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人才风采录】李筱嫒:用28年坚守点亮林都生物学教学之光

政务   2025-01-20 16:41   黑龙江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市上下涌现出一批行业影响广泛、热心区域发展、个人事迹突出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现开设《林都人才风采录》专栏,大力宣传各行业领域杰出人才对我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励广大人才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用28年坚守点亮林都生物学教学之光


      有过经历,才能懂得;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中学生物教学12年,中学生物专职教研16年,用28年坚守点亮林都生物学教学之光,她就是伊春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筱嫒。

      1997年大学毕业后,李筱嫒怀着对生物学教学的满腔热忱来到伊春市担任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中,她勤奋务实、精益求精,对学生严而有爱。还记得一次课后,一名因为上课“溜号”被批评的女学生低着头委屈地说:“李老师,我真的想认真学习生物课,可就是提不起兴趣,请您原谅我,下次我一定认真听讲。”李筱嫒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此她认真查阅各类教学资料,积极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探究实验、猜谜语、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入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班级整体成绩也提高了。就这样,李筱嫒凭着对学生、对生物学教育事业的热爱,用自己的光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这一干就是12年。

      2009年,在组织的厚爱与培养下,她带着多年积累的生物学教学经验调入伊春市教育研究院转任教研员。任职新岗位,一切都是迷茫的,在懵懵懂懂中她踏上积极探索之路。刚一就任,李筱嫒就立刻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研,短短一年内,她的足迹遍布伊春所有区(市)县。在调研中她发现,生物学学科在不同学段教学要求不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现状,她对教师队伍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高中阶段针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要求,通过与高校项目化合作的形式,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提供更高的平台;初中阶段通过引领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教学资源共享,提升生物学科专业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提升生物学科教科研水平,李筱嫒潜心钻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特点,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探索,她先后撰写出版了《生物学教学模式与创新》《黑龙江省初中学段课题教学基本要求》《资源与评价》等著作;指导数十名教师在国家、省市教研活动中获奖,获得了研究院和基层同事的认可。个人先后获得伊春市“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骨干教师”“林都英才”等荣誉,2023年被认定为伊春市高层次人才。

      一步步走来,在教研员的路上,李筱嫒的脚步坚定而踏实。2020年4月,基础教育教研专项课题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生物课题研究重担压在了她的肩上。在此期间,正值李筱嫒的父亲生病住院,丈夫又因公出差,但她没有抱怨。白天,她认真完成本职工作,抽出时间照顾老人;夜晚,她挑灯夜战、加班加点。一遍遍地修改、一晚晚地熬夜,最终不负组织的重托,成功申报了《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初中生物学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等专项重点课题。至今,她共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20余项,为全市生物学科建设屡立新功。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市中小学延期开学,但停课不能停学,线上教研迫在眉睫。李筱嫒精心准备线上教研活动,以钉钉群直播形式组织教研18次,培训教师迅速转变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播”。她提出以“实验教学”为主题切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指导教师在开展好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实验,更有效地落实和巩固线上学习成果,确保学生顺利投入到复学后线下的课堂学习中。疫情过后,她又迅速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总结提升三个阶段两轮送教12次,开展微讲座24次,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症结”所在,开出医治的“良方”,达到“送来一节课,带动一个面”的效果,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伊春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生物学教学也要跟上时代节拍,我要为林都的生物教学事业继续发光发热、添砖加瓦”。在李筱嫒看来,人生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这28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道路上。回头,有一段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目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中心
一审:徐同妍
二审:徐志坚
三审:轩云鹏




伊春党建
传播党的声音、交流党建经验、展示先优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