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未名的BBS上,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双十一”购物节中的心情转变,透露出一个趋势:购物欲望的减退。他描述了自己平时脑海里充满着各种购物想法,但到了真正的双十一,经过一番挑选后,最终却将所有想买的物品从清单中划去。
双11,这个曾经创造零售奇迹的购物节,如今似乎褪去了部分光环。2024年的双11,外媒的观察比往年更加审慎。围绕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几家主流媒体纷纷给出了独到见解。
回顾双11的辉煌,这个节日诞生于2009年,由阿里巴巴集团创立,最初是一场庆祝单身生活的轻松活动。然而,它迅速演变成全球瞩目的电商狂欢。据统计,2019年的双11创下了268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消费者“买到手软”已成为那一年的全民记忆。
然而,这种购物热潮在近年明显减弱。路透社指出,尽管双11仍是中国零售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但增速显著放缓,企业对销售数据的披露也不如以往透明。
《南华早报》分析称,今年双11的背景是经济复苏乏力,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包括降息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但消费者信心依然不足。
更重要的是,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在发挥作用。《华尔街日报》提到,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更加谨慎。年轻一代倾向于将开支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而高端商品的销售显得黯淡。
购物热情降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折扣”的信任度下降。《纽约时报》报道,许多消费者抱怨双11的促销规则过于复杂,实际折扣幅度远没有宣传的诱人。
一位消费者坦言:“我现在甚至懒得去研究这些促销规则了。”
尽管国内市场增速放缓,双11的国际化战略仍在积极推进。《海峡时报》提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的消费者对双11表现出高度兴趣,一些东南亚市场甚至超过了中国本土的增长率。
然而,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全球物流网络优化和与亚马逊等国际巨头的竞争。
与大品牌不同,中小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双11的参与。路透社报道称,平台佣金和广告成本的提高,使得许多商家难以实现盈利。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人士对双11的未来仍抱有一定希望。《南华早报》援引专家观点,双11的未来将取决于其能否转型为更全面的消费体验,比如提供个性化购物建议、更好的售后服务,甚至通过元宇宙技术提升消费者体验。
2024年的双11,虽然不如往昔那般耀眼,但却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和消费者行为的窗口。正如《纽约时报》评论的那样:
"Singles' Day is not just a shopping frenzy; it's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latest shifts in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光棍节不仅仅是一场购物狂潮;它是反映中国经济和社会最新变化的一面镜子。)
——《纽约时报》
未来,双11或许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回巅峰,只不过这次,它需要为消费者讲述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
opaque (adj.) 不透明的,模糊的
barometer (n.) 晴雨表,指标
stimulus (n.) 刺激,激励
confidence (n.) 信心,自信
downturn (n.) 衰退,下降趋势
uncertainty (n.) 不确定性
gimmick (n.) 噱头,花招
enthusiasm (n.) 热情,热忱
logistics (n.) 物流,后勤
platform commission (n.) 平台佣金
advertising cost (n.) 广告成本
holistic (adj.) 整体的,全面的
metaverse (n.) 元宇宙
consumer market (n.) 消费市场
frenzy (n.) 狂热,疯狂
这些词汇均为文章中的高频关键术语,有助于理解外媒关于双11的分析和讨论。
图源:pixabay,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