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室何所有,书帙对寒釭。当今苦乏才,九鼎从敌扛。翠华尘屡蒙,南北分大江。有酒强排遣,饮湿难空缸。孙膑不再生,畴能死穷庞。——《夜坐》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大量的战争,人们为了争夺各种资源,就组织起来向另一方发起进攻。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在不断的战争中,人们的各项能力在不断提高,毕竟如果太弱小了,迟早会被别人给灭掉。坏处就是大量本可以好好过一辈子的人,结果却无奈的死在了残酷的战争之中。我国也是这个样子的,不知有多少老百姓死在了战争之中,同时国家的组织性、团结性在战争中不断提高,而且还涌现出了很多的兵法家,就比如说孙膑。
一、孙膑与庞涓
提到孙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被挖去膝盖骨的那个故事。孙膑有一个师兄叫做庞涓,他们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师兄弟,而是竞争的对手,庞涓担心师弟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就陷害了他,然后造成他膝盖骨被挖,脸上也被刺字。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了很久,大家认为孙膑落到这个局面,是因为庞涓的问题,而此前山东出土了一块古简,发现他做的事比挖骨更严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要从他们两的人生开始说起。
孙膑和庞涓同为师兄弟,但庞涓很早就出山了,并且来到了魏国工作,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凭借着优秀的能力,在魏国过的是如鱼得水。后来孙膑也出山了,本来师兄弟相见应该是两眼泪汪汪的,可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庞涓直接在师弟的背后开了一枪。在惨遭庞涓的陷害后,孙膑损失严重,从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只能坐着轮椅出行的残废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对人生失去信心,而是下定决心要报仇,于是就来到了齐国。
二、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与赵国发生了战争,赵国连忙向盟友齐国求援,齐王准备直接派遣军队去支援赵国,而孙膑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意见,觉得不用派兵去赵国,可以直接派兵去进攻魏国,这样赵国的危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齐王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此意见。事实证明孙膑此次的想法完全是正确的,当齐军兵临魏国城下时,魏王连忙命令庞涓带兵返回保卫魏国,赵国的危机瞬间就解除,而孙膑也在庞涓回来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一举报仇。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孙膑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得很是痛快,英雄报了仇,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有两个问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庞涓身为战国名将,而且也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他为什么会一直这样小肚鸡肠的盯着师弟不放?其次便是以庞涓的能力,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遭人埋伏?这两个问题是我们以往很少会考虑到的,大家总是认为庞涓是小人,就觉得他没有能力,其实不是的,他要是真的没有能力,怎么可能会在魏国混出头?
三、当初的那场战争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引起了很多史学家的疑问,不过大家推论了很久,怎么都没个结果,直到1972年山东出土了一批竹简,这才揭晓了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批竹简详细记录了当初的那场战争。我们都知道魏国之所以要让庞涓归来,是因为魏国的都城被围住了,所以魏王为了挽救都城和自己的命运,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让军队归来。但魏王并不傻,他也知道军队劳师远征归来,是很容易出危险的,所以万不得已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那么问题就来了,孙膑究竟做了什么,使得魏王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仅仅只是因为都城被围了吗?历史上被围城的故事多了去了,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现这样的事。其实事实比大家想的更加残酷,当初孙膑派了齐城、高唐两位将军去进攻大梁的门户平陵,而且给他们下了死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座城市,否则军法处置。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严令之下,这两位将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死于军法。
结语: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士兵带着视死如归的的信念发起了进攻,最终平陵被拿下了,但大部分人也战死在了这里。这样的情况就给了魏王极大的震撼,所以才违背了兵家大忌,严令庞涓归来,而孙膑也因此获得了胜利,只不过他的胜利是站在大量将士的尸骨之上,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请关注下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