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使馆间谍案:海军陆战队倒在克格勃裙下,破坏性是历史上最大

文化   2024-11-16 08:19   安徽  

‍‍

 戳蓝字“笑先生闲谈历史”关注我们哦。

正文

1987年3月3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消息:美国务院宣布,美派驻莫斯科大使馆担任警卫任务的全部海军陆战队士兵(28名)将奉召回国;美国将全面调查据称因其中两名士兵造成的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起使馆间谍案。

自从1948年美海军陆战队土兵开始担任驻外使馆警卫任务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此类严重事件。与此同时,新闻界又传出美国在苏联兴建的新大使馆内多见被安装了窃听装置的消息。这两件事使得美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引“谍”入室

1987年2月的一天深夜,坐落在莫斯科花园环行大街上的美国大使馆周围万籁俱寂,使馆大楼里一片宁静。此刻,担任美国使馆警卫任务的是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克莱顿·隆特里中士和阿诺德·布雷西下士。突然,在使馆门前,出现了几条黑影,他们悄悄地溜进美国大使馆里。在隆特里和布雷西的带领下,他们蹑手蹑脚地进入了美国使馆机要室。这几个人,是苏联克格勃特工人员。

美国使馆机要室设在使馆大楼的第9层,是一个塑制的室中之室,人们管它叫“泡泡室”。这个房间不大,里面最多只能坐7个人,室内只有一张桌子,边上有一台打字机。这个房间却装有特制的防窃听设备,是使馆里的保密谈话室,使馆中乃至国家的许多机密要事都在这个室中商议。这个室里同时还放有绝密文件。

平时,9层楼由海军陆战队士兵站岗警卫,他们对每位来访者都要进行盘问检查。而使馆内的工作区是不让在使馆里工作的苏联雇员进入的,工作区的办公室也不让苏联雇员清扫,而由使馆外交官自己打扫,苏联人要想接近这个机要室真可谓难矣。然而现在,这几名克格勃特工人员居然毫不费力就进入了机要室。他们进去以后,隆特里让布雷西在门前望风,自己进屋帮助他们投入紧张的工作。他们中有的人娴熟地在房间的一些地方或设备中安放窃听器,有的人翻阅绝密文件,有的人迅速地用照相机“喀嚓、喀嚓”拍摄文件。这些技术性工作对他们来说,真可谓驾轻就熟了。

一个小时平静地过去了,两个小时又过去了,一切顺利,3个多小时也过去了。就在他们聚精会神地干着这一切的时候,突然,一名苏联特工人员不小心触及了报警系统。“铃……”警铃刚刚发出声响,隆特里赶紧上前切断电路。这一下苏联特工人员慌了神,他们赶紧把一切东西放回原位,紧接着,在隆特里和布雷西的帮助下,飞快地离开了美国大使馆。


一见钟情

隆特里和布雷西已经不止一次地这样做了。从1985年7月到1986年3月,他们屡次让苏联特工人员进入美国使馆安放窃听器和窃取秘密文件。
隆特里中士是于1984年9月调到美驻莫斯科使馆担任警卫工作的。在他来到使馆后不久,在使馆担任翻译的苏联雇员维奥莱塔·谢娜引起了他的注意。谢娜是使馆里公认的漂亮女性,美丽秀发散披在肩上,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穿上合体的衣裙,格外妩媚动人。她——就是这起使馆间谍案中的中心人物。
美国大使馆里有的人说,谢娜女士对大多数人态度冷淡,然而,对隆特里“一见钟情”。一次,他们在莫斯科地铁站“巧遇"。隆特里鼓足勇气向姑娘提出让他陪伴她,谢娜态度友好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她的谈吐和举止使隆特里更加迷上了她。第二天,隆特里在谢娜下班的时候,等候在使馆门口,把她一直送到家门口。从此,两人堕入“情网”。

