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句子在文学史上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能列出一长串以此结尾的故事。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从《睡美人》到《长发公主》,这些童话故事通常以主角们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圆满的结局。即便在成人文学中,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句子,但结局也暗示了主角们美好的未来。
然而,生活真的能如此简单吗?这种"幸福结局"是否过于简化了人生的复杂性?一些现代作家开始反思这种固定模式。比如《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原本打算让主角乔"永远做一个埋头书中的未婚姑娘",但在读者要求下改变了结局。
想象一下,你正坐在一间温馨的书房里,窗外是伦敦典型的阴雨天。雨滴轻轻敲打着窗户,仿佛在演奏一首忧郁的小夜曲。你手中捧着一本童话书,刚刚读完"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结尾。突然,一个念头击中了你:这可能是文学中最悲惨的句子之一。
童话与现实的矛盾
美国哲学家约书亚·罗斯·李普曼恰巧提出过这个令人不安的观点。
"Happily ever after is a concept that sets us up for disappointment. Life is a journey with ups and downs, not a destination of perpetual bliss."
——Joshua Roth Lipman
"‘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一个让我们容易感到失望的概念。生活是一段充满起起落落的旅程,而不是一个永恒幸福的终点。”
——约书亚·罗斯·李普曼
李普曼认为,"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话传递了一种虚假信息,让人们期待一种在这个脆弱、不完美的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东西。许多人在童年时期无意识地吸收了这种对幸福的误解。结果当现实生活未能达到这些期望时,他们便暗中承受着嫉妒与失落,认为其他人享有一种被他们所否认的幸福。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个人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这种幻想将爱情和婚姻描绘得无可挑剔,但实际上,任何有价值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考验、失望与炽热的心痛。
幸福的本质
想象一下,如果弗吉尼亚·伍尔夫坐在你对面,她那双敏锐的眼睛凝视着你。她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她可能会用她那独特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说:
Life is not a series of gig lamp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life is a luminous halo, a semi-transparent envelope surrounding us from the beginning of consciousness to the end.
——Virginia Woolf's On Modern Fiction,1925
生活不是一系列对称排列的小灯,而是一个发光的光环,从我们有意识的那一刻起就包围着我们,直到结束。
——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现代小说》
伍尔夫认为,生活并非简单、有序、可预测的事件序列(如对称排列的灯),而是一种复杂、流动、难以捉摸的存在(如发光的光环)。生活的本质是复杂的,充满了光明与阴影。
而"幸福结局"的迷思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就像试图用一把伞遮挡整个暴风雨。"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句子,听起来是如此美好,如此令人向往。它承诺了一个完美的未来,一个没有痛苦、没有挫折、没有争吵的世界。然而,这真的可能吗?这是应追求的吗?
自从第一次接触到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后,人们被她深深吸引。她的文字中无不流露出对幸福的探索,读者贪婪地阅读着与她有关的一切:她的小说、散文、书信,甚至是关于她的传记和评论。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她的幸福在哪里?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观念令人联想到伍尔夫的生活。她才华横溢,却又饱受痛苦。她的生活似乎从未达到那个"幸福结局"的标准,但这是否意味着她的生活就不幸福呢?
如果弗洛伊德此时也在场,他会如何解读这种对"幸福结局"的执着?他可能会说,这是我们童年时期无意识吸收的观念,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当现实生活未能达到这些期望时,我们便暗自承受着嫉妒与失落,就像一个被偷走了糖果的孩子。
在欧洲,弗洛伊德开展了他的开创性研究,探讨性别、性与家庭关系如何塑造人们的人格,这与伍尔夫的作品相互呼应。他要求病人自由联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幸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流动的、变化的。有时候,人们可能感到非常幸福,但下一刻可能就陷入痛苦。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充满了起起落落。如果幸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段旅程呢?就像伍尔夫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的那样:
By the waters of life we sit down and weep, remembering Zion; but the waters of life rush on and leave us groping in the reed and rushes.
我们坐在生命之水旁哭泣,怀念锡安;但生命之水奔流不息,留下我们在芦苇和灯心草中摸索。
这句话出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中的脆弱与失落,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无常与继续前行的必要性。"By the waters of life we sit down and weep, remembering Zion" 描述了对于过去理想和失去的怀念,而 "the waters of life rush on and leave us groping in the reed and rushes" 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情,暗示无论我们多么想停留在某一刻,生活仍将继续前行,留给我们的是面临未知的挑战与探索的过程。
生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我们不能期望它永远平静。也许,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在这条河流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在起伏中保持平衡。
想象一下,如果伍尔夫是弗洛伊德的病人,躺在他著名的沙发上。她会如何定义自己的幸福?也许她会说,幸福存在于创作的时刻,当笔尖在纸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存在于与丈夫共度的宁静时光,两人相对而坐,无需言语;甚至存在于她珍爱的花园中,当她的手指触碰到湿润的泥土时。
✦
✦
✦
伍尔夫曾写道:
One cannot think well, love well, sleep well, if one has not dined well.
如果一个人没有吃好,就无法思考好,爱好,睡好。
幸福是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成的,是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体验。 日常生活中看似琐碎的事物(如一顿好饭)如何深刻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创造能力。
“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描绘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一个没有烦恼、无挫折的境地。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永远处于这样的幸福状态。痛苦、失望与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人们,让人们成长。
伍尔夫经历了严重的抑郁症,并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她的生活是不幸福的。她创造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深爱着她的丈夫,还有自己的花园。即使这些幸福瞬间被痛苦所笼罩,它们依然是真实而珍贵的。
重新定义幸福
当我们质疑童话式"幸福结局"的概念时,我们并非否定幸福的存在,而是在重新定义它的本质。真正的幸福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欢乐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生活体验。它体现在生活的复杂性中找到平衡;勇敢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在挫折中学会成长,而非期待永远顺利。
这种对幸福的理解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她写道:
Lock up your libraries if you like; but there is no gate, no lock, no bolt that you can set upon the freedom of my mind.
如果愿意,就把你的图书馆锁起来,但没有大门,没有锁,没有螺栓可以禁锢我思想的自由。
伍尔夫强调的是内心自由的重要性,这正是我们所讨论的幸福的核心。真正的幸福源于思想的自由,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幸福故事,其中包含着挑战、成长和自我发现。这种幸福虽然不完美,但却更加真实,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质,也更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真正的幸福不是童话中的"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而是在生活的复杂性中寻找平衡。如伍尔夫所言,生活是"一个发光的光环",难以捉摸却充满可能。幸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日常中发现意义,在思想中探索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结局",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书写的独特故事。
Autumn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