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从“心出发”
锦囊妙招
学期过半,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然而,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自然消失,相反,随着考试成绩的到来,考后的情绪体验或许更加五味杂陈。作为学生的你,此时可能正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或是对粗心的懊悔、对准备不足的内疚,对努力过却期望落空的失落、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您,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种情绪和态度又会影响到孩子。
面对因考试结果产生的种种情绪波动,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呢?一份考后心理调试指南,敬请查收!
一、学生篇:自我赋能,I can do it
01
无论如何,先安抚情绪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考前我们用心准备,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这些努力都会让我们对考试成绩抱有较高期待,如果成绩不太理想,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和挫败感,别害怕,面临挫折和困境时,我们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
你可以试着接纳这些情绪,允许自己在这种负面情绪里停驻一段时间,而不是与之对抗(比如试图压抑、否认或消除它),这反而会让我们更快地走出来。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其积极意义,给自己时间和空间,与它们好好相处,并尝试用合理的方法将它们宣泄出来。比如哭泣和大喊,也可以把考试结束后的所思所想记录在日记里,或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户外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我们也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好好感受一下有情绪的自己,尝试着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状态与他人分享。
02
打破不合理信念,培养成长型思维
情绪ABC理论指出,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某件事情。也就是说,让我们感到焦虑、恐惧、迷茫、失望的并不是分数本身,而是我们对分数的看法和解释。
(1)放弃灾难化想法
— BELIEVE —
你对分数的焦虑包含着你的想法——“如果没考好,我就全完了”,这是一种认知失调,即抓出某个事件中的消极因素,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将问题朝最坏的方向去想的错误思维方式。
当你焦虑时,一定要及时揪出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并尝试与之辩论——“即便是没有考好,我也有其他的途径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会毁掉我的人生”,这可以减少你错误的灾难化想法。
期中考试只是对你之前学习效果的检验,让你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知识掌握水平等方面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本次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的同学可以看看自己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了吗?高二的同学要看看自己适应新阶段新的学习内容了吗?高三的同学则是看看自己适应冲刺阶段的学习节奏了吗?
某种意义上讲,除了中高考,所有的考试都只是阶段性测验,无所谓失败与成功,也不能因此否定或预测自己未来的水平。分数高不能说明你无所不知,分数低也不代表你一无是处。我们应该把考试视为一次查缺补漏、提升自我的宝贵契机。成绩不理想,如果能够及时找到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今后学习和名次的提升,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绩和名次的催化剂。相反,那些因为一次成功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的学生,也定然导致下一次考试的失利。所以,一定要学会正确看待成绩和名次,保持积极和平和的心态。
我们要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所努力的每一天,都在为你的进步奠定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这种“厚积薄发”的力量。
(2)打破限制性信念
— BELIEVE —
5步脱困法
01
02
5步脱困法
(3)培养成长型思维
— BELIEVE—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两种思维类型,即固定型和成长型。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遇到的挑战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和成长。挑战越大也就意味着成长空间越大。即使挑战失败,他们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从过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进步。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不变的,失败是可怕的,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回避挑战,或因为失败一蹶不振。因此,用成长型思维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事情的结果。
成长型思维
这里介绍9个“成长型思维”的句式小工具,供大家速成,它们分别是:
成长型思维
03
立足当下,科学行动
行动,是化解焦虑等诸多烦恼的良药。调整好心态后,我们可以对试卷的完成情况、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总结,思考一下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是否需要调整,制定对策。基于自己的现有水平、能力和各科优势等,我们可以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现有的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范围),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标确于“最近发展区”内,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所以,要量力而行,要对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各科优势做出客观的分析,然后制定合适的目标,目标太高,难以达到时自信心受挫,影响考试发挥;目标太低,又不利于自己潜能的激发。
学会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前进。
04
主动求助,寻求支持
这段时间,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如果考试后,你出现长期的情绪低落,或面临困境难以解决,或有心理困惑想要沟通时,请及时寻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亦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同学们也要关注周围的同学,如果发现对方情绪不稳定,要及时给予帮助,若是自己无法解决,要及时反馈给老师。
在黑暗的时刻,也许我们会成为被照亮的人,也许我们正是点亮别人的那盏灯。心若向阳,无惧悲伤。
二、家长篇:理解,尊重,助力
01
理解接纳,安抚情绪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成绩不该是孩子成长道路的宣判书,更不该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肇事者”。
考试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而不是考试成绩,避免给孩子形成“只关心成绩、做什么都是为了让我成绩好”的印象,进而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要相信“没有人比孩子自己更希望考出好成绩的”,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认可和价值感的强烈需求和内驱力,这一点毋庸置疑。面对分数,孩子的压力也许比谁都大,如果孩子考得好,请不要吝啬赞美真诚的与他们分享喜悦;如果孩子考得不好,他们更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包容他们的挫败、低落甚至愤怒等不良情绪,不要过度责备孩子。试想下,您的情绪宣泄给了孩子,那孩子的情绪又可以向哪里宣泄呢?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无节制的施加给孩子,避免因言语打击,加深孩子的自责、愧疚,挫伤孩子的自信,甚至引发亲子冲突。
02
尊重、倾听,做有效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对自尊、独立和自我掌控的需求,所以当他们出现学习困扰时,可能不太愿意跟家长去表达。在这个时候家长切忌强迫性的追问和唠叨,留有余地,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不强迫、不质疑、不武断的和孩子做一个平和的交流。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能放心说出自己的想法乃至对家长的期望。当他们感觉到做某事是为了自己,而不是被父母强迫着身不由己,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就不会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而和父母激烈争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分析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状态与成绩,相信孩子会更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
03
陪伴助力,给孩子“心”能量
面对期中考试成绩,请记住“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请坚定地站在孩子的一边,来自家庭的爱的力量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无可替代的。
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应意识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多陪伴、多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心灵上的抚慰,避免在与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里,只交流学习的话题,考场很小,世界很大,孩子需要去经历,去探索,去体验。况且,打扫下房间,洗两次碗,聊一聊八卦让大脑中枢处理学习的区域休养生息一下,其实也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一起面对,一起研究,一起规划,一起解决。冷静且理性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情感上最可依靠的支撑,也是他们行动上最具启发的榜样。
这一阶段也要适当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若发现孩子考后出现情绪失调等问题,应及时为孩子提供交流和指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助力孩子调整情绪,陪伴孩子度过低谷期,迎接下一次挑战。
三、老师篇:关爱学生,也要关爱自己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感,会让我们习惯性的把处理学生状况,回应学生需求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其实,学期过半,在经历了期中考试的洗礼后教师的疲劳、倦怠、无奈……乃至自我怀疑,也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关照。
01
保持平常心,理性看待成绩
02
不要内耗,及时沟通
教师的工作是会堆积很多情绪负能量的,需要及时排解。虽然教师身担承接学生,连接家长的重任,但实际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不要有”偶像包袱“,遇到问题,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说出来,找值得信任的人谈谈,寻求助力。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出现问题绝不代表你自己不够好。要相信自己一定也会越来越好的。
03
学会自我关怀
最后,考试是一次总结,不是终结。考试是个点,而人生,是条线。考试只是人生路上很小的一个插曲,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着,有一颗不放弃的心。
供稿 供图 | 团委
一校一审 | 宣传中心
二校二审 | 办公室
三校三审 | 校长室
发布 |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