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诗词的女儿。从慌乱的时代走来,最终与诗词融为了一体

企业   2024-11-27 08:00   北京  

她于诗词中长大,从慌乱的时代走来,还曾遇人不淑,但她对“学问”的追求从未变过。


——女同事说



#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前两天,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


庄生一梦,诗词的女儿最终和诗词融为了一体


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不计名利,不问功名,她对于诗词和教育,只有热爱。


经历了近百年风雨,丧亲之痛、流离之苦、婚姻不顺,叶嘉莹的生命途多舛,唯有诗词开解内心


或许就像叶嘉莹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导演陈传兴说的那样:


“她这一生,是诗词救了她。”


让我们怀着最崇高的敬意,回顾叶嘉莹教授那诗意的一生,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01

不可一日不读诗


有人问过叶嘉莹,诗歌对她而言,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叶嘉莹平淡地说:“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日不读诗。”


她与诗词的缘分,从小就结下了。


1924年7月2日,一个小女孩出生在北平书香人家的四合院里,出生之时正逢荷花盛开,父母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小荷儿”,大名叫“嘉莹”。


叶嘉莹小时候(中)


叶嘉莹爱诗词,有着家学渊源。她家的“叶”,是叶赫那拉的“叶”,祖上出过词人纳兰容若,祖父是光绪二十年的进士,父亲也毕业于北大英文系。


诗书传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和古籍,这也成了她少年时最珍贵的“宝藏”。


小时候,叶嘉莹家里管得严,她几乎足不出户,天天待在家里,由当教师的姨母来给她开蒙。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爱上了读诗。


叶嘉莹的伯父是中医,熟读典籍,还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碰上了一心求知的侄女,他就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诗词典故,教她读诗写诗。


满腹诗书又乐得清闲的祖父也乐于教这个聪明的小孙女,有一回,叶嘉莹和祖父谈起清朝写词最多的词人陈维崧,她很欣赏陈维崧的精神,于是为自己取了和陈维崧一样的别号——


“迦陵”。这是佛经中的一种鸟,也提醒着她时时勤勉,不荒废珍贵的时光。


13岁的叶嘉莹


叶家的四合院里有个漂亮精巧的小花园,里面的花草树木、鸟蝶虫鱼成了叶嘉莹写诗的灵感来源,陪伴她的成长。十五岁时,她就写出了极富美感的《秋蝶》: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不过,叶嘉莹不是一开始就奠定要终生研究诗词的,大学填报志愿时,她也曾纠结过。


中学时,叶嘉莹是无可争议的学霸,年年都拿第一名。由于小时候记忆力超凡、过目成诵,勤勉的叶嘉莹将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理工科、尤其是数学上,久而久之,她对理工科也得心应手。


大学填报志愿时,她就在实用的北京大学医学院和钟爱的辅仁大学国文系之间纠结,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辅仁大学国文系,从此与诗词难解难分。


尽管叶嘉莹清楚,在战乱年代,研究古典诗词在许多人看来是个不切实际的营生。她也明白,选择这样一条专业道路,日后基本上与名利无缘。


但叶嘉莹就像九十多岁心无挂碍地捐掉三千多万时一样,并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


叶嘉莹在辅仁大学的奖状


在辅仁大学,她师从古典文学大家顾随,投入到诗歌的海洋中,确定了一生的志业。在后来提到老师顾随时,叶嘉莹依然记忆犹新:


“自从上过先生的课,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



她如饥似渴地记下八本笔记,拿着诗稿去请教老师,在诗词学习上,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


却没想到,曾经的兴趣,在后来却成了支撑她走过漫长岁月的精神支柱。


02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研究诗词时,很喜欢清代的诗词评论家王国维。王国维评词时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或许冥冥之中,这句话应在了叶嘉莹身上。


叶嘉莹曾经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家庭富足、衣食无忧,家里人也支持她的学业,唯一的忧心,恐怕只有诗词中的妙处难得。


但她命途多舛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叶嘉莹的父亲就此失踪,原本富裕的家庭一落千丈。


她母亲为了三个孩子日夜操劳,家里只能吃得起发酸的混合面糊,在担惊受怕之中,她母亲得了子宫肌瘤,只能去天津租界的外国医院做手术。


然而,在1941年的重阳节,叶嘉莹的母亲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手术之后,因为败血症和感染,她母亲身上的病情再度恶化,又记挂着几个孩子不敢久留,最终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去世。


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叶嘉莹久久不能释怀,在很多年后还“清楚地记得母亲棺殓时,钉子钉在棺材上的声音”。


但她不能倒下。


父亲失踪,母亲去世,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她也倒下,年幼的弟弟们更难生活。


叶嘉莹和弟弟


于是,她将自己的悲哀寄托在诗词中,写下《哭母诗》:


