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爱上红楼
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贾宝玉与北静王之间的三件礼物交换,不仅细节丰富,而且寓意深远,曹雪芹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刻画。这些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是作者借以传达深层含义的媒介。
在第十七回中,贾宝玉将从北静王那里得到的鹡鸰香串,视为珍宝并转赠给林黛玉。然而,林黛玉却毫不留情地表示:“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这一举动与宝玉的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北静王初见宝玉时,便慷慨地将皇上赏赐的念珠手串赠予他,并对他大加赞赏,预言其未来可期。然而,皇帝所赐之物如此轻易转赠,也透露出一种对皇权的轻慢态度。
黛玉对鹡鸰香串的拒绝,不仅是对这一具体物品的鄙夷,更是对皇权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通过黛玉之口,曹雪芹表达了对皇权的不满与讽刺。
在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又收到了北静王转赠的茜香罗汗巾,这是附属国茜香国上贡的珍贵贡品。原本属于北静王,后赠予优伶蒋玉菡,最终又转至宝玉手中。宝玉将其偷偷系在袭人腰上,但袭人最终还是将其掷在空箱子里。这一行为再次体现了对这些珍贵物品的轻视,同时也暗示了宝玉与北静王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袭人对汗巾的处置,以及她那句“混账人”的抱怨,不仅是对宝玉私自转赠物品的不满,更是对当时社会中那些不忠不义、虚伪做作之人的愤怒。通过袭人之口,曹雪芹进一步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与虚伪。
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描述中,贾宝玉笑着向黛玉展示他带来的一套完整行头,其中特别提到了一双棠木屐,以及一件不同寻常的蓑衣斗笠。这蓑衣不仅制作精细,而且轻巧异常,显然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寻常之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细节或许预示着后续故事中贾府遭遇抄家变故,宝玉身份一落千丈,被迫过上平民生活的情节。事实上,在文本的第十五回里,也已有宝玉玩纺车的场景,隐约透露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某种向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蓑衣”常常作为归隐田园的象征,承载着文人墨客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怀。从东晋陶渊明的“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到唐代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再到宋代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句无不描绘了一幅幅文人披蓑衣、戴斗笠,在风雨中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画面。他们在得意时信奉孔孟之道,追求仕途功名;而失意时则转向老庄哲学,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玉对蓑衣的珍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在之前的情节中,无论是北静王赠送的鹡鸰香串,还是后来转赠的茜罗汗巾,都在曹雪芹的笔下被“一掷而出”,象征着宝玉对这些世俗之物的淡然态度。唯有这蓑衣,被宝玉保留下来,成为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宝玉的人物形象,也深刻揭示了曹雪芹本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1. 尤二姐劝尤三姐嫁宝玉,小门户的脑子像核桃,谁给她的勇气?
2. 薛宝钗在贾府已经众叛亲离,曹雪芹咋不明写?给足面子让她自己走
3. 黛玉死亡之谜一:皇帝赐婚北静王林黛玉,成为逼死黛玉的最后稻草
4.红楼梦里,有一个男人在暗地里护着黛玉,比贾母、宝玉还用心
5. 红楼梦:贾府除夕宴,男人有11个,最重要4人不见,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