒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疲劳感与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组胺这4种神经递质的减少相关。
这些神经递质就像「信使」,在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调整我们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包括运动功能、情绪、注意力等。当大脑缺少这些物质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做什么都没劲,每天都很累。
误区五
抑郁后做心理治疗不用吃药
适不适合做心理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轻度抑郁的人虽然有抑郁症状,如心情不好、做事拖延、兴趣减低等,但生活工作影响不大,能坚持工作和学习,可以考虑心理治疗。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抑郁发作急性期首选的治疗方式。
因从事压力较大的职业(如警察等)而导致的抑郁情绪适合做心理治疗。
对轻度和中度老年患者也推荐心理治疗。相关研究已表明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能改善老年抑郁症的抑郁症状。但对于老年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则要优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
对于怀孕早期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可以给予心理治疗。
对于有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可用认知行为治疗来改善抑郁症状。
而且对于抑郁症,多一些了解,就能少一些误解。
欢迎扫码添加心理咨询师
我们会贴心解答
您的咨询困惑
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96320
只要你愿意
我就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