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人才风采录】杨震:匠心独韵谱写木艺华章

政务   2025-01-24 18:42   黑龙江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我市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市上下涌现出一批行业影响广泛、热心区域发展、个人事迹突出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现开设《林都人才风采录》专栏,大力宣传各行业领域杰出人才对我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励广大人才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春实践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匠心独韵谱写木艺华章


      外表憨厚、着装朴素、笑容淡然,生活中的他随和又亲切;一旦投入工作,他便眉头紧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变得严谨又认真……这就是伊春市美江木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震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1982年,杨震出生于伊春市乌马河青山林场的一个普通林业工人家庭。儿时的他就喜爱森林木艺文化,18岁时,他进入美江木艺公司当学徒,开始接触木制工艺品制作,在很短时间内便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熟练工,从产品设计、选料、描图、雕刻,到打磨、上色、合板,每道工序杨震都干得有板有眼。他爱钻研、上进心强,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时常一个人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入职仅3年,杨震便掌握了木制品生产加工的全部技能,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虽然那时候工作很累,但也使我夯实了专业技能,很值个儿”,忆及当年的工作情景,杨震感触颇深。

      “只要能解决问题,吃再多的苦也不怕”,这是杨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木拼画是公司的代表性出口产品,起初,技师们采用手工雕刻方式制作木拼画,经常会出现动物的五官雕刻不生动、花草树木图案雕刻不形象等问题,影响了木拼画的整体效果和生产进度,造成供货紧张。杨震下定决心进行技术攻关,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早来晚归、苦思冥想,寻找解决对策,眼睛熬红了,嘴角起了泡,就连做梦都在改进工艺……在一个深秋晴朗的午后,他终于找到了最优解——采用机械与手工相结合的办法完成木拼画组件,即先采用机械雕刻,然后进行手工精修,这样制作出的木拼画规范又不失手工艺术效果,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

      方案是有了,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来。雕刻机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跑偏,造成雕件损坏、原料浪费等问题。“有问题就会有答案”,杨震带领技术骨干加班加点查阅资料,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最终制定出了优化方案,大大节省了产品生产时间……这只是杨震二十多年木艺生涯中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作为公司资深技师,他还对生产环节中的多个技术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每年为企业节省开支20余万元。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杨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2010年,杨震出任美江木艺公司生产研发部主任,主管产品研发生产工作,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他的工作干劲更足了。他亲自带领研发团队奋战在生产一线,集思广益,研发出的用白松塔制作梅花和用山核桃皮制作花瓶、画框等技术,开创了国内利用果皮制作工艺品的先河。他主持研发的板画系列产品拼接技术、机械雕刻模仿手工技术在省内同行业中领先并获得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他创作的《四季平安》《梅兰竹菊》《花好月圆》等作品屡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

      在加强自身技能的同时,杨震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诀窍毫无保留地向同事们分享。他每年都要亲自带2至3名一线生产员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我带出的徒弟肯定都是最优秀的”,杨震骄傲的说。目前,杨震已为公司培养生产技术人员50余名,很多员工都成为业务骨干,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出色的技艺,杨震先后被授予“龙江技术能手”“首届伊春工艺美术大师”“林都工匠”“林都英才”等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先后被认定为省市高层次人才。

      杨震,这位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将自己坚守的木艺事业融入八百里兴安,创造了伊春森林木艺文化新天地。在林都伊春木艺文化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上,百尺竿头仍努力,匠心一腔写华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中心
一审:徐同妍
二审:徐志坚
三审:轩云鹏




伊春党建
传播党的声音、交流党建经验、展示先优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