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韵·青年说】国家奖学金|孔垂瑾:仰望星空探地质,脚踏实地绘华章

文摘   2025-01-21 20:36   山东  







仰望星空探地质,脚踏实地绘华章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孔垂瑾






孔垂瑾,女,汉族,2004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江西景德镇人,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地质标本鉴定三项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二届大学生地质技能及地学知识竞赛特等奖等奖项。







峰回路转:从调剂迷茫到坚定热爱






高考结束后,我被调剂到地质学专业。当时的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仅凭字面理解就觉得它意味着艰苦的野外工作,和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大相径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彷徨。然而,转专业的繁琐流程和对未来的迷茫让我最终选择了留下,带着一份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大学生活。

大一时期的我对地质学没有兴趣,上课心不在焉,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专业课程对我而言枯燥乏味,成绩自然平平无奇。那时候,我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有些消极,认为自己不过是随波逐流。然而,这种状态在大二的桃村地质实习中发生了转变。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地质学的“现场”,面对真实的岩石剖面、复杂的地质现象和严谨的野外记录工作,我逐渐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吸引,也开始明白地质学不仅仅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一门与大地和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

在那之后,我对地质学的兴趣逐步加深。在后来的晶体光学实验课上,偏光显微镜下矿物切片呈现的干涉色之美更是让我感到震撼。这种交织了自然与科学的美感激发了我对地质学的热情,也让我开始主动探索这门学科的更多可能性。从那个时刻起,我不再迷茫,而是对地质学产生了深刻的兴趣与热爱。







厚积薄发:实践中磨砺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大二开始,我投入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地质学的学习中。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并主动思考;实验课上,我反复观察矿物标本,不放过任何细节。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还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提升自己的知识深度。这种全情投入让我在岩石学课程中表现优异,两门岩石学课均取得了99.5分的成绩,成为我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理论知识的积累,我开始寻求实践的机会。在大二上学期,我报名参加了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地质技能及地学知识竞赛。然而,由于当时知识体系尚不完善,我在比赛中只获得了三等奖。尽管成绩不甚理想,但这次参赛经历让我认识到扎实基础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

经过大二一学年的学习积累,我在大二下学期再次参加了第十二届校级竞赛。这一次,我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沉着的临场发挥,最终荣获特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努力的肯定,更让我对地质学的学习充满信心。同时,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地质学的内涵。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大二下学期,我参与了校级创新项目“栖霞牙山花岗岩斑晶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的约束”。在项目中,我通过电子探针实验获取关键数据,结合文献研究分析岩石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这项研究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性与探索性,也让我对岩浆演化等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科研实践为我未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逐梦赛场:一年的坚持只为突破自我






2023年11月,我迎来了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挑战——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为了备战这场赛事,我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高强度培训。备赛期间,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地质综合技能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和地质标本鉴定三大模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反复的实践练习。

这段时间,我牺牲了大量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每周末在实验室进行标本鉴定,在野外练习剖面图绘制和记录本撰写技巧,回到宿舍还要复习各类地质标本鉴定特征等。高强度的训练一度让我感到疲惫,但我始终坚信,只有坚持才能换来突破。

最终,我在第七届全国竞赛中收获了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和地质标本鉴定三项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是对我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这次竞赛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深耕地质领域的信念。





脚踏实地:用行动诠释责任






作为一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由于竞赛培训错过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但在比赛结束后的大三上学期,我顺利完成了培训班的学习并通过了考试。从此,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不仅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态度,也努力在生活中为他人带来帮助。

我热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180小时。校内,我参与了“她力量”女性卫生用品发放服务、“同在蓝天下”手语学习活动、“爱心包裹”募捐、“教室清洁”等志愿活动;校外,我参加了“黄河入海流 深蓝逐梦行”地学科普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社会普及地质科学。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地质学子,我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要通过行动回馈社会,传递科学精神。






全面发展:在兴趣中找到平衡





尽管学业与科研任务繁重,我依然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我自入学以来,先后加入了滑板社和韩语会社,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滑板让我学会了如何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而韩语学习则让我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魅力。这些兴趣爱好帮助我在忙碌的学习中找到了一份平衡,也让我在多样化的发展中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展望未来:热爱为灯,逐梦前行





回首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我从迷茫和被动中走来,靠着对地质学的兴趣与热爱,在学习、科研和竞赛中不断突破自我。地质学让我看到了自然科学的震撼,也教会了我坚持与探索的意义。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造,专注于地质领域的研究,以脚踏实地的态度追求科学真知。

地质学是一门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学科,但也正是它让我感受到探索世界的乐趣与成就。我将继续以热爱为灯,以责任为帆,逐梦地质,砥砺前行。

来源:孔垂瑾

责任编辑:晋以冉

审核1:吕文哲

审核2:孔垂瑾 赵小玉 曹琪琪

审核3:万斌 胡业文

中国海大地学院
地院之声 为你而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