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会审◎专栏‖西安 西安(辛峰)

文摘   2024-06-13 00:03   陕西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xipiaoshinian】



西安 西安


©辛峰





1

在省残联的组织下,跟随作家采风团在西安采风,我还是第一次经历。

其实,西安这座城对我而言,既是一座熟悉的城市,也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说熟悉,是因为从脚步一迈进这座城的大门开始,我就再也没有想过要离开。说陌生,是因为虽然在这座城里漂泊辗转了二十余年,自己却还是一个异乡人。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着周秦汉唐的文明洗礼,承受了万邦来朝的举世瞩目,自是有着它骨子里的雍容与大气,有着其它都城所不曾有过的包容胸怀。我是2001年随着高校扩招的东风一起走入这座城市一所民办专科院校的,它是当年首批获得国家统一招生的民办院校之一。在学校的三年时光里,我的脚步几乎很少走出校园的大门,所以直到毕业,对于所求学的这座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古城,我还是知之有限。

在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曾一度雄心勃勃,期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方立足之地。可在经历了短短半年不到的工作时间,我便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失业。在沉沦了大概不到一年时间,寻找各种适合本专业的工作都失败的情况下,我进入了古城一家报社的基层发行站,干起了送报纸的工作。不想,这一沉沦便是十年。十年时间里,在西安的各家报社中,可能除了《西安晚报》,其它报社的发行站都曾有过我的身影,这其中就包括西安最大的报业集团《华商报》。

在这十年的送报生涯里,因为对文学的喜爱和痴迷,我一直坚持阅读和练笔,也在各种报纸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豆腐块,还连续长达五年时间在工作之余承担起了华商网论坛文学和读书版块的版主职务,连续两届获得过华商网网络征文大赛的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网络上连载过自己的长篇小说。尤其是在西安的报社基层做报纸发行员工作的十年间,我因为工作性质和经济条件限制,只能租住在西安的城中村里,不算自己送报纸所跑过的村落,仅自己所租住过的村子就有十多个,这些地方涉及到西安的东南西北各个方位,接触的人群各种各样,三教九流都有。

这十年的底层社会经历,给了我丰富的生活经验,逐渐磨去了我的书生意气。在每天接触各种客户,尤其是各个家属院里的住户们和城中村里的原居民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生活的道理,让自己的性情一点点地沉稳下来。

我的听力不好,我承认这种源于生理上的缺陷会让自己在骑着自行车和电动车奔跑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无形中会多很多危险。但当自己在工作中和报纸订户们熟悉起来的时候,他们发于内心的善意的关照还是会让我感觉到温暖和踏实。也许,人生本就是这样,需要我们在获得中承受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当我们被命运逼到了墙角的时候。


2


十年之后的2015年,我在网络上曾经连载过一部分的长篇小说《西漂十年》,在经历了诸多的艰难曲折之后,由中国财富出版社正式出版。当时,我所工作的《三秦都市报》和曾经工作过的华商网以及《阳光报》都刊发了我的新书出版的新闻。特别是我曾经大学期间的恩师田俊鹏在得知我的境遇后,联系了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为我做了一期新闻短片,并在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这一度让我的内心里有一种悲欣交集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十年沉寂的自己,终于有一天能够被看见,有一束光突然照射到自己的身上,有大片大片的风景开始穿过城中村昏暗的小巷,走到自己的世界里来,这怎么能不令人悲欣交集呢!

《西漂十年》正式出版后,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苦苦追求的文学梦想,在这一刻终于敢将它晒在阳光下了。为此,我很感激在这部书的出版过程中来自于我的各个阶段的同学们的关心和支持。此后,我顺利地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开始有机会参加各种文化采风活动,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圈子,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每年一度的陕西省残疾人作家采风活动,正是这样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熟悉政策、坚定自信的时刻。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将自己的多年阅读心得结集为《文字的风度》一书,获得当时由原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雷涛老师的认可,最终《文字的风度》由陕西文学基金会扶持、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所有的一切,进一步坚定了我在文学写作道路上的信心。让我无比感动的是,雷涛书记同时也是一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墨宝可谓千金难求,但在我出版《西漂十年》和《文字的风度》的过程中,他两次无偿为我的作品题名。雷涛书记这种对于弱势群体在写作上的扶持精神,令我终生难忘。

