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学术不应迎合政治和民粹

文摘   旅游   2025-02-08 10:02   陕西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学术不要太多卷入政治

《华夏时报》:有人认为中国目前有两类最危险的经济学家:一类以林毅夫为代表,以所谓“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外衣包装“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主张;一类是以郎咸平为代表的所谓民粹主义经济学家,煽动民众反对市场化改革。并认为这两股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推进改革的巨大阻力。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张维迎:首先,每个人,包括学界人士,对经济改革、经济增长、体制问题等等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这是他们基本的权利。人类本身的进步,来源于很多知识的探讨,理念的突破。那么,每个人大概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很正常。从历史来看,人类本身往往处于很无知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可能认为某个人是大救星,但历史过后也许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有些我们现在认为是错误的东西,也许未来证明是对的。所以,我必须坦率地讲,我不能去判断谁最危险,谁不最危险。我只能以我现在的知识、我的研究,去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东西。

我认为,解决学者之间观点分歧的最好办法是学术争论,但我也不希望任何学术性的争论太多地卷入政治本身。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学者为了迎合政府的某种偏好或政府的政策而建立所谓的理论,就偏离了学术的轨道。同样,我认为学者也不应该去迎合大众的或者所谓民粹的一些东西,因为这也是不符合学术精神的。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防止的倾向。迎合政府的和迎合大众的东西,容易获得一定喝彩,这比较危险,无论是谁提出来这种东西,都一样危险。

所以,我想,再重要的争论,也还是要用学术自由,通过思想市场的竞争来解决。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控制的资源太多,要保证学术市场的公平公正可能就比较难,这也是我不断呼吁要给予学术争论以更多自由的原因所在。政府不能控制资源太多,否则就会扭曲学术的激励机制,而被扭曲的学术激励机制下的学术,就很难再叫学术了。这也是我们应该防止的倾向。

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古到今都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我刚才所说,人类本身经常处于很无知的状态,我们在思想上或理论上会犯很多错误,有时候新的观点并不一定就代表知识进步,它有可能是一种倒退。但人类应该珍惜我们自己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对于过去某个时候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好好加以总结,争取吃一堑长一智。

比如政府的产业政策,这么多年的产业政策犯了那么多错误,就不是偶然性的。政府究竟有没有能力,去制定这样的政策?政府怎么能够知道什么是新兴产业政策、如何形成新兴产业?现在看来,政府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新兴产业只有靠企业家精神,才能够去发现;只有通过市场的竞争,才能够去选择。在这方面,我和林毅夫教授的很多观点不一样。


我的观点只代表我自己

《华夏时报》: 现在对于你的评价,似乎也有两类;一类认为你是中国大陆唯一拿的出手的经济学家,认为你说真话,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是一位冷静思考的学者,你的产权改革理论对中国过去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另一类则对你持批评意见,认为你为权贵们服务,是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中国资产阶级的鹰犬。甚至还有人认为你的言论是汉奸、走狗言论。你怎么看?

张维迎:无论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这两类意见我都不敢接受。说我好,我也许受之有愧,中国有不少我非常敬佩的经济学家,他们为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我不好,我觉得也可能不符合事实。

我从事经济学研究近30年,我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分析问题、表达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努力保持一颗自由的心,我有怎样的认识,我就会怎样讲,并不会迎合任何人,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有钱人,或者普通大众。否则,就不符合我一直的追求,也不符合我刚才所提到的学者做学问的那种基本的人格精神。

至于我的观点对与错,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既然说出来,是因为我真心地相信它是对的。如果有人认为它不对,他可以进行一些批评。从我自身来讲,如果做学问是为了迎合某一种人,我觉得我没这个必要。我干嘛去迎合?我自己做生意去就是了。而且,我认为这其实也应成为我们普遍遵守的一种基本规则。

但我们国内确实有这样一些问题,当我们在探讨观点分歧的时候,人们老想找一种阶级划线,认为学术总是有阶级性的,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一种思想一定代表某个特定的阶级。这种带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多元逻辑论否定普遍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流毒,一种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认识。不缜密、不科学的阶级化其实是否定科学本身。比如过去人们所谓“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无产阶级的经济学”,这等于是否定经济学本身。

我们人类的认识上,可能有各种分歧,对同样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但必须相信,真理最后只有一个,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一个而已。我不否认,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一些专门的辩护术,以替某一种人说话,但这种东西本身不符合科学精神。

