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庙,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地方

文摘   2024-09-09 13:03   云南  

昆明文庙,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地方

生活在这座城市已经40多年了,游览昆明文庙却是第一次,因为工作早出晚归,就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来看一看周围,有些地方到现在都没有去过,作为昆明人从来没去过文庙,可能是个笑话,但在文庙门口来来往往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却从来都没有进去看过一眼,今天路过,终于让脚步跨过文庙门口的棂星门。

昆明文庙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中路96号,其始建于公元1276年,是云南历史上第一座孔庙。现在的昆明文庙保留了清代重修时的建筑布局,有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礼门坊和义路坊与棂星门并排,分列于两侧。棂星门为三门四柱式的石牌坊。各门之间的圆柱上有蟠龙抱柱浮雕图案。工艺精巧,形象生动。

昆明文庙始建元代,后数异其地,清康熙29年。1690年。迁移到此。由云贵总督范承旭和云南巡抚王继文主持修建。原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建筑近20座,一九四一年遭敌机轰炸,大成殿,大成门,桂香阁,魁星阁,尊经阁,与明伦堂等多数建筑被毁。现在整个文庙的古建筑群仅存棂星们石坊。199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棂星门往里走,穿过竹林松柏覆盖的院子,踏过颇有年代的石拱桥,踩着拱桥上细碎的石子,抚摸着被岁月侵蚀了的拱桥上的护栏,看着在水池中悠闲游荡着的金鱼,顺着水泥路的过道,来到了大成门前面的露台,露台与大成门遥遥相对。露台上被四道阶梯走廊簇拥着,露台下面是一池清水,水里游着金色的游鱼,走过露台便到大城门门口,顺着灰白色的青石台阶,来到了大城门下,大城门呈朱红色,每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

大成门的建筑风格独特,细节精巧,气势恢宏。门的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大成门”三个大字。两侧的墙壁上刻有精美的浮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走进大成门,便可以看到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是供奉祭祀孔子的殿堂,也是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门是昆明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昆明的变迁和发展。

穿越大成门,跨过宽阔的广场。爬过几梯台阶,来到了大成殿门口,文庙的大成殿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 大成殿为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约15米。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大成殿的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屋脊上装饰有各种动物和花卉的图案,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殿内的梁枋、斗拱、门窗等部位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水平。

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是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场所。八根大红色柱子,支撑着大成殿的前廊,无数道红黄相间的古木门敞开着。进入大成殿里面。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耀然眼前,右边还有孟子神位和曾子神位,左边有復呈颜子神位,述呈子恩子神位,面对圣人的牌位,叩首冥思。这些塑像和牌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传承。大成殿是昆明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成殿外面的护栏全是白色的大理石雕刻成各种立体的图案,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典雅而又漂亮。顺着右手的台阶。穿过松柏成荫的小道。来到了昆明市滇剧展示馆。滇剧有穿越时空的动人唱腔。是汉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一腔入魂惊艳时光,说的就是滇剧,这里桂花飘香,夜来香生长茂密,滇朴,柏树高过了房顶。环境优雅。对面便是昆明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这里的房屋雕梁画栋,红柱碧瓦,古色古香。

这里是典型的中国园林式建筑,空间布局灵活,环境清幽。虽然旧有建筑因各种原因部分被拆毁改建,但仍能看出其园林式的风格特点,绿树与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宁静典雅的氛围。建筑大多采用木质榫卯结构,石栏砖砌、红墙金瓦、细节之处尽显中式建筑的魅力。作为纪念孔子、发扬儒学的圣地,儒学在云南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封建伦理道德、促进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同一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里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地方。




私语l
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增加生活情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