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张露月
作为一名物探学子,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物探,一个融合了物理、地质、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领域,对我来说既神秘又充满挑战。
大学的第一年,我像许多新生一样,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没有了高考的压力,面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课外活动,我一度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确定未来的方向。其实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坚持下去,但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于是在大一学年里,我认真学习专业课以及公共基础课,有意识的了解物探专业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意义以及就业方向。幸运的是,在大一学年我上了一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技能开发通识课,期间我完成了一项作业,采访班主任并咨询有关于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专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同时班主任也给予了我很多专业学习上的建议,通过这次访谈的契机,我对物探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能够在物探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学我逐渐领悟到学习的方式与高中时期截然不同。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课堂上,我总是全神贯注,努力吸收每一点知识,力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深知,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比仅仅记住事实更为重要。课后,我及时复习,通过练习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挑战,我从不退缩,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我也会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当问题解决后,我会产生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我不仅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重视数理课程。在暑假期间,我与同学一起自学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大二学年,专业课偏数理,有了大一学年的基础,我对于理论的掌握更加深入。我坚信,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在实际应用中,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之外,我积极参与各类知识竞赛和SRDP科研项目,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时,我与队友一起通宵达旦,解决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那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感,让我更加享受知识的快乐。
我也开始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更是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条不断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勇往直前。我知道,大学只是我人生旅程的一个阶段,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伴随我一生。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我的所学所得,回馈给社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时代要求青年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完成自育、自悟、自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希望自己不仅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还能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在初入大学时,我加入了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协助科普志愿活动的开展。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了地球文化节“脚下这片土地的秘密”科普活动,制作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视频,传递知识,倡导环境保护;多次参与“校园美一步”志愿活动,为校园环境美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了“涵海励志”海洋地质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志愿服务,以学习的心态了解科研项目和研究方法。担任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主席以来,申报了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崂山区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协助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并统筹开展并参加新生迎新工作等。社会实践方面,我连续三个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深化知识理解。2023年暑假,参与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浒苔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参与了海洋单位的参观和采访,以及石老人浒苔清理活动;寒假期间,我参与“涵海行动”返高中宣讲,向高三学生宣传学校风采,分享学习经验,被评为年度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努力为服务集体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星光不负追梦人,岁月不枉有志者。回首过去一年,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做了很多选择,不论好坏,我都感激。同时我遇到了很多非常好的老师,感谢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为我指引方向;结实了很多善良的同学,感谢他们在生活中让我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国奖不仅是荣誉,更是鞭策,时刻提醒我坚守初心,鞭策我砥砺深耕。
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虽然往事充满着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但未来的路依然一片灿烂充满期待。愿我们都做努力向前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