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昆明老街,穿越千年历史,感受时代变迁

文摘   2024-08-18 07:32   云南  

漫步昆明老街,穿越千年历史,感受时代变迁


昆明老街是昆明市主城区中心留存完整、具备明清时期格局肌理的传统街区。南接东风西路、景星街,北临华山南路,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云瑞西路,老区保护范围328.8亩。

昆明老街始建于大理国时代,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钱王街等老街小巷。这里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如胜利堂、福林堂、聂耳故居、马家大院、同庆丰旧址等,是展示老昆明文化的重要窗口。漫步昆明老街,可以欣赏到具有历史韵味的古老街巷、建筑和门楼,感受昆明的历史变迁;还能品尝各种云南特色小吃,体验独特的市井生活;身处闹市,原来总是匆忙而过,有时路过也来不及仔细的看上一眼两边的街道,现在站在人头涌动的人群,看着人们从身边匆匆而过,是否看到了几百年的过往。踏着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走过一栋栋新旧交替的房屋,看着旁边闪过的人群,让人好像又回到了几百年前,走在厚重光滑的石板路上,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穿越了厚重的历史。每一栋精致的小楼,会有多少人间的故事,每一条古老的街道, 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洗礼?看着旧房的青瓦错落有序,沿着脚下的青石板路一路前行,仿佛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昆明胜利堂是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昆明市中心,南临光华街,北靠人民中路,两侧为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坐北朝南,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抗战胜利纪念堂原为清代云贵总督署所在地,于1945年筹建,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结构严谨,其正中会堂平面为战机造型,与南门外跨光华街的云瑞公园和云瑞东西路两侧酒杯楼建筑平面组合,形成金樽美酒及花环的造型,显示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是昆明标志性历史纪念建筑。 该建筑的建筑形式除观众厅为弧形山墙外,采用了传统的歇山顶筒板瓦屋顶,有清式斗拱、彩画架枋、白石勾栏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光华街酒杯楼是昆明市的两栋标志性弧形建筑,位于光华街胜利堂前。这两栋楼由清华大学毕业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华设计,沿云瑞东路、云瑞西路的地形走势而建,形似酒杯,寓意“双杯庆胜利”。这两栋相连的三层姊妹楼对称分布,环抱胜利堂两侧,其外型建筑与胜利堂浑然天成,充分展现出高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巧,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也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


福林堂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福林堂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巳年(1857 年),由李玉卿创建。其店名的由来,是因为创始人效法三国董奉,为穷苦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后堂植杏树三棵,轻者一棵,时间一长,逐成杏林,意在“福泽杏林”。经过四代人的苦心经营,福林堂从初开张时人称“簸箕堂”的一间小店铺,发展成为民国时期昆明最负盛名的中药店。它以药材地道、品种齐全、选料认真、加工精细、疗效显著等特点,以及兼售药材和成药,并有医术高明、医德崇高的名医当堂坐诊等优势,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老店保持了古色古香的传统风格,是一座三层楼木结构的纯中式建筑。


昆明聂耳故居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73、74号。聂耳故居始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原系重檐店铺房。1905年,聂耳的父母亲从玉溪来昆谋生,就住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医馆,名叫“成春堂”,1912年2月14日,聂耳在此降生。1920年,由于付不起房租,聂耳家搬离了甬道街。该故居为穿斗结构二层民居建筑,原建筑面宽两间、进深两间,底层铺面原为药店。后因拓宽街面,原临街建筑部分被拆除,现存两间铺面,楼上楼下共四间,每间9平方米。特喜欢这样的小房间,显得精致而又温馨,小小的走廊,小小的天井,小小的房间,一走进去就觉得特别的温暖,展示了先辈的智慧。


马家大院是昆明市区内现存保护较为完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之一。马家大院位于昆明老街的小银柜巷(也有说法是景星街36号或钱王街4号),原是护国元老、滇军名将洱源人马鉁的宅院,始建于1923年。马鉁先生曾任昆明市第一任市长,1924年举家迁入新居。

这座大院坐南朝北,总面积1146平方米,为“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砖木建筑。大院为两层木楼房四合相通,中间有一个200平方米的青石板天井,摆放着花草、石水缸,屋角还有4个小天井。建筑集木雕、石刻等工艺为一体,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经典建筑。从大门和倒座的布局结构看,它还有昆明“一颗印”民房的特点,即大门开在正房对面倒座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环境清幽。马家大院不仅具有建筑艺术价值,也是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昆明的发展变迁。


同庆丰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钱王街108号。

钱王街因晚清云南金融业和民族工业的创始者王炽在此开设“同庆丰”票号而得名。街全长约400米,连接着马家大院、福春恒商号、傅氏宅院等历史建筑。始创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同庆丰票号旧址,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如今,钱王街已成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与古朴风貌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钱王街成为昆明老街的一条特色街道,它北起人民中路,南接景星街,全长400余米。 在命名“钱王街”之前,它曾叫“南正街”“邱家巷”“小银柜巷”等。2007年11月20日,“钱王街”的名称正式启用。这条街道的命名基于街区内的“钱王”王炽。王炽(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是清末一品红顶商人,他创办的票号“同庆丰”就位于此地。在清末、民国时期,钱王街一带是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繁茂之地,有各种商号、票号。


现在钱王街的街区两边,现代化建筑风格与优雅古朴老宅相互交融,成为展示多元建筑、人文、旅游、休闲商贸形态的城市窗口,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昆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漫步昆明老街,穿越千年历史,感受时代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隔着一年又一年的光阴,再回首,惊觉岁月匆匆,轻捻时光的记忆,风雨的洗礼,让一次又一次的烟云往事,一路又一路的人间故事,连同那一抺惊鸿掩埋于历史的小巷中。




私语l
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增加生活情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