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简介
立春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新的轮回的开始。在这个时节里,人们能够深切体会到大自然蕴含的力量,见证生命的奇迹,并对未来的美好与繁荣满怀期待。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是生长,耕耘播种。
寅月为岁首,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立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代表着新的一个开始,一切向着春意盎然的天地间走去,于是立春便有了三候。
立春三侯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
再五日“鱼陟负冰”,陟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立春习俗
立春时节,我国民间多有“咬春”的习俗。俗话说“不时不食”,古人于立春日吃萝卜,是“咬春”的一种。除了萝卜,春饼、春卷等都可以“咬”。“咬”,是人们对春的一种亲昵。
王来华说,春饼多见于北方,而南方则流行春卷。就着春饼或春卷,各色新鲜食材皆可“一卷”而食,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满嘴是“春的味道”,爽哉美哉。有诗云:“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
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仪式。迎春活动包括准备和预演,称为演春,正式迎春则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迎接春天和句芒神。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诗词
在历代文人墨客中,以“立春”为题写诗的不胜枚举,留下了立春的经典诗句,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了立春时节的美好与生机:
南宋陆游的《立春日》:“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宋代诗人白玉蟾的《立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宋朝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宋朝诗人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立是开始,春是希望
四季之始,万物复苏
万事顺遂,不止春天
愿你我春风十里,春暖花开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责任编辑:孙英齐
审核1:李炼芳
审核2:赵小玉 曹琪琪
审核3:胡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