3

可能很多人都避讳残疾人这个词眼,哪怕我们真的已经被命运驱赶进了这个群体,我们本身就承受着命运所赋予的残疾病症的折磨。为什么呢?我想还是因为内心的不甘吧,害怕被别人定义和歧视,被打入另册,被区别看待。可在经历了十多年因为听力损伤所导致的折磨之后,尤其是我们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的互动、进行平等的竞争,无法获得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机会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呐喊和哭泣也只有自己听得到。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弱势,承认自己确实属于残疾人的一员。

这就像雅典德尔菲神庙里铭刻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也许作为一名残疾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写作者,我们只有敢于认识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我们才能鼓起勇气与横亘在命运面前的一切拦路虎做斗争,从而战胜自己。这种战斗不仅是与外界的一切现实的困难,也是与我们的内心的怯懦、自卑战斗。

其实,在西安生活的二十多年里,我已经在骨子里无形中将自己与西安这个地名融为一体了。我的故乡虽然远在渭北高原的彬州,在我十八岁之前我一直在那里生活。可十八岁之后,自从来到古城西安求学、工作,我便从未太久地远离过这座城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的阅读和写作一直都在西安。这就像我毕业后在陕西省图书馆办的那张借书证一样,它和西安的城中村一样,同样记录着我从一个小山村到一座大都市的跋涉和心履。
4


2024年的西安采风活动中,我看到了西安这座城之外的村庄。尤其是西安临潼区小金街道毛湾村乡道两边在金色的夏风里蜿蜒起伏的麦浪,它们在安静的午后像一幅多彩又明丽的画卷,让我们窥见了西安这座千年城池背后的乡之深远、乡之辽阔。而正是在这深远和辽阔里,陈忠实先生埋首蓝田县的白鹿原下写出了他不朽的《白鹿原》。

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2002年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他被我们学院邀请到阶梯教室作读书报告的情景,那时的他刚五十出头,精神健壮,意气风发。当时能够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一下子涌进了四五百人,这其中不仅有本校的学生和老师,还有很多获得消息专程从外校赶来的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当到了提问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从后面传上去,先生以一口纯正的关中方言,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来回答。那是一种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年轻的我们与文学贴的最近的时刻,更是让我们坚定自己文学梦想的时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先生和他不朽的《白鹿原》已经一起化作了一座永恒的丰碑,而我们就站立在他曾经奉献出了整整一生的这片热土之上默立沉思。白鹿的精魂依然在时空中飞奔不息,清凉的雨滴抛洒在如茵的原野之上。我的内心里一直不断地闪现着一个名字:西安、西安。

也就是这一刻,我忽然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是李白的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是孟郊的西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是杜甫的西安……今天的西安,实际上是一个包容着千年历史,也包容着我们的文学梦想和青春血肉的西安,是一个与我们同生共长的千年城廓。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只有更深入地进入这座城市的皱褶里,用我们的心跳和呼吸,用我们鲜活的血肉去感触和抚摸,我们才能写出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西安。

作者简介:辛峰,陕西彬州人。笔名:伤心碧、千恨百媚。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现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文论集《文字的风度》。有作品见于《延河》《渭水》《西岳》《鸭绿江》《豳风》《西北文学》《秦岭文学》《散文诗》《华商报》《文化艺术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等。曾获得华商网征文三等奖,在场主义微散文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确认过眼神
你是我爱的人
西漂十年(ID:xipiaoshinian)
扫码关注我们

三堂会审◎专栏‖商洛记(辛峰)

这世间的所有人心,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辛峰)

《西漂十年》创作访谈| 辛峰:无论你明天变成了什么样子,只要坚持了自己,就应该无悔

高校教授跑了一个月外卖写下这篇文,几千万浏览量,5万+评论

【透视】我走访了重庆13个村子,拍下22位独居老人的生存现状

书评‖新乡土文学语境下的动情抒写——浅析刘秀梅长篇小说《龙山》中的新乡土文学元素(辛峰)



西漂十年
打造原创文学,推荐精品阅读。撑起原创大气,呼唤铁血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