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THE BOOK
潜意识为什么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
弗洛伊德说的都是真的吗?
自我、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
成年后,如何才能修复原生家庭造成的伤痛?
近几年,随着心理学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原生家庭” “潜意识”等概念慢慢成了众多心理科普公众号上出现频率极高的名词。
在心理咨询领域,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也算是占了行业的近半壁江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学派感兴趣,却只能对着市场上眼花缭乱的书目,不知从何下手。
今天,我们专门为想要了解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份书单,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领域,认识精神分析学派的全貌。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
书籍 • 介绍
作为依恋理论的经典教材,本书已经被翻译为9种语言。作者将基础与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同临床实践中的发现融会贯通,非常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依恋理论的核心内容,同时用了约三分之二的篇幅呈现依恋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
《依恋三部曲 第一卷 依恋》
书籍 • 介绍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一卷。本书详细探讨了母婴关系的本质,从对本能行为的讨论开始,结合许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列举了很多非人类哺乳动物母亲和幼崽的依恋关系,进而推及人类的依恋模型。研究表明,婴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的依恋关系对其一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人父母者应充分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进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依恋三部曲 第二卷-分离》
书籍 • 介绍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二卷。本书主要探讨了婴幼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分离的种种情况对其造成的影响。亲子之间的分离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离的时间长短、分离期间是否有稳定的替代照顾者以及母亲的态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鲍尔比认为,某些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剥夺了母亲的照顾,要么是由于幼儿与母亲人物的关系存在断裂点。母亲人物的存在或者缺失本身对于决定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依恋三部曲 第三卷-丧失》
书籍 • 介绍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三卷。在人类社会中,丧失重要亲人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经历,鲍尔比详细探讨了家人离世后个体的丧失感,包括丧失父母、配偶和子女,主要探索了年幼儿童对于母亲人物的暂时性或者永久性丧失的反应方式在人格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影响。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丧失感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顺利度过哀悼期并从中恢复过来,而有些人却没有。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
书籍 • 介绍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一书围绕“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在早期提出的核心概念——“安全基地”展开。鲍尔比认为,安全基地是个体发挥*佳功能和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称职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书籍 • 介绍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用两章的篇幅对依恋理论进行了介绍,之后分别比较了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斯皮茨、埃里克森、科胡特、科恩伯格、克莱茵、比昂、温尼科特、桑德勒、莫德尔、斯特恩、沙利文等人代表的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与鲍尔比、安斯沃思、玛丽·梅因等人代表的依恋理论之间的异同。在本书的结尾,福纳吉就整合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关于心智化能力发展的观点,将其与象征、现实检验、具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及妄想、病理性防御的起源联系起来。
《依恋创伤的预防与修复安全感圆环干预》
书籍 • 介绍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依恋与家庭治疗》
书籍 • 介绍
本书将依恋理论与家庭系统疗法相结合,以孩子发展阶段为主线,同时细分各依恋类型下的不同应对策略并指出持不同应对策略的家庭成员互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依恋障碍别让孩子伤在敏感期》
书籍 • 介绍
这是一本从儿童依恋问题入手,深度剖析人们为何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并给出指导性建议的心理自助读本。
依恋的形式有“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两种,不安全型的依恋表现又可分为焦虑型、逃避型、恐惧-逃避型三种。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依恋的形成,从而影响儿童的一生。拥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成年后常常面临焦虑、与人疏离、安全感缺失、控制欲强等心理问题;而拥有安全稳定的依恋形式的人,无论在人际关系还是工作上,都会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抗挫性、与人关系和谐等。
《父母和婴幼儿的早期依恋关系》
书籍 • 介绍
世界著名的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博士和精神分析学家、婴儿精神病学的先驱格拉默博士,结合他们一生的研究和实践,共同撰写了这本关于父母和婴幼儿早期依恋关系的权威著作。很多与父母工作的人—儿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都对此书赞不绝口,这本书将成为所有关爱孩子的父母的宝贵资源!
