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的《好东西》,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

企业   2024-11-28 20:27   中国台湾  

要说最近最火,话题度、讨论度最高的电影,从点映开始豆瓣评分始终保持在9分以上的《好东西》(Her Story)可谓实至名归。



到目前为止,30多万人打出的9.1的豆瓣评分,甚至比导演邵艺辉口碑不俗的前作《爱情神话》还要高出1分,口碑这一块可谓是彻底拿捏了。


在很多人心中,这部电影已经是毫无疑问的“年度十佳”,看完之后快乐、轻盈、感动、温暖、有力量是很多影评提到的字眼。


当然,也有部分观众会觉得这部电影的叙事偏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梗、段子脱口秀式的堆砌。


而且,毫无疑问,女观众和男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可能也会大异其趣。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呢?


今天,从小没少通过看电影学英语的东方君,就想仔细聊聊这个事儿。


当然,以下内容仅代表不成熟的个人观点,

也会有一些轻微剧透,建议看过电影后再看。


1

一部强主题的“新式电影”


从这部电影海报上的文案“整点新东西”“聊点新话题”或许就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强观点输出的电影。


事实上,从创作角度来说,电影可以粗略地分成“叙事型电影”和“主题型电影”。


前者更聚焦于故事的冲突和趣味性,对于“讲了什么道理”并不太在意,大部分好莱坞大片、爆米花电影都是这种。


故事好看就行了,至于讲了什么道理,当然有就最好,没有也问题不大,这种电影聚焦的是电影本身的娱乐属性,而且很多观众来电影院就是放松的,不是来学做人的,所以大部分商业电影都是这个类型。


“主题型电影”则更聚焦于思想内涵的表达,往往是先有主题,再有故事,很多文艺片、作者电影都属于这种。


看完这类电影,你会明显感觉到“导演有很多东西想表达”,但故事却并不一定有很强的冲突,里面更多的是价值观的交锋,有的可能弥漫着某种或怀旧、或感伤、或批判、或沉重的情绪。



影史上,有没有能把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电影?


有,但少。


我们常常称这样的电影为“经典”,而这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角斗士1》拿到今天也不一定能取得当年那么大的成就,因为大家已经经历过太多冷兵器影片的洗礼了,对罗马斗兽场早已见怪不怪。


在东方君看来,邵艺辉导演的前作《爱情神话》更接近于叙事与主题的平衡状态,导演的表达相对克制,而这部《好东西》导演由于想表达更多东西,更接近于一部主题型电影。



那么,主题型电影不好吗?


当然不是,端看主题本身的成色和表达方式。


主题型电影有一部鼻祖级的创作指南,叫《编剧的艺术》,《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老师很推崇这本书。


《编剧的艺术》特别强调创作中主题的重要性,认为一切元素、符号、角色、情节都要围绕主题来搭建,让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趣的是,书中为了强调“主题”重要性,举的最多的例子,正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类似前不久《出走的决心》的故事。


有没有一种《抓娃娃》的既视感


换句话说,《玩偶之家》的主题因为非常有力量,人物的选择意外且罕见,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意识和心理进行精准的冲击,引发了大量的讨论,由此奠定了一代经典的地位。


《好东西》就属于这类故事,它像是导演在看了大量女性主义书籍,结合自身感悟的一次总的观点输出,并将想要表达的观点附着在相应的人物身上,并创造了一些相对理想化但具有标杆色彩的人物形象,比如宋佳饰演的王铁梅。


这个角色的名字很值得玩味。


铁梅。


“铁”的化学元素符号是Fe,“梅”的谐音是male,合起来就是Female(女性)。


说什么来着,一切元素、符号都为主题服务,这一点,这部电影堪称做到了极致。


然而,在王铁梅身上发生了什么了不起的故事吗?


没有,整个故事下来,人物弧光其实不是很明显,但是她能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让更多女性知道还能这样活:工作事业教育样样行,硬刚得了跟踪狂,怼得了随地大小便的男人,和前夫离婚一人带娃也不用苦大仇深,换灯泡、抽马桶样样行,大学修读过污水治理,甚至两个男人饭桌上为她“雄竞”。


这一次,男性,也在电影里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



她能干,她幽默,她不怕冲突,她敢爱敢恨,她潇洒自在。


有她在,感觉啥都搞得定。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角色少吗?


