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文登区文登营镇沟于家村、乳山市冯家镇观上冯家等四个村入选,至此威海市已有10个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
沟于家村是胶东早期革命的中心,中共胶东特委和文登县委曾在此设立,“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也曾在此筹划。如今,村内的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张修己故居已经复刻如初,成为人们到天福山接受红色教育的研学基地。
文登临时县委在这里成立
天福山起义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功不可没。这里早期出现了一大批革命先驱,天福山附近的沟于家村就是威海地区早期革命的重要基地。
沟于家村位于文登、荣成、威海交界处,群山拱卫、沟川相间。明朝中期,大水泊于氏临沟立村,择居于此,故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沟于家村人胸有丘壑。于是,镰刀斧头旗帜指向这里——张连珠来了、理琪来了,张修己站出来了、张修竹站出来了、张修英站出来了。
中共沟于家村支部在这里成立,中共文登(临时)县委在这里成立,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成立。
“一一·四”暴动在这里策划,《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在这里脱稿,天福山起义在这里部署,很多重大活动是在沟于家村策划发起的。
沟于家村有张氏张修己、张修竹、张修英兄妹。张修己是沟于家小学校董,张修竹是夜校教师。
1935年农历的9月底10月初,胶东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小学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暴动指挥部,确定了暴动的行动部署。
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张修己参加了著名的“一一·四暴动”,并任第2大队政委。
暴动失败后,1935年12月6日,张修己几经危难回到家乡沟于家村,多次在家里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文登临时县委。
成功发动天福山起义
就在胶东半岛革命形势最低谷的时期,理琪来到了文登县沟于家村张修己家里。
理琪1936年1月经张修己联系由上海来到文登县西字城村,由村支书刘其章将其护送到沟于家张修己家中,后去威海。
1936年4月,理琪再次回到张修己家中,成立胶东临时特委,并重建文登县委。
其间,理琪在张修己家中完成了一篇极有价值的文件《给胶东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并在沟于家村头一座庙里大量印刷而成的。
于得水与理琪第一次见面是在沟于家张修己家中。
1936年8月,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由文登秘密迁至烟台。理琪与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到烟台开展工作的吕志恒取得联系,经北方局批准于10月成立中共胶东临时工委。
12月,理琪、邹恒禄等在烟台被捕。吕志恒得知消息后,赶往沟于家处理善后工作。
1937年2月,在威海卫重建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吕志恒任书记,委员有柳运光、张修己、李紫辉。“七七事变”后,胶东临时工委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胶东临时工委总部设在威海卫,但不少会议在沟于家召开。1937年冬,理琪出狱后,首先就是赶到沟于家与在张修己家议事的吕志恒、柳运光、张修竹、林一山、宋澄、王台、于得水见了面。
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在沟于家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重建中共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李紫辉等任委员。
理琪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和在胶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经过会议研究决定,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起义。
本文作者于张修己同志故宅,这里是胶东地区特别委员会秘密活动的地点。
当日凌晨,发动天福山起义的特委领导从沟于家村出发登上天福山。当天下午,起义队伍返回沟于家村。
1938年1月15日,威海起义后,17日清晨,威海起义队伍到达沟于家村。
“岭上事件”被捕人员此时也获释放由宋澄率领也来到了特委驻地沟于家村会合。
19日,三军军政委员会在沟于家成立。三军1大队同时成立,不久又成立了2大队。
1940年8月26日,在文登沟于家村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丛振东。
张修己父子故事感人
“我们自小就听着村里面的老人讲张修己,讲‘老贴’的故事,可以说是听着村里革命故事长大的。”在沟于家村,黄相君老人和张修己的儿子张延滋是老同事、老朋友。
张修己(左)与战友合影。
据黄相君介绍,张延滋经常和他提起他的父亲张修己,张修己用家产为地下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因革命工作几乎把家产花光,同志们送他外号“老贴”。
新中国成立后,张修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身居要职,他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
他经常深入基层,走进工地同工人们在一起谈心交友。在家里,他经常告诫孩子们生活要俭朴、学习要努力。吃饭时,就是掉下一粒米,他也要责令孩子捡起来吃掉。
从普通农民到革命实践者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张修己用行动实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而张延滋在其父亲张修己红色精神引导下,主动留在村里,着力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
沟于家村有一百多户村民,过去由于环境和交通等方面因素影响,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来源不多,村民以外出打工、种地为生,经济来源较单一。
在看到乡亲们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犁地还是靠人拉的场面后,张延滋为村里购置了第一台拖拉机。有了这台拖拉机,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收成也越来越多。
“张延滋干工作真是没的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张延滋上任后就发动全村兴修水利,开沟挖渠,现在沟于家村的农业灌溉率达到80%以上,这些都是他当年打下的底子。”
如今,在他们父子二人倾情奉献过的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的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已整修一新,复原了革命时期的旧貌;红色胶东文化院落里的文艺展馆已完成展陈设计。
一幅融合红色资源、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沟于家村徐徐展开。
在这里,天福山革命精神和张修已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变成了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激励一代代人踔厉奋进。
本公众号刊发此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威海记忆》公众号系公益号,不存在任何有偿阅读情况;点击公众号名片即可关注,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