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石屏异龙湖,怎能不到石屏古城袁嘉谷故居
到石屏,第一个去的就是异龙湖公园,在公园旁边,抬眼望去,绿色的草地。簇拥着一池碧波荡漾,茫茫的湖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蒸腾着,微风轻抚,湖水泛起轻轻的涟漪,阳光朗照大地,我们顺着湖边的栈道,一边拍照一边缓缓前行,右边是高大挺拔的落雨杉,虽然已是秋天,细碎的落水杉树叶依然显得绿茵茵的,左边的杨柳,树叶部份发黄,但柳枝随风飘荡,显得妩媚而又风情,湖面的浅水中,一个个圆圆的,像气球一样的东西,开始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便胡乱猜测,说是水中的灯泡,以便于夜晚照亮湖面,
也有的人说不是的,这一个个的气球露出水面,看上去这个灯泡也太薄了。在工作人员经过的时候,我们向他讨教这是什么?他告诉我们这是湖面上的净水装置,这时我们才明白这个东西的作用,它冒出个脑袋,漂浮在湖面,显得别致而又有趣,继续向前,仿佛步入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如同无数颗璀璨的宝石洒落在湖面。远处,几只水鸟时而盘旋,时而俯冲,为这片宁静的湖景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栈道上的行人或驻足欣赏美景,或轻声交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惬意与满足。我们也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湖水的气息和花草的芬芳,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再往前走,一阵幽香随风飘来,湖边出现了一棵棵开满了花的一种树木,我们拿手机查了一下,它的名字叫美丽异木绵,高大挺拔,树上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散发出一阵阵的香味,它红红的花朵竞相绽放,与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我们忍不住走近它,拍照留念,让这美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记忆里。这里种有各种高大的树木,环境优美,异龙湖四周群山环绕,与周围的山峦相互映衬,形成了优美的山水画卷。
从异龙湖出来,我们到了石屏古城,从《道贡门》的古城门进去,踏着光洁的青石板,沿着古老的房屋,顺着古建筑的商铺,来到了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的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古城南正街22号,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土木结构三进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8平方米。由大门、二门、内院、读书楼组成,大门东向,由大门进入小天井,沿二门进入主院落,分上下院,中间是天井,左右有厢房。
天井中有一棵柚子树,正值果实满枝头的时候,居说柚子与育子谐音,庭院中种植的柚子树,不仅为庭院增添了生机和美感,也有教育子女成才的意思。
袁嘉谷故居都是典型的清代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这种四合院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之美,房屋围绕中间的庭院而建,形成一个封闭且独立的空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聚气性,展现出传统的居住文化理念。整座建筑为木结构,木构架的搭建十分精巧,展现了当时高超的木工技艺。比如木梁、木柱的选材和加工都十分精细,不仅保证了房屋的结构稳固,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为建筑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故居的大门雕梁画栋,装饰精美。门顶悬挂的匾额也极具特色,在袁嘉谷旧居,大门有红底金字上书“经济特元”的直匾,二重门顶则有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横匾,这些匾额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其书法和制作工艺也堪称精湛,为建筑增添了庄重和典雅的气息。
房屋的门窗雕花细腻而生动,图案丰富多样,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各种题材,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些雕花装饰既具有实用性,能够增加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房屋更加美观。
袁嘉谷故居内的陈设和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堂屋墙壁正中挂着袁嘉谷任浙江提学史时的半身巨照,楼上陈列着袁嘉谷的生平事迹、著作及书法作品,两边耳房为袁嘉谷生前的书房,珍藏着他曾用过的文房四宝,这些都体现了袁嘉谷的文化成就和精神追求,也使得故居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房屋整体风格简约而不失典雅,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体现了文人的清雅气质和朴素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