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铸“本”·悦读启“真”】第五期

文摘   2023-08-03 11:03   湖北  

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当读书成为生活的一种状态,成为精神的必需之时,人已经能从繁琐中 “抽身而出,透过艰辛,仰望神明”;当从哲学、宗教、历史、文化的高度俯视学科教学时,怎能不从〝小〞中窥“大”、从“近”望“远”、从“浅”透“深〞呢?当我们惊叹于他人教育教学技艺的巧夺天工,感慨他人教学水平的自成高格时,哪知背后支撑的是日积月累出宏阔的文化底蕴和综合涵养,哪知持之面壁静心读书的沉淀?

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里的一本,主讲诗词。书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

作者简介:

游国恩(1899-1978 字泽承。江西临川湖南乡洪塘游家村人。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对《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享誉中外著名的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浦江清(1904.12.26——1957.8.31  江苏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与朱自清合称“清华双清”。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浦江清文录》《屈原》《祖国十二诗人》(合作)、《杜甫 诗选注》(合作)、《八仙考》 《逍遥游之话》《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词的讲解若干篇 》《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主编《朱自清全集》等。曾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国文月刊》 创办人之一。

萧涤非(1906——1991 ,江西临川人。1930年于清华大学毕业,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过项怀诚等一大批国之栋梁。新时期,萧先生在耄耋之年以多病之躯,仍致力于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培养,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五名硕士和两名博士,指导美国高级进修生。他的有些老学生称他为“20世纪的杜甫”,美、日等国学者以之为“汉学伟人”。

罗庸,蒙古族,中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国学家。字膺中、号习坎、笔名有: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苏江都、出生于北京,是清初扬州八大怪之一“ 两峰山人”罗聘的后人。著有:中国文学史导论《陶诗编年》《陈子昂年谱》《魏晋思相中稿》《汉魏六朝诗选》等。

阅读启“真”:

我在上学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咱们中国的诗词的,但不怎么会鉴赏,所以只停留在背诵和情感自嗨的阶段。工作以后需要为学生讲解古诗词,所以我要提前将学生们学习的每一篇古诗词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给学生答疑解惑。读诗词有三种境界:入象、入境、入情。我感觉文学作品的内核基本都一样,由历史看懂背景,由事件看透人生,再由人生提升到哲学。这一过程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的话,还是得有很深的积累才行。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而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杜甫自铸伟词,创造句法,开诗之新格律,他是纯粹的儒者,关心时事,关心底层人民的疾苦。

读启“真”:

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亲爱的读者,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作者简介:

马克斯·范梅南 、 李树英

马克斯·范梅南作为“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之一,加拿大人,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担任《现象学教育学》的主编。

李树英,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

阅读启“真”: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的,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这要求我们观察、倾听孩子,并向他们学习。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被支配、被约束,孩子更是如此,所以那些带有强制意味的教育行为大概率会被抵触。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外在行为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而更多的可能性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去创造。他们的这些生活探索也会让我们体验到丰沛的希望,看到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所以,教育要让孩子握有一定的主动权,而不应该是父母或老师欲望的体现。关爱孩子的父母或老师能体验到由于孩子的出现而萌发出的生活的希望,这一点我是完全赞同的,因为我从办公室好几位优秀老师的身上都看到了这些,他们积极关注孩子对生活的体验,也会把自己的体验分享给孩子,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读启“真”:

推荐书目:

内容简介:

本精选集以1938年鲁迅纪念委员会所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并参阅鲁迅之子周海婴主编《鲁迅大全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81篇,不仅有《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无花的蔷薇》《娜拉走后怎样》《二丑艺术》等投式文章,更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秋夜》《希望》《这也是生活……》等满含脉脉温情之作。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作者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三味书屋读书时改为豫才,南京求学时取学名周树人。“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鲁迅素以横眉冷对的投式散文著称,但他不仅是个以笔为刀的猛士,其散文中也有俯首为牛的脉脉温情。

阅读启“真”:

在鲁迅先生笔下,我读到了他对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忆,也从文字中感受到先生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鲁迅以其少年“单纯与自由的心灵去看待,评价自身和世界。在充满童趣的散文中,又辅成人的视角来反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对于如何教育儿童,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表示要:“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百年前的文字在今日依旧熠熠生辉。

当然,我读到更多的是在漫长的暗夜里的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勇敢而清醒,感受到他坚韧的战斗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如《秋夜》中,赞美枣树无畏无惧的战斗精神,《一觉》中对青年烈士逝去的青春的哀悼,对觉醒奋起的青年一代继续战斗的歌颂

鲁迅先生的文章好比一面镜子,既照亮了历史,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它让人感受到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只要先生的书在,就一定有人读,他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延不断地传下去。欧阳修说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可谓是受益匪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精神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面现实,勇于反省,不断前行。

读启“真”:

结语: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更使人智慧。好书如雨后的甘笋,沁润心田,又如黑暗中的灯塔,为迷失的人们指路明灯。

读书不仅能提升我们工作的能力,更能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当读书以一种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伴随我们时,我们将体会到快乐和幸福,此时读书就像鱼与水一样,鱼与水不可分离,而我们教师更与读书不可断舍,在走向读书的永远路途中,书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旖旎的风光,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小学
办学理念:还学生纯真的童年;办学目标:唤醒生命自觉的意识;育人目标:培养品行坚毅,个性灵动的新时代少年;校训:求真知,做真人;校风:真做善为;教风:真爱善教;学风:真学善思。学校电话:027-8231479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