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4期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办案是检察机关最好的名片。办案怎样能融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实现“三个效果”相统一,这其中无不蕴含着“三个善于”的办案理念与价值引领。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23个案例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即日起,推出“两会视‘典’”专栏,通过对相关办案故事进行“回放”,看温州检察机关如何准确把握“三个善于”的科学内涵,运用“三个善于”指导司法办案实践,真正把“三个善于”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检察履职全过程。请您“检”阅——
全国典型案例之
“治愈”千年塘河
一部东瓯史,半部在塘河。具有千年历史的温瑞塘河,是温州地区一条重要河流,对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然而,近几年,温瑞塘河流经温州市瓯海区的横坑溪河段突然“变样”,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为让千年塘河焕发新颜,瓯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借助科技手段,开启了一段“治愈之旅”。
2021年4月底,瓯海区检察院接到一条公益诉讼举报线索,称有人在温瑞塘河横坑溪河段修建阻水道路,导致河道堵塞,生态受损。收到线索后,该院公益诉讼办案组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在现场,检察官看到河道已被阻水道路隔开,形成了两处“死水塘”,河水水质恶化,河道底泥裸露,生态受损严重。
这些损害是何时形成的?违法主体有哪些?现场勘验环境复杂,该如何有效取证固证?河道的生态修复成本又该如何精确计算?诸多棘手的问题摆在了检察官面前。
经综合研判,办案组决定运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多时序实景三维建模、卫星遥感测绘等技术(即“天空地一体化”取证方式)精准辅助案件办理。
为追溯河道的历史变化、了解非法侵占及河道淤滞情况,办案组委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调取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间15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对比不同时间节点的“历史切片”,再结合从行政主管部门调取的相关资料……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
原来,从2016年1月起,A公司向涉案河段非法倾倒固体废物,修建阻水道路;2020年10月起,B公司在A公司的基础上加宽了阻水道路;2020年8月起,C公司除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外,还在阻水道路上修建了办公楼……在一系列“胆大妄为”的行径之下,涉案河段被完全阻断。
损害仍在持续扩大,固定证据刻不容缓,但由于违法事实细节较多,常态化勘查无法满足证据固定需求,办案组决定采取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的方式对现场进行三维复刻。检察官使用行业级无人机进行空中勘查和数据采集,构建了涉案区域的三维模型,最终得出违法填埋河道及两处“死水塘”的实际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
经市县两级院联动快检,现场的水污染程度也很快被检测出来:水质已达到了“劣V类”,即不但不能饮用、灌溉,流经之处还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破坏能否修复?修复的费用究竟要多少?对此,瓯海区检察院委托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了生态损失修复鉴定。
初步鉴定的结果为86万余元。然而,检察官在开展技术审查时却发现了“疏漏”。因对本地情况不熟悉,第三方鉴定机构在计算费用时未将本地泥浆外运价格及渣土消纳所需的费用纳入综合考虑。在办案组的细致把关下,第三方鉴定机构最终将修复费用从86万余元修正为239万余元。
2021年11月,瓯海区检察院就3家公司倾倒固体废物填埋河道的违法事实向温州市中级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6月13日,在庭前会议上,检察院进行了链条完整、内容直观、形式丰富的证据展示,3家公司未提出任何异议,当场表示立即整改。
随后,3家公司如约开展了河道修复工作,清理土方淤泥、疏浚河道、加固护坡、加强沿岸绿化……
案件办理期间,瓯海区检察院还就行政主管部门未对全部违法主体及时作出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及行政检察监督程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撤销错误处罚决定并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实现了本案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以及行政检察的“一案三查”。
如今,涉案河段已修复完毕并通过了专业验收鉴定。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死水塘”又变回了昔日的“美丽河湖”。因办案效果突出,2024年8月,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选为“民事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 两会视点丨市人大代表吕良栋:希望检察机关能持续深化“海洋检察”行动,“做好海的文章”!
■ 温州6项!浙江省检察机关第八届优秀新媒体、门户网站和作品展示活动结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