在他们处在热恋之中的时候,一天,谢娜在家人外出的情况下,把隆特里带到她的家中。在谢娜的家中,隆特里同谢娜发生两性关系。
1986年1月,在他们又一次见面时,谢娜向他介绍了她的“萨沙叔叔”。萨沙叔叔关心地询问他在美国的生活,同他讨论他所喜爱的话题。几次见面以后,萨沙叔叔单刀直入地向他提出要他提供美国使馆的情报和文件的要求。隆特里这才知道萨沙叔叔是克格勃的特工人员。他的真名叫阿列克谢·叶菲莫夫。
据美国海军陆战队调查人员说,隆特里在莫斯科期间,向苏联人提供了美国在苏联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名单、地址和照片以及美驻莫斯科使馆的设计图。隆特里曾经几次把苏联人引进美使馆武官办公室和通讯中心,让他们“察看房间里的设备、装置、文件和密件”。
1986年3月10日,隆特里奉命调往维也纳工作。临走前,“萨沙叔叔”要求他到维也纳以后继续提供情报。在维也纳,隆特里实在吃不消苏联特工人员一再施加的压力,于是向美驻维也纳大使馆的中央情报局官员自首。
隆特里承认,由于一开始他没有主动报告他同谢娜的关系以及同“萨沙叔叔”的接触,以至于在克格勃设下的“美人计”陷阱里“越陷越深”。
布雷西下士于1986年8月因同美国大使馆的苏联厨娘加莉娜发生不正当关系,受到降级处分,罚了款,并且被遣送回国。当时,并没有怀疑他搞间谍活动。美国海军陆战队调查人员对布雷西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说服和调查工作,他终于说出这起损失比“想象中还要重大”的间谍事件。

事情败露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进一步调查他们两人的问题过程中,于1987年3月29日又逮捕了另一名前美国驻莫斯科使馆的海军陆战队卫兵罗伯特·斯塔弗尔比姆上士。由于没有得到什么证据,4月7日又将他放了。此外,还逮捕了一名被调到列宁格勒领事馆担任警卫任务的海军陆战队土兵约瑟夫·韦里克中士。

小洞不补

美国驻外使馆在安全保卫方面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并不是不知道,然而由于经费、官僚主义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加以改进,直至酿成驻莫斯科使馆的重大事件。
早在1985年,美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向里根总统提交一份报告,说美驻莫斯科大使馆易遭苏联窃听,大使馆的安全保卫工作薄弱,建议削减大使馆的苏联雇员人数。然而,美国务院抱怨,让美国雇员代替苏联雇员,“费用太高了”,没有采纳报告的建议。这份报告还要求美国拨款改进大使馆的安全措施,这项建议也遭到国会的否决。
在这起间谍案披露后,美国两位众议员前往美驻莫斯科大使馆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发现,仅1986年,海军陆战队卫兵违反安全保密规定的次数竟高达137次。
他们还发现,使馆内存放保密文件的保险柜有时一整夜都没有上锁,绝密文件就随便放在桌子上;有时,海军陆战队卫兵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定,有的人竟对此牢骚满腹,在使馆工作的文职人员也违反规定,随便同苏联人来往。
他们在莫斯科调查期间还发现,海军陆战队的警卫制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是驻外使馆的海军陆战队卫兵素质问题。40年来,美国驻外使馆的警卫任务一直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担负,而被派往外国使馆的士兵都是20岁左右的未婚青年,一般他们只经过为期8周的训练,难以应付复杂的局面。

其次是这些海军陆战队土兵的管理。美海军陆战队士兵一旦被指派去国外担任使馆警卫任务,就马上由国防部改属国务院领导,而国务院对这些士兵根本不管不问。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只是每年两次去看望这些在大使馆担任警卫任务的士兵。
此外,士兵们在使馆内受到二等公民的待遇,大使馆其他工作人员对卫兵执行公务往往感到不满,因此常闹矛盾,双方关系不好。卫兵们的居住条件也不好,生活单调,他们就经常外出酗酒,寻欢作乐,有时竟喝得酩酊大醉。有的还吸毒贩毒,有的胡作非为,而没有人去管他们。

要打那张牌

由于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安全保密工作出现的漏洞,“苏联人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一切”:苏联特工人员在美国使馆的小汽车、办公室、电话机、密码装置、通讯设备、甚至打字机和复印机里都安上了窃听装置,使馆整幢大楼实际上变成了一根发射天线;
苏联人可以毫不费力地破译美国大使馆向国内和其它使馆发的秘密电报,还能很快破译美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的密码;
苏联人从1985年年中开始截获了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同华盛顿之间的所有密码通讯;
苏联人窃取到美国范围广泛的对外政策的材料,其中包括美国在日内瓦武器会谈中的谈判立场细节,对尼加拉瓜政策的背景,中东事务和美国同盟国之间的关系等;
苏联人甚至在美国中央情报局设在莫斯科的专用通讯设备上也安上了窃听器……