并不少,中国家庭很多父亲因为在外工作,母亲都是又当爹、又当妈,工作家庭一把抓。


但,这样的女性荧幕形象,之前是非常少的,她消解了很多关于女性悲情的传统叙事,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甚至也许还有克服恐婚的功效。



在电影节奏方面,看电影的时候,恍惚间会感觉看了一部超长版的《老友记》或《欲望都市》,一种都市情景喜剧的感觉从大屏幕上弥散开来。


是的,为了主题的表达和人物的塑造,这部电影牺牲了常规电影的那种起承转合的紧凑节奏,王铁梅、小叶、王茉莉三条线交织前行,很多有趣的对白为了凸显新现实主义的生活化,而牺牲了精雕细琢的丝丝入扣。


喜欢的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满屏笑料,包袱不断,很多细节都让人会心一笑,导演太“懂”了;而看不太习惯的观众则会感觉节奏有点拖沓,张力不足。


殊不知,个中观感全赖你对影片表达主题的共鸣程度,这就是这类电影的特点。


所以,这部电影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的,但无论喜欢与否,它确实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去思考和讨论。




1

价值观的交锋与和解


日本著名编剧古沢良太曾说过,电视剧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交锋与和解。因此,他会把持各种不同价值观的人放到剧中,让他们去辩论,去争论,并引导观众也参与其中,最终就某一个议题达成局部的共识。


《好东西》,包括之前的《爱情神话》,里面都有很多饭桌上的对话戏。


其实这种静态戏在很多强调冲突的叙事型电影里并不多见,反倒是情景喜剧更加常见。


在《好东西》中,无论是在日料店讨论“月经是否可耻”,还是“雄竞”名场面中讨论“性别红利”和”你看过几本《上野千鹤子》“,抑或是赵又廷扮演的父亲和茉莉讨论结构性问题,都是在进行价值观的交锋。



这些不同观点的碰撞,正是导演试图传达自身观点的媒介,也是说服、论证的一个过程。为了消解这种枯燥感,影片通过更多轻松有趣的基调来不断解构很多偏见的和框架。


这里就不得不提王茉莉这个角色,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各种质疑非常犀利,金句频出,她也代表了人最初始状态、未经社会浸染的一种思考模式。因此,她的一些观点常常会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也因为是孩子,因此说出一些“大人话”反倒会有反差的喜感,因此非常适合进行观点输出。



而最后通过作文的形式,王茉莉从观众,到鼓手,再到观众的内心独白,将影片“解构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思想禁锢”的野心贯彻到极致。


当观众也很好,不是一切事情都要做的那么好,离婚也可以过得很快乐,世界的给定的游戏规则,如果不喜欢,不一定要玩下去,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也没有什么是应该的。


这些观点的输出,在无形中帮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松动了被社会早已灌输已久的很多观念。


因此很多观众看完电影,感觉很轻盈,获得了力量,感受到了涌动的生命力。


或许,很多男性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会不太舒服。


没关系,作为一个很新、主打观点的女性视角电影,男观众如果不舒服也是完全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大家都能达成一致,但是观点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


但对男性来说,这部电影的女性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理解女性的心理和诉求。



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我们很需要这种有助于男女之间互相理解的作品。


男性其实也需要一个类似的“解放价值观”的电影:将很多附着在男性身上的刻板的、陈旧东西给慢慢卸下,或许男人不一定非要成就多大事业,不一定非要成为英雄,不一定非要如何如何,也可以过还不错的一生。


当男女彼此都卸下一些东西,都放下一些东西,彼此更加理解对方的处境,或许双方都会更轻松一些,性别的对立或许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彼此更加相爱。


就像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所说的:


In every bit of honest writing in the world, there is a base theme. Try to understand men, if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you will be kind to each other. Knowing a man well never leads to hate,and nearly always leads to love.


在世间每一篇真诚的作品中,都有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试着去理解他人吧!要是你们能相互理解,就会彼此善待。深入了解一个人绝不会导致仇恨,而几乎总会催生爱意。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旗下新媒体,提供实用的备考技巧、留学咨询、双语美文等英语学习素材,跟新东方名师一起,快乐学英语,轻松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