其实我这么多年所说的观点,只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人,而且我也没能力代表别人,我也不想代表别人。因为我觉得,如果代表别人,就不是你自己了。如果我做这样的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之所以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我觉得有意义,因为它只代表我自己。我觉得这是秉承一种基本的学术精神。

我们要清除那种什么都用阶级分析方法的历史余毒。 


追求真理就要准备接受批判

《华夏时报》: 如果说弗里德曼的市场理论增进了人类的福祉,那么,为什么信奉他理论的你,在中国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你认为那些捧你的人为什么捧你?骂你的人为什么骂你?

张维迎:这很自然,就像我刚才所说,人的认识有分歧,尤其学者之间的观点本身有分歧。人类的知识受到很多因素的约束,一个人想寻找真理却不一定能找到真理。普通人更容易从直感的角度判断问题,而这经常不是科学的角度。人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科学的真理需要有严格的逻辑分析,但这有时可能并不为人们所喜欢,或者,科学结论有可能戳穿了那些原来伪装的利己行为。但一般人从直感的朴素的角度考虑问题,只看到所宣称的目标,看不到真正的动机,更不分析手段是否能实现目标。比如,宣传说要给某些人涨工资,那么这些人肯定很高兴,但实际上,如果这种所谓的涨工资伤害了公平竞争,则最后有可能谁的工资也涨不了,甚至连工作也找不到了。然而人们可能不会预测到这些后果问题。一般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那种严肃冷静的逻辑分析,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在人性里还有一种东西,就是爱占别人的便宜。但经济学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很多人却觉得有免费的午餐,比如很多人希望自己的消费可以公家报销,花别人的钱,自己可以不劳而获,人的心理都有这种倾向。我们现在有些制度就给人们这样的迷惑,有很多的公款消费,政府消费,被认为是免费的午餐,却没有认识到“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收入来自老百姓的生产,当政府拿得多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没有积极性干活了,这时候反倒问题更多了。包括人们所关切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说要更平均地分配,这时很多人可能就会很高兴,但实际上,结果是什么?是很多人没有积极性工作了。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去分析这些现象。必须承认,正因为这样,我们人类才需要科学,才要有人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精神的普及在中国社会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说,对于我的一些观点,有些人不理解,某种意义上这没有什么不正常。我并非说我一定正确,但我必须要说的是,好多正确的东西并非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反过来,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科学不能讲民主、多数人说了算。如果是那样,几百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一投票表决,他肯定输了。这类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应是常规,而非特例。

我们今天认为的所有最伟大的思想,在历史上曾经相当长时间都是受批判的。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当耶稣死的时候,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徒只有千把来人,耶稣死后三百年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被视为邪教,视为一种“淫荡的宗教”,不断受到迫害。直到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才确认基督教为国教。中国的孔子、朱熹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一样受到过批判。所以,我认为这是人类很正常的现象。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真的追求真理,真的想探索人类社会或自然界现象背后真正的法则,我们就应该做好受批判的准备。如果一个学界同仁期待着他每提出一个观点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我想他不大可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华夏时报》:一度,你说你对舆论感到害怕。现在,你还是害怕舆论吗?

张维迎:其实我很不喜欢被人议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是一直害怕舆论,但不能由于这个原因就不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因为那样也是一种不负责任,那等于违背自己的使命,违背自己的良知。所以,真正的学者必须做好被别人批评的准备。

作为人,无论经商、当官、做学问、做记者,只要是人,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希望别人说自己好,而不希望别人骂自己。但你所希望的和你实际所得到的,总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在争取得到最好的结果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得到坏结果的准备,这对于任何做学问的人来讲,都非常重要。

本文根据《华夏时报》记者商灏2013年6月18日对张维迎的采访整理而成。原文发表于《华夏时报》2013年6月28日。






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

“辛庄课堂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卢锋:我国宏观调控概念提出与演进过程
吴敬琏:恪守经济学人的职责
张维迎:产业政策争论背后的经济学范式!
怒波走世界| 世界最北、最后的村子——冰层在变薄
张维迎、黄怒波、霍栋征祝您蛇年吉祥,福满乾坤!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辛庄课堂
本公号是一个面向企业家群体的公号,以传播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理念为宗旨。配合“辛庄课堂”发表相关文章和信息。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