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宣传周】探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健康饮食筑牢防线

健康   健康   2024-10-15 09:49   湖北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夏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细菌容易在食物中滋生并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或产生毒素,从而易导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01

发病原因

(1)致病菌的污染:食品在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储藏方式不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其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烹调加工不当: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被带菌的食品加工工具、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带菌者再次污染。


02

特点

(1)发病率及病死率: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则因致病菌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食源性疾病,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食源性疾病的病死率较高,且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2)季节性: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高发,5~10月较多。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密切相关,也与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易感性增高有关。

(3)中毒食品种类: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植物性食物如剩米饭、米糕、米粉则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03

常见细菌所感染的食物


04

临床表现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黏液,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多见,且腹泻频繁,多为黄色稀便和水样便。侵袭性细菌(如沙门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黏液脓血便。


05

预防措施

(1) 改变生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2) 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3) 食品在食用前加热充分,以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

(4) 在低温或通风阴凉处存放食品以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形成。






供稿:孔丽
审核:陈茂义、狄宁
编辑:刘陈慧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属于公益健康知识宣传。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荆州疾控
开展健康传播,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