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总结

文摘   2024-11-03 08:18   广东  

完整电子版联系老师微信 TTJYW666

 

【基础知识】

一、古代诗歌分类

1.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的诗歌。

2.咏物诗: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的托物言志诗。

3.咏史怀古诗: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

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4.边塞诗:盛唐时盛行的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5.送别诗:抒写离别之情,或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6.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主要考点

1.品味炼字 2.名句赏析 3.主旨情感 4.想象描述 5.表达技巧 6.理解词语

三、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四、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各种修辞手法。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

五、解题指津

1.描绘画面

1)抓住关键词语再现形象。 2)作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3)展开联想和想象,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有联想和想象。

2.赏析词句

1)解答“炼字”题,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答题时首先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字面义和引申义,其次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最后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

2)赏析名句,既要关注诗句的表面意义,又要关注诗句所蕴含的内容、表达的主旨、包含的情感、蕴涵的哲理、运用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反语、比兴等)、使用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直抒胸臆等等)。

答题格式:手法(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 +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 +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 +显得怎么样(效果)。

3.分析主旨感情

1)景物类:月代表思乡、怀人;云代表游子漂泊不定;霜代表人生易老,恶势力的猖狂,人生的坎坷、挫折;露代表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深夜代表愁思、怀旧;春风代表旷达、欢愉、希望;东风代表春天、美好;西风代表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古迹代表怀旧明志、昔盛今衰;海代表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浪代表人生的起伏、凶险;江水代表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2)植物类 :竹代表气节、积极向上;松代表孤直、傲岸;芳草代表离恨;红豆(又称“相思豆”)象征爱情或相思;黄叶代表凋零、成熟、美人迟暮;绿叶代表生命、希望、活力;梧桐代表凄凉悲伤;梅花是高洁人格的写照;兰、菊花是清高人格的写照;花开代表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代表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莲与“怜”音同,是怜爱的象征,古诗借以表达爱情;柳和“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因此以“折柳”表示惜别。

3)动物类:猿猴、杜鹃代表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秋蝉代表高洁、悲凉;鸿雁代表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乌鸦代表衰败、荒凉;鱼代表自由、惬意;鹰代表刚劲、自由、人生搏击、事业成功;狗、鸡代表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马代表奔腾、追求,瘦马则代表漂泊。

4)器物类:羌笛代表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酒则代表欢愉、得意,或代表失意、愁苦。

方法步骤:首先,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其次,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再次,挖掘深层含义。

4.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2)事物形象: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3)景物形象

完整电子版联系汤汤微信

TTJYW666



不定时更新,点赞关注不迷路

汤汤教语文
从业10年一线语文名师,专注于从教学中总结实用版提分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