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政和宝玉大观园题诗有何深意?贾政的愤懑无处倾诉

文化   文化   2024-11-04 15:43   山西  
文|爱上红楼

编辑|爱上红楼

大观园建设工程圆满结束,尚缺若干匾额与对联以增色。为此,贾政携同几位文人清客步入园中,意在预先构思若干题咏,以待元妃归省时再做定夺。贾宝玉虽不擅长撰写正式文章,但在诗词对联方面却颇具天赋。且他自幼由元妃抚养长大,情感深厚,犹如亲子。若由宝玉亲自题写,元妃定会满心欢喜,故而此举正中下怀。

一行人入园不久,便见一座假山,其上预留空白,专为题词预留。宝玉当仁不让,提出“述旧优于编古,调今胜于刻古”的观点,并仿效古人,以唐代诗人常建的“曲径通幽处”为题,展现其述旧之才。

他们沿小径深入园中,只见草木茂盛,清泉自花木深处石缝间潺潺而出,沿途山水相依,楼亭点缀,景致宜人。至一亭中歇息,倚栏听水,水流自上而下,倾泻如珠。贾政触景生情,引用欧阳修“泻出于两峰之间”之句,当即决定将此亭命名为“泻玉”,形象贴切。

然而,元春省亲之时,场面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用一个“泻”字似乎与主题不符。贾政年近半百,五品官职,靠祖上荫庇,虽身居要职,却无所建树。此“泻”字,虽非“泄”,却无意中透露出他内心的潜意识。

宝玉不爱功名,元春虽贵为皇妃,却仍怀念天伦之乐。贾政亦好吟诗品茶,王夫人则一心向佛。四人内心深处皆怀淡泊之志,不善权谋机变。贾政送女入宫,表面看似荣华富贵,实则每日如履薄冰,既为女儿担忧,又感荣耀加身。

“泻”字,正是贾政内心无奈与茫然的真实写照。欧阳修作此诗时已届中年,而贾政同样身处中年困境,却难以言表。身为臣民,他难以与皇妃女儿自由交流,即使相见,亦需谨言慎行。

元春归省时,曾埋怨父亲狠心送她入宫,贾政心痛之余,只能以标准言辞制止其继续诉说。这份悲哀,正是他身为臣子与父亲的无奈与挣扎。

贾政正领着众人紧锣密鼓地为元春省亲做着筹备,贾珍与贾琏亦对贾政的决定表示了尊重。然而,这背后的艰辛,唯有贾政自己心知肚明。

一行人抵达蘅芜苑,苑内奇草藤蔓交织,兰花、麝香、杜若等芬芳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一位门子触景生情,吟出一句:“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贾政却觉得“斜阳”二字略显颓丧,另一人则提议改为“芜满手泣斜晖”,将“斜阳”替换为“斜晖”。

千竹读到此处,不禁感慨,这些清客与贾政年龄相仿,要想在诗词中出新意确实不易。其实,“斜阳”本身并无不妥,只是“泣”字太过哀伤。这群中年男子,内心的苦楚难以言表,只能借助诗词来抒发。贾政之前的“泻”字,如今的“泣”字,都与水有关,仿佛是他们心底隐藏不住的悲哀在流淌。

门子作诗,意在引出宝玉的佳作,为宝玉留下发挥的空间。宝玉也不负众望,随口吟出一首:“蘅芷清芬,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这首诗相较于门子的作品,更显高妙,仿佛是为宝钗量身定制,完美契合了宝钗入住蘅芜苑的状态与个性。

宝玉的诗与贾政等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中年人的悲哀在字里行间悄然流露。是书读得太多被年龄所限?还是人到中年,已看淡人事,只愿沉醉于自然之美?这不仅是贾政与宝玉的区别,更是中年与少年的分野。

少年时,宝玉眼中满是靓丽的美女,身边脂粉金钗环绕,随口便能吟出与美人相关的诗句。而中年人,历经人情冷暖,只愿关注自然之美。从贾政的“泻”与“泣”中,我们不难窥见这种转变。

然而,宝玉的这首诗,却又让人觉得像是一个中年男人的笔触。因为正值豆蔻年华的人,不会刻意强调自己的青春,只有当岁月流逝,上了年纪后,才会在回忆中追寻那段逝去的时光。“吟成豆蔻诗犹艳”,更像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神思。



1尤二姐劝尤三姐嫁宝玉,小门户的脑子像核桃,谁给她的勇气?

2. 薛宝钗在贾府已经众叛亲离,曹雪芹咋不明写?给足面子让她自己走

3. 黛玉死亡之谜一:皇帝赐婚北静王林黛玉,成为逼死黛玉的最后稻草

4.红楼梦里,有一个男人在暗地里护着黛玉,比贾母、宝玉还用心

5. 红楼梦:贾府除夕宴,男人有11个,最重要4人不见,不祥之兆

6.《红楼梦》:是谁害死了林黛玉?原来是她,说出来真无法让人相信






爱上红楼
看红楼,学红楼,爱上红楼,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