“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


“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写完之后,她似乎又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照顾着家人长大。


一别十多年,等到叶嘉莹大学毕业已经工作的时候再见到回来的父亲,一切已经物是人非。


家人终于团聚,但生活对叶嘉莹的磨难远未停止。她的婚姻带来了无限痛苦,只有诗词从绝望中拯救了她:


“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1948年,叶嘉莹嫁给了自己中学老师的堂弟赵钟荪,后来随赵钟荪去了台湾,却差点客死异乡。



赵钟荪在紧要关头负不起责任,曾在叶嘉莹生产的时候将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海军医院的走廊上,还在被捕后多年留叶嘉莹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寄人篱下,出狱后依然让她外出工作补贴家用,动辄对她进行打骂。


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木头房子里,夏天闷热、冬天漏风。


叶嘉莹为了孩子一再忍让,到中小学里教书,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古诗词时,是她难得的放松时刻。


下班以后,她躲开暴躁的丈夫,独自在简陋的木桌上读书、备课。每当她痛苦之时,看着上学时听顾随上课留下的那八本诗词笔记,她就又有力量支撑着自己走下去。



终于,叶嘉莹因为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逐渐声名鹊起。


台大国文系破格聘请叶嘉莹去当国文教授,后来她又去了哈佛大学讲课,最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向她抛出橄榄枝——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聘请叶嘉莹为终身教授,专职研究诗词。


叶嘉莹在哈佛访学


从台湾到温哥华,从一个中学老师到大学教授,叶嘉莹所求的从未变过。


03

桃李满天下


叶嘉莹曾说,她这一生,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去美国不是,去加拿大不是,甚至结婚也不是。


但她想一直当老师,更想回到自己阔别几十年的家乡。


1970年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之后,叶嘉莹就想回到大陆。这里是她生长的地方,也是诗歌萌芽的沃土,令她魂牵梦萦。


所以,1978年,叶嘉莹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回国任教,不要任何报酬。这是她唯一一次,一心想要争取的事情。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同意了她的申请。在阔别近30年后,叶嘉莹终于在1979年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踏上回国之路。


1979年叶嘉莹在南开大学


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她一直自费奔波于温哥华和南开大学之间。每逢温哥华的春夏假期,叶嘉莹就会到南开讲课,抓紧宝贵的时间,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叶嘉莹讲课的时候,任意挥洒、旁征博引,把古典诗词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给年轻人。每次开课,几百个人的大教室都座无虚席,来旁听的学生有时挤不进教室,就在窗户边贴着窗听课。


她把一生对诗词的理解,浓缩在课堂中,传递给下一代。



九十岁定居南开大学之后,叶嘉莹一直坚持上课、讲学、指导研究生。


有的时候其他人为了照顾她的身体,为她准备上课时的座椅,但她依然保持原来站着讲课的习惯,笑容清浅、中气十足。


晚年,南开大学为她准备了住所,不过叶嘉莹还是习惯自己一个人住在从前老旧的屋子里,粗茶淡饭,衣着朴素。


对于叶嘉莹来说,诗词是一生的挚爱,也是生命的救赎。所以,哪怕身体状况随着年龄增长每况愈下,叶嘉莹依然想工作到最后一刻,给世间多留下点财富。


图源:朗读者


至于其他的钱财和身外之物,总共3568万,她都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古代文学事业的发展。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叶嘉莹的颁奖词写道: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一生颠沛流离,100岁的叶嘉莹把曲折的一生过成了传奇。继往圣之绝学,贯通中西文脉,这或许是对叶嘉莹非凡成就最好的总结。


如今,我们缅怀叶嘉莹,不仅因为她对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做出的突出贡献,还因为她不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都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为学,为人,坚守信念,初心不改。


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叶嘉莹口述,张候萍整理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2.熊烨 《叶嘉莹传》

3.陈传兴 纪录片 《掬水月在手》

4.央视面对面 《叶嘉莹:诗词慰平生》

5.最人物 《捐光3000万,女神不是富婆》

6.十点人物志 《96岁,裸捐3568万,她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女明星》

7.朗读者 第一季第十期



每日互动

你对叶嘉莹的了解有多少?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中国最遗憾的大学,落选211,却堪称双非第一校!

考场上的文科生死手快写VS理科生死脑快转!网友:出分后都气到脑袋冒烟哈哈哈

嚯?打工吗喽都这样逛博物馆?网友:来来来,祖宗会教你做牛马


新东方英语
新东方旗下新媒体,提供实用的备考技巧、留学咨询、双语美文等英语学习素材,跟新东方名师一起,快乐学英语,轻松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