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视窗 ‖《原济南军区守备四师简史》编纂纪实

文摘   2024-11-19 18:30   山东  

初秋时节,威海景色宜人、游客如织,一派轻松祥和的气氛。临海伫立的东山宾馆会议室里,一个庄重的话题正在徐徐展开:

曾在原济南军区守备第四师战斗过的十几名将校军官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大家手捧墨香四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守备第四师简史》(以下简称《简史》)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一位从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老将军激动地说:“守备第四师虽几经调整变迁,但广大官兵铸魂砺剑、固守千里海防,这是人民军队英雄史诗中一个壮美激昂的音符,发挥这些“红色家谱”的教育作用,可以起到立德树人、凝心聚气作用。”

大家纷纷表示,海防前哨是守备第四师官兵们的心灵家园,这里蕴含着他们的初心情怀、镌刻着他们的鲜血生命,可谓一笔珍贵的育人宝藏。

青少年之问:触及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马存益,当年曾任守备第四师政委,他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部队指挥员。而今,他虽已80多岁高龄,仍保持着老军人的气质与情怀。

说起编写《简史》的缘由,他一口气讲了3个故事:其一:有位他当年的战友,守岛戍边几十载,汗水心血献国防,屡建功勋。已上中学的孙子有一天突然问他:“爷爷,您参加革命那么多年,都干了些啥事情?听说您带的队伍很厉害,能给我们找点文章图片看看吗?我们写作文时用得上呃!”

其二:山东半岛一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几位青年师生找到原守备第四师的老领导,想搜集一些当年官兵训练演习的图片与事迹,结果无功而返。

其三:马存益政委和几位当年守备第四师机关的同志,从网上看到一段介绍该师当年的资料,那上面要么支离破碎、只言片语,要么道听途说、歪曲事实,还有的甚至把守备第四师的营房拍摄得破破烂烂,把官兵队伍拍摄得无精打采。

马政委和老战友们十分气愤,这哪里是我们当年那支英雄部队的模样……

青年之问与现实课题带来的心灵撞击是猛烈的,网上恶搞的不实信息带来的影响更让人坐立不安。怎么办?这些曾率领过千军万马的老军人,深感自已遇到的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岂能无动于衷?

“一部军史就是一部育人的生动教材,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是由一支支部队的历史凝结起来的。趁着我们这些老兵还健在,一定要把老部队的奋斗历程和英雄气概写出来,不为评功摆好,只为教育激励后人,让青少年看我们的师史,就像看《南征北战》《大决战》那样受感染受教育。”

说干就干。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成立了由老政委马存益任总顾问、当年老兵耿惠康、张新华牵头的编写小组,一批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老同志纷纷加入编委会。就这样,一场再现当年官兵守岛固防的红色文化工程拉开帷幕。

老干部之举:用红色血脉滋养青少年心灵

那是两年前的早春时节。这天一大早,马存益政委就打电话给曾任过宣传科长的张新华,让他牵头编史这项工作。张新华在威海居住多年,人脉广、文笔好、情怀深,组织协调能力又强,是守备第四师的“活档案”。

他深知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更知道这项工作的分量与意义,于是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项特殊任务。

守备第四师,是一支英雄善战的部队,其前身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根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组建起来的。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全师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英勇善战,圆满完成固守海防、保卫边疆、国防施工、重大演习等艰巨任务,涌现出众多名扬军内外的英模人物。但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等多种因素,相关资料极为缺乏。

张新华与战友们迎难而上、雷厉风行,他连夜列出9条提纲,第二天用微信发给了在济南的马存益政委。马政委仔细审看后认为,主题突出,定位准确,逻辑清晰,可以按这个提纲先干起来。

作为撰稿小组总顾问,马政委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军分区政委、省军区政治部领导,他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简史》修编,他谋事在前、用人得当,像当年下达命令那样排兵布阵,明确由担任过师宣传科科长的耿惠康担纲主帅,作为《简史》总编全权统筹谋划,把关定向;由曾任师作训科科长、省军区作训

处处长的王军义协助提炼主题,负责撰写部队建设历程梗概;由当过师作训参谋之后又升任菏泽军分区司令员的许志强绘制守备第四师兵力布防略图,同时负责“英才辈出军中栋材”部分的搜集和撰写;

