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与穷小子下棋,笑着说:你有帝王之相,日后记得赐给我一座山

文化   2024-11-13 23:47   安徽  

‍‍

 戳蓝字“笑先生闲谈历史”关注我们哦。
正文

古代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有的人只要一看面相,便能算出来这个人的未来仕途,令人觉得十分神奇。

陈抟就是懂得占卜的奇人之一,他一心在华山修仙,精通相术,史料上对他也有简单的记载。

这个人曾经和一个穷小子在山里下棋,没想到下完棋之后直接对这个穷小子说,他有帝王之相,如果他今后做了皇帝,记得赐给他一座山。

没想到这个话真的成真了,这个穷小子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如约将华山赐给陈抟。陈抟却谢而不收,因为他志不在此。他为何要这样拒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抟的故事。

进山修炼

陈抟出生于公元871年,号扶摇子,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从小在农村长大。

陈抟在四五岁的时候,经常在河边嬉戏玩闹,碰到了一个在河边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他乖巧可爱,甚至还亲自给陈抟哺乳。

自此以后陈抟成长得十分健康,头脑也十分聪慧,学习读书十分用功刻苦。陈抟特别喜欢读书,有的书他看了很多遍都能背诵下来,记忆力特别出众。

于是陈抟想立志考取功名,起身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好走上仕途之路,做一个为百姓谋福利,做善事的好官,使得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可是造化弄人,陈抟一直参加科举却都名落孙山。可是陈抟一直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志向,一直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在唐长兴三年,陈抟都已经年过六十岁了,还奔赴洛阳参加科举考试。

令人遗憾的是,这次他依然失败了。经受了这么多年科举落榜的打击之后,陈抟渐渐意识到可能自己是真的不适合做官,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自己不得不认命。

于是,陈抟便舍去了俗世间的功名,自己独自一人四处游山玩水,陶冶情操,过着在山里隐居作乐的日子。

在山中隐居的日子里,陈抟并没有放弃读书,一心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了黄老学说的研究中,常常废寝忘食,在这方面也颇有自己一番独到的造诣。

在山中,陈抟还有幸遇到了两个道士,这两个道士可谓是他的贵人。他们为他指点迷津,指引他学习道学,传授他独家学问,后来还带他上了武当山去潜心修炼。

在武当山的陈抟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在山中足不出户,学习养生之道。多年之后,陈抟一个人还徒步来到了华山修炼,在山里的一个山洞中他竟然能坚持不吃不喝数日,一心修炼,恍若一个活神仙。

与穷小子下棋

陈抟在华山山洞修炼期间,足不出户,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然而他却对外面的世道有自己的了解,甚至还算准了以后的皇帝。

这就要说到有一回陈抟在山里散步,碰到了一个穿着十分破烂的穷小子。陈抟见到这个小伙子十分地合眼缘,便邀请和这个穷小子一起下棋。

穷小子欣然答应了,并且还十分有信心能赢这盘棋。不料刚下第一盘棋,这个穷小子就输了,但是他十分地不服气,要求再与陈抟下几盘棋。

于是两人又接连下了几盘棋,不出意外地这个年轻人都输了,根本不是陈抟的对手。这个年轻人也是输得心服口服,对陈抟的棋艺十分敬佩。

这个年轻人对陈抟说:“先生真是神人,对您心服口服。您日后对我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能做的一定尽力做,不管我需要付出什么巨大的代价。”

陈抟看到这个年轻人样子,大笑起来,跟他说他并没有什么想要的,但是看他有帝王之相,如果他以后做了帝王,希望能赐给他一座山给他。

这个年轻人听了之后十分惊喜,想着如果大师说的是真的,别说一座山了,整个江山都将是他的,一定答应赐给他一座山给他。

赐给一座山

后来,这个年轻人果真当上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赵匡胤即位后,没有忘记和陈抟的约定,便派自己的心腹去找陈抟,想要履约把华山赐给他。

陈抟知道这个穷小子果真当上了皇帝之后,他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但是久居深山的他早就无欲无求,不在乎功名利禄。

想要赵匡胤能赐一座山给他也不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他之所以想要皇帝能赐一座山给他,也只是为了皇帝能够体察山里的民情,造福山里的百姓。他看到了百姓之前因为政局动荡不安,国家克扣粮食赋税,民不聊生的局面。

他的心腹把陈抟的心声传达给赵匡胤之后,赵匡胤立马下令减免山里百姓税收,维护山间居民生活稳定,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做一个为百姓着想、爱百姓的明君。

事实证明,赵匡胤确实做到了,也是历史上一个难得的贤君。赵匡胤在位期间,亲自带兵打仗,平定内乱,维护国家统一。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促进国家繁荣发展。

总结:

陈抟作为历史上的奇人,虽然拿下科举考上功名,但却潜心学习道学,修身爱民,换一种方式让赵匡胤颁布了爱民措施,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百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由此可见,上天一定有最好的安排,死读书不是唯一的人生出路。唯有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换种方式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请关注下方公众号

‍‍

  

‍‍

笑先生闲谈历史
古史杂谈 ,民间野史 看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