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宝华寺被很多人称为“昆明的紫禁城”

文摘   2024-10-08 09:53   云南  

昆明宝华寺被很多人称为“昆明的紫禁城”

宝华寺坐落于昆明市官渡区六甲村小康路,进了六甲村的小康路,沿着街道一直往里走,便能看到红墙碧瓦,古色古香的大木门,榫卯结构的房梁,雕刻精美的木头窗子,房梁上挂着隐龙山三个字,隐龙山后面,挂着宝华寺的牌匾,顺着宝华寺三个大字下面的大门往里走, 进入到了宝华寺的院内。宝华寺相传为明代临济宗第二十三代祖——古庭祖师弟子净伦禅师所建。

宝华寺始建于明朝,在清朝顺治六年重建,雍正三年五月二十三日毁于地震,之后再次重建;同治时期,滇西杜文秀起义攻陷昆明,宝华寺毁于战争,在光绪九年(1883 年)开始重建,光绪十二年(1886 年)建成。距今已有近 600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宝华寺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在清朝末期,宝华寺一部份厢房成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宝华寺成为小学。2001 年冬,崇化大和尚游锡发愿重建宝华寺。

来到宝华寺的院内迎面一块巨大的灰色石壁墙跳入眼帘,墙上写着龙池两个大字的浮雕,龙池被巨龙簇拥着,踏着石头的阶梯往下走,进入照壁墙旁的侧门,便到了观音殿,观音殿是个小小的四合院,观音殿两边是客堂和普法堂,整个房屋建筑。全是木头结构,黄色的木头,黄色的瓦,精巧而别致,每一面木头的墙都是浮雕精致,豪华大气。

观音殿后面紧接着是接引殿。也是一个非常规范的四合院,两边是妙法堂和善法堂,整个院子依然是木头结构的,墙,门和窗子,都是非常精美的木雕,院子里面是整洁的石板路,结实的石雕柱子精美大气。左面有一道小门,便进入了财神殿,右边有一道小门,通往地藏殿,宝华寺经过精心规划,山门殿、观音殿、接引殿、地藏殿、多宝殿等宝殿分布合理,普法堂、善法堂、妙法堂、客堂等建筑排列有序,东西跨院,殿堂巍峨,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庄严的佛教建

筑群。

从地藏殿的小门出来便是大雄宝殿,一座更大的辉煌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远远的,便是大雄宝殿四个字跃入眼帘,穿过开阔地,来到大雄宝殿门口,一块巨大的浮雕,庄严的出现在眼前,顺着浮雕的石坎,来到了大雄宝殿门口的广场,四周青色的石柱雕刻精致,大雄宝殿门口,又一块浮雕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的建筑是其典型代表,工艺精湛,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大雄宝殿由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而成,红木、楠木和花岗岩基础交织在一起,大殿外露柱子的石刻基础有近 2 米高,斗拱、藻井、雕花门窗也都是精雕细刻而成。

穿过大雄宝殿。后面便是藏经阁,昆明宝华寺的藏经阁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宝华寺的重要建筑之一,藏经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外观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内部则采用了现代化的设施和装饰。作为佛教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藏经阁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藏经阁的建筑和装饰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其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宝华寺的藏经阁周围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特别是后面一字排开的柏树,郁郁葱葱,与红墙碧瓦相互呼应,端庄大气,藏经阁周围花香四溢,显得宁静而又祥和。

旁边还有可容纳近千人的须弥讲坛,宏伟庄严,为国内罕有。宝华寺的须弥讲堂是一座现代的大型场馆,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是目前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讲经堂。讲堂内部设计精美,装饰华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须弥讲堂是一个集弘法、讲座、会议、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宝华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云南和国内佛教文化交流学习的著名场所之一。

宝华寺周边溪流环绕,树木高耸,虽处于市区,但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为信众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清幽的修行和参观环境。整个寺院红墙黄瓦,与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有相似之处,因此,宝华寺被很多人称为“昆明的紫禁城”。从远处眺望,殿宇楼阁错落有致,红墙与琉璃瓦相互辉映,庄重而典雅。



私语l
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增加生活情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