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爱上红楼
初读《红楼梦》时,我误以为黛玉是香菱的指引者,然而人到中年重读此书,却惊觉黛玉非但不是香菱的“良师益友”,反而间接促成了香菱的悲剧。
何以至此?且听我细细道来,看看才情渐长的香菱如何与夏金桂相处,以及她那些“不知深浅的言辞”。在那个封建年代,妾室地位卑微,近似半个奴婢,高雅如诗词歌赋,本是大家闺秀的专属。身份决定言行,逾越便是大忌。这番道理虽刺耳,却现实,宝钗不忍直言,只待香菱自悟。
然而,香菱未曾料到,正是她苦学的满腹才情,最终引来了夏金桂的嫉妒与折磨,青春年华,就此消逝。香菱之美,堪称一绝,与秦可卿比肩,连周瑞家的、金钏儿乃至贾琏都对她赞不绝口,足见其容貌之惊艳。
但美貌仅是皮囊,宝玉曾叹:“香菱之美,若无内涵,终是俗物。”幸而,香菱不仅外貌出众,更通过诗书洗礼,拥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跨越了身份的枷锁,成为内外兼修的佳人。
然而,正是这份与身份不符的才情与气质,加之在夏金桂面前的不经意显露,为她埋下了祸根。夏金桂初见香菱,便心生警惕,她见薛蟠粗犷奢侈,又得知香菱才貌双全,不禁生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敌意。香菱的知性优雅,在容貌气质上几乎全面碾压夏金桂,除了身份与服饰的差异,夏金桂几乎无优势可言。
面对这样一个情敌,夏金桂怎能不心生畏惧与恨意?更何况,薛蟠对香菱的宠爱有加,更让夏金桂对香菱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如此看来,香菱的悲剧,虽非黛玉直接导致,却也与其间接相关。黛玉虽非有意,但她的教导,让香菱拥有了超越身份的才情,却未教会她如何在复杂的宅斗中自保。
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若能适时收敛锋芒,学会隐藏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或许能避免不必要的嫉妒与纷争。香菱身处薛府,面对的并非大观园的温柔乡,而是充满算计与嫉妒的现实。夏金桂,作为她的主母兼情敌,绝不会像林黛玉那样平等相待,更不会真心希望她有所成长。
面对夏金桂的质问,香菱本应选择沉默或示弱,以保全自身。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展现了自己的口才与见识,试图与夏金桂探讨起名字的含义与花香之美。她或许还沉浸在与林黛玉探讨诗作的记忆中,忘却了眼前的夏金桂并非善茬。在妾室的身份下,最安全的姿态应是顺从与听话,而非展示自己的见解与才华。
若香菱能聪慧地回应:“既然奶奶觉得不通,那就请奶奶赐个更好的名字吧。”这样的回答,既体现了她的顺从,又给了夏金桂台阶下,或许能暂时平息夏金桂的怒火。毕竟,人们往往不会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弱者持续施暴。
然而,香菱却选择了与夏金桂理论,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一行为,无疑是在挑战夏金桂的权威,激发了她的嫉妒与愤怒。夏金桂开始设局,故意询问香菱关于兰花、桂花香气的看法,实则是在试探与挑衅。香菱未能识破这一陷阱,继续争辩,最终招致了夏金桂的疯狂报复与凌虐。
这一悲剧的发生,林黛玉难辞其咎。她教给了香菱许多诗词歌赋的知识,却未能教会她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明哲保身。黛玉的教导,让香菱拥有了平等的观念,却忽视了身份与环境的限制。香菱开始将自己视为贵族阶层的一员,甚至将夏金桂视为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这无疑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其实,香菱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在人心险恶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何在无法改变身份与环境的情况下,智慧地求生。她所学的那些诗词才华,在薛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只会成为她的累赘与催命符。若能早些明白这一点,或许她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1. 尤二姐劝尤三姐嫁宝玉,小门户的脑子像核桃,谁给她的勇气?
2. 薛宝钗在贾府已经众叛亲离,曹雪芹咋不明写?给足面子让她自己走
3. 黛玉死亡之谜一:皇帝赐婚北静王林黛玉,成为逼死黛玉的最后稻草
4.红楼梦里,有一个男人在暗地里护着黛玉,比贾母、宝玉还用心
5. 红楼梦:贾府除夕宴,男人有11个,最重要4人不见,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