难怪1986年10月美苏首脑在冰岛举行会谈时,美国的底牌被苏联摸得一清二楚。在谈判桌旁,里根总统常常被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出其不意地提出的一些问题弄得措手不及。美国务院一位官员就此打比方说,“就好像我们同苏联人打扑克牌时,苏联人能从镜子里看到我们要打的那张是什么牌一样”。
1986年8月,美苏关系因苏联逮捕美国记者丹尼洛夫而出现危机。在这期间,苏联人掌握了有关美国处理这次危机的内部情报。
这起间谍案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造成了如此之大的危害,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
里根总统亲自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讨论这起使馆间谍案,并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使馆安全问题,同时指示前国防部长莱尔德前往莫斯科调查安全问题。另外,还派了4个小组对这起案件进行全面调查。
1987年3月31日,美国务院宣布召回在美驻莫斯科使馆担任警卫任务的全部海军陆战队士兵。这些士兵被告知,他们回国后要进行测谎试验。国务院还下令美驻莫斯科大使馆停止使用一切通讯设备,发往美驻苏使馆的电报一律改发美国驻西德的军事基地,然后由信使把电报送到驻苏大使馆。

同时,国务院还决定,在舒尔茨4月13日访苏期间,“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证他同国内进行联系。舒尔茨则把他自带的一套通讯设备安放在一辆豪华的小汽车内,就在使馆院内同白宫取得联系。
国会调查小组委员会、五角大楼和总统特别委员会还提出建议:那些派往敏感地区担任使馆警卫任务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应是已婚的,年龄应在25岁以上,经验较为丰富,服役期起码超过1年,并且每年要对这些卫兵进行两次测谎试验。

余波未尽

美苏情报界的你来我往,引起了一场外交风波,美苏双方围绕这起事件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舆论战。
1987年4月7日,美国驻苏新大使马特洛克走马上任第二天,就跑到了苏联外交部,向苏联提出“正式抗议”,谴责苏联通过间谍和监听装置向美国大使馆渗透的行径。在此之后,白宫也出来指责苏联在美国大使馆和正在兴建中的新大使馆内安放监听装置。白宫办公厅主任贝克声称,苏联通过美国人搞间谍活动,“显然是对美国主权的侵犯”。
在这场舆论战中,连里根总统也参加进来了。里根4月7日在白宫发表讲话,说他对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安全问题“深为担忧”,并宣布:除非兴建中的美国新大使馆确保安全,没有安装窃听装置,否则美国外交官不能搬进新大使馆;在美国人搬进新大使馆之前,苏联人不得进他们在华盛顿已建成的新大使馆。里根总统还扬言,如果正在莫斯科兴建中的美国新大使馆不能确保防止苏联窃听的话,他可能下令推倒这座价值1.91亿美元的新楼。

这起使馆间谍案被披露时,正值国务卿舒尔茨即将访苏,美国参议院以70票对30票通过一项决议:除非美苏领导人会谈时使用的通讯设备确保没有安装窃听装置,否则就取伸消舒尔茨访苏计划。众议院则要求里根上舒尔茨“到一个确保通讯安全的中立国”去同苏联领导人会谈。
不过,里根总统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决定舒尔茨还是按期赴苏访问,但是指示舒尔茨在同苏联领导人会谈时,把美国大使馆的安全问题作为“会谈的主要议题”。
苏联针对美国的这一系列宣传攻势,寸步不让。
苏联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讲话,说对里根决定把美国使馆安全问题作为舒尔茨和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会谈的主要议题“感到吃惊”,指责里根在舒尔茨访苏前夕发表“反苏言论”,是想“毒化会淡气氛”。
苏联还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在4月10日,举办美国在苏联驻华盛顿使馆安装窃听装置的展览会,邀请西方驻莫斯科记者前往观看有关实物与照片:有装在梳子和铅笔里的窃听装置,有装在房梁和砖头里的无线屯发报机等。苏联外交部发言人还专门为此举行记者招待会,大做文章,称美国“才是真正的间谍狂”。

这起案件经过审理之后,1987年6月12日,海军陆战队驳回对布雷西的指控,布雷西被判定无罪释放。隆特里于1987年8月13日表示服罪,被判决30年有期徒刑。这起使馆间谍案就此了结。
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请关注下方公众号
‍‍
  
‍‍

笑先生闲谈历史
古史杂谈 ,民间野史 看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