《你的Ta在想什么》
书籍 • 介绍
本书的作者对伴侣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综合运用神经科学、依恋理论和情绪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向读者解释了持久爱情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改善伴侣关系的十条指导原则以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本书将引导你了解你伴侣的大脑,进而享受以爱和信任为基础的伴侣关系。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书籍 • 介绍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是“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就个体之间,特别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如何建立、维系、破裂、重建所写的一部小书,全书通过7个章节,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了如何理解以及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什么引发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分离事件如何让父母变成了孩子情感上的死人,丧失事件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等诸多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养育孩子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此外,鲍尔比还对自己的依恋理论及安全基地概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将依恋理论应用于精神分析实践中的可能性。
《读懂恋人心(成人依恋)》
书籍 • 介绍
第一本成人依恋理论的中文译作。基于现实案例与20年科学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三种恋爱类型:焦虑型、回避型、安全型。
三种依恋风格特点鲜明,大量案例与练习,让读者即学即用。内容涵括各种类型的恋爱关系,适用于所有想恋爱、恋爱中、已结婚的人。
轻松易读,超级实用,在案例中蕴含着乐观的智慧。无论是对恋爱关系感兴趣还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都值得一看。
《创造爱的依恋》
书籍 • 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爱是什么;爱是一种生物性过程;依恋理论和交互主体性理论;依恋理论;交互主体性;联系的重要性;当联系失败时;结论;故事;什么是玩耍等。
《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和神经科学中的情绪发展》
书籍 • 介绍
本书作者VivianeGreen是美国非常有名的精神分析师,她写作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希望治疗师们能够将当代精神分析、依恋理论、神经心理学以及心理生物学的视角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服务于心理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运用综合的观点来看问题,特别是看待精神分析和其他问题的联系。本书非常适合精神分析领域的咨询师和治疗师阅读使用。
《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
书籍 • 介绍
在本书中,朱瑟林·乔塞尔森博士不仅就如何改善婚姻关系或其他浪漫依恋给出了有益的建议,还提出了一个在情感上对与他人建立紧密联系非常重要的八维度关系模型:、抱持、依恋、激情体验、坦诚相见的确认、理想化与认同、共同性与共鸣、嵌入、照料。
本书特色:非常重视人际之间相互的联系与共生共存。对女性的心理世界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探索、研究和分析。
书中所有的案例都来自实际生活,作者及其学生对67个经历不同、生活各异的人进行了现场访谈。一些受访者在深度访谈中倾诉出很多他们自己从未对他人讲述或难以对他人讲述的往事与情感,但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很自然地都对作者“坦白”了。
《你的Ta在哪里》
书籍 • 介绍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和感情专家斯坦•塔特金依据神经科学理论及依恋理论,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你“恰当”恋爱,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伴侣。你将了解到一个人是如何被别人吸引的,又是如何走向或远离长久许诺的;在浪漫关系中,大脑和神经系统又扮演了什么样的重要角色。本书涵盖了大量的练习、实例以及关于恋爱的实用操作技巧,看完后,如果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你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伴侣。。
《亲密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
书籍 • 介绍
本书在综合分析依恋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依恋研究的积极取向,对我国10个地区的2000名研究对象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的差异性检验、多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适合的统计方法,探讨团队建立中的重要情感纽带——依恋的结构,编制依恋问卷,明确不同依恋对象依恋之间的关系和团队气氛对依恋的预测作用,了解依恋对其人际关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
《好妈妈抓住孩子的依恋关键期》
书籍 • 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早期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关于它是如何影响大脑发展,以及关于足够好的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如何培育孩子拥有安全型依恋及调节好孩子自己的情绪。
《情感依附》
书籍 • 介绍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的成果也是对传统的教育子女的知识的重大颠覆。传统的知识来自一些个体的经验,那些经验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程序检验就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害人匪浅,流毒时间也以百年千年计。而这《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却来自精密设计的科学计划,所以得出的结论配得上我们的敬重和信任。
《人格障碍的心智化治疗》
书籍 • 介绍
MB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分流派,可以以个体或团体的形式进行。其治疗核心是,在个体失去心智化时重新点燃它,在它存在的时候保持它,以此增加个体的弹性以保持它的有效作用,否则即使拥有它也会失去它。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他们特别容易失去心智化,因此针对这个领域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格障碍患者的功能。
《心智化临床实践》
书籍 • 介绍
本书集临床智慧及深刻的认为精神为一身,为读者呈现了专业的、客观生动的和知性的心智化治疗,并为心智化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出色、精巧、有益的指导。本书必定会成为致力于丰富自身临床技能、加深对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解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及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最爱,相信各种从业背景和治疗取向的临床工作者也会从本书中受益。
《驯服孤独对分离焦虑的精神分析》
书籍 • 介绍
本书帮助大家厘清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过程,包括该过程牵涉的情感、情绪、防御等,以及文化因素对我们如何阅读、理解及实践书中的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影响,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因为阅读本书而或多或少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在寻找自己的道路上变得更加清晰。
《依恋的形成—母婴关系如何塑造我们一生的情感》
书籍 • 介绍
本书旨在帮助每一位读者科学认识依恋理论,回溯自己的早期经历,深层次地理解人性,摆脱抑郁、愧疚和怨恨,打破与孩子、爱人、父母的关系困局,找回真实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
书籍 • 介绍
本书作者将理论和研究编织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为经历过严重创伤的儿童提供了修复依恋能力的有效方法,提出了旨在促进儿童发展和安全依恋的专业心理治疗原则和育儿策略。
《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
书籍 • 介绍
在《依恋与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呈现了伴侣互动中经常会出现的种种恶性循环,并给出如何走出这种不良互动泥淖的良方。不断实践,便可以让爱情保鲜,让婚姻美满。原来,我们不必煞费苦心地提升争辩技巧,也不需分析童年创伤,更不必为创造浪漫而大费周折;我们需要的是认清我们与伴侣之间的情感依恋部分,能够敞开心扉,懂得互相理解与回应。
《用心爱,用脑教》
书籍 • 介绍
作者戈尔德博士运用自身多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经验,从儿童的视角解读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各类行为和言语的终极根源,并且对每一类问题都给出了科学的、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每一个受青春期问题儿童困扰的父母指出了捷径。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书籍 • 介绍
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6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