安排时任师作训参谋史守明协助搜集30年来各级首长到部队视察的资料;由入伍早、资历深、德高望重、年过八旬的原守备第十团政治处副主任沙增山、机要股股长王庆恩、师司令部政工科科长张墨云和号称部队活档案的师后勤部财务科科长陈崇明等同志组成顾问团,参与部队各个时期资料的采集和核准,帮助把关定向。

大家闻令而动,像当年执行军事任务那样,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张林生是1948年入伍的老同志,上个世纪50年代初部队组建时曾任参谋。如今已是95岁高龄的他,听说编写师史,便翻箱倒柜,找出不少珍贵图文资料。

他还挑灯夜战,亲自撰写回忆录。大家说,多亏这位老同志填补了部队初建时的资料空白。

闫立红是一位由战士复员主动报名支援新疆建设的部队先进典型,其父是一名资深的部队老领导。一天深夜,闫立红从西安给编写组的同志打来电话,自告奋勇承担起与部队初建时主要领导子女的联系工作,搜集照片资料,为《简史》编撰工作解了燃眉之急。

建战友微信群,是搜集资料最便捷之法。于是,负责牵头工作的张新华便把部队的老领导、熟悉部队情况的老同志用这种办法组织起来,先后有85名战友加入《简史》筹备群。正是这些战友,为《简史》

撰写提供了部队各个时期上千幅照片资料。自卫反击作战现场照片是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珍贵镜头,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投送到《简史》编辑部。

时任师作训参谋的王沛山,患病住院期间仍提供了10余幅照片,临去世前还在念念不忘委托家属询问《简史》编辑情况。沙增山是守备第十团前身回民团的主要成员,编辑《简史》时正身患重病,他忍着病痛通过微信、电话提供了很多珍贵史料,凡是编辑组的同志有问题请教都有问必答。

在他弥留之际,通过微信告知编辑组,“这怕是我提供的最后一份资料了,不能再为编辑《简史》出力了……”没想到,在发出微信的第5天他便离开了人世。每当说到此情此景,编写组的同志们都会泪流满面。

《简史》临近付梓之时,耿惠康慷慨解囊,出资10万元解决了印刷费用。山东省军史馆、威海市档案馆的同志听说原威海驻军的老首长和退休退役老同志自发编辑了一本部队简史,主动联系要求永久珍藏。

2024年8月1日,在这个带有红色印记的建军节,马存益老政委带领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守备第四师老兵,郑重地向威海市档案馆和环翠区档案馆、图书馆赠送了凝聚着众多老兵心血和心愿的《简史》。

新时代之责:努力开掘凝聚人心的宝藏

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于1955年在这里成立了济南军区威海守备区,

后经几次整编改为济南军区守备第四师。该师防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日军就是从这里登陆,突破清军陆地防御,形成海陆合围之势,最终导致甲午海战失利。这里,战时远可火力配合海空军封锁渤海海峡,近可依托海岸岛屿和要点实施海岸防御,配合战略预备队实施反突击,是拱卫京津、保卫首都的东大门。

从1955年开始,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守备第四师与前身部队全体官兵听党指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忠诚,靠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用血肉之躯在千里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雄部队,英模辈出。守备第四师涌现出很多闻名全国全军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28年安全行车1000万公里、成为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行车标兵的师后勤部汽车连;被中央军委授予“优秀司务长”荣誉称号、名扬全国全军的先进典型孙乐义;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荣立一等战功的程国烈士、李克亮烈士;还有从这里走出的8位将军、39位师级领导干部……

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这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这更是催人奋进、凝聚力量的精神号角、思想富矿。

我们向前走,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决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简史》出版之后,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这部红色教材的作用。”十几位老海防在热烈讨论中给出方法路经:

——为每位当年守备第四师官兵发放《简史》,让他们人人都当宣传员,教育好子女和身边人员。

——为驻地宣传、教育部门赠送《简史》,助力青少年国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

——与省城济南“闪闪的红星讲师团”结合,纳入红色文化宣讲内容。

——借助新闻传媒宣传党史军史以及师史,让红色血脉滋润当代人的心灵……

大家越讲信心越足,越谈针对性越强。大家坚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在变换交织的世界环境里,我们要战风斗浪、破解矛盾问题,更需要久久为功抓教育。只要人人唱主旋律、吹冲锋号、聚正能量,我们实现宏伟蓝图的气场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培育时代新人的红色根脉就会越扎越深。

文|张振江 图|张新华  卜凡,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关注《威海记忆》公众号,请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片即可,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

威海记忆
回望历史 ,寻古问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