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喊臭夏天喊热,网约车司乘矛盾怎么越来越多?

文摘   科技   2024-07-12 15:01   上海  

硅基君开头先问大伙一个问题:

大家坐网约车的时候,最希望能够提供哪些功能?

滴滴最近披露了一项调查问卷,其中两项诉求属于是断崖式领先。

一是女乘客可选女司机,这毕竟切实关系到女生的出行安全。二是拉黑异味车,过去整个冬天,大家对此懂的都懂,其中最典型的吐槽莫过于:坐进网约车,就像钻进了司机师傅的被窝。


这会夏天了,异味倒是没了,谁知老党员又碰上了新问题:

天气太热了,实在顶不住了,求求师傅给孩子打个空调吧!

前不久一位参加考试的江西乘客就反映,本来室外气温就已经够高的了,结果坐进车里,不仅没开空调,而且因为太阳暴晒,车内更是如同火炉,再坐在不透气的皮座上,那种糟糕的焦灼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硅基君一搜,高温天里网约车司机不开空调的吐槽不能说是比比皆是,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例如财经网就在社媒发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用户都曾遇到过类似情况。


再点进评论区,硅基君更是发现IP遍布祖国各地,看来在网约车里忍受蒸笼之苦,绝对不是个别现象。

其中有的乘客选择敌不动我不动,拼的就是一个忍字诀。


但大多数人毕竟顶不住汗腺压力,鼓起勇气勇敢表达自己——

师傅,空调能调低点不?

相对于每天顶多鼓起一次勇气的乘客,早已见怪不怪的司机师傅们明显更加游刃有余。

比如主打一个听不见的,和乘客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硬抗副热带高气压。


还比如反手制裁乘客的:我空调坏了,你能怎么办。


相较于这些还在乎点面子的师傅,下面这位就比较极端了:空调开是开了,但只给他自己一个人开。

这位用透明膜把驾驶座保卫,硬生生把车里物理划分成俩世界,坚决不让乘客吹到一丝冷气,活脱脱一个混乱邪恶的老哥。


其实更多师傅其实是讲道理的,也是愿意开空调的,当乘客提出要求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扭头微笑,说出周一围的那句经典台词:

开空调?可以,不过得加钱。


可能因为实在被问得多了,也烦了,他们直接会在车内挂出收费字牌,对开空调明码标价,开口就要十块钱。


按理说乘客已经支付了打车费,而且大热天不开空调确实顶不住,但问题是:

为啥不少司机师傅宁愿自己一起被烤,甚至冒着被乘客投诉的风险,也不愿意把空调打开呢?

这时候,网络流传的另一个网约车司机贴出的收费单,倒是给出了答案。


在这张图里,师傅梯度细化的定价标准甚至显得十分科学可靠,不过注意,他们收费只针对一个对象——

特惠一口价。

经常打车的朋友都知道,特惠一口价有时候价格低到共享单车都汗颜的地步,可谓是网约车平台吸引用户的最佳利器。

正常情况下,乘客打网约车都按照距离和时间实时计费;但是特惠单会直接给到乘客一口价,不仅遭遇堵车或者里程增加不需要额外加价,而且里程越长折扣也越大,价格往往只有正常快车的7~9折。

如果叠加一些优惠券,那就能达成公交都嫌贵的成就。


有了特惠一口价,乘客打车更便宜了,但故事的另一面自然是:司机能够赚到的钱变少了。

在师傅们对利润空间越来越敏感的背景下,开空调导致的额外成本,很快就成为了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央视记者的一次采访中,司机师傅算了算这笔账:已知开空调对耗油量的影响在20%左右,假定一天跑300公里,油耗就会从180元涨到230元,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止是油车,就连成本更低的电车其实也没占到便宜。虽然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可问题是,开空调势必会影响电池续航,让本可以用于接单的时间浪费在充电上。反正无论怎么算都是亏。

身心俱疲的师傅,甚至开启了自嘲模式:没啥说的,咱就是当代高档乞丐。


说白了,在司机师傅开不开空调这件事儿上,看起来像是社会伦理题,但根本上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不过有朋友可能要问,平台上的网约车师傅,是可以选择不接单特惠一口价的呀?为啥还有这么多师傅选择蒙着眼睛,硬生生往这个大坑里跳呢?

为了找到答案,硅基君翻看了一些司机师傅经常出没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他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难以对抗的算法。如果不接特惠单,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正常订单的接入。


第二个理由则更加残酷——现在网约车司机太多了,你不接有的是人接。


过去三年,困扰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最大问题是:订单规模增长非常有限,但伴随着越来越多从各行各业“毕业”的人们,把网约车当做最后的缓冲垫,司机数量却在飞速增长。

从2020年到2023年,网约车月订单量基本徘徊在8亿单上下,但驾驶员证数量却足足暴涨了216%。

如果具体到司机师傅身上,就意味着分摊到的订单日渐匮乏。

根据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运行管理监测信息月报》,光是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就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

在一些媒体的标题里赫然写着:“广州网约车司机日均营收创新低”。

这就意味着即使网约车司机“整月无休”,不刨除任何成本损耗,月收入也不超1万元。反正就是僧多粥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而站在平台的角度上,其实上线特惠一口价,也多少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

曾几何时,网约车平台之间的战争似乎悄然落幕,但伴随着地图软件、外卖平台以聚合模式接连入场,网约车市场很快又乱成了一锅粥。

这些新玩家手里并不攥有司机供给,但他们的优势在于:使用它们的人足够多,拥有充裕的流量。

这时候,曾经为获得客源愁得睡不着觉的大量中小打车平台看到了希望,赶紧入驻这些聚合平台,像是高德就已经接入了160多家平台。

而比起服务更好的传统巨头,低价就成了中小平台的唯一竞争力。于是他们很快把运费压到了一块钱一公里。为了守住份额,像是滴滴这样的平台也不得不选择跟牌,加入这场低价大战。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平台为了吸引用户祭出的低价大法,成本却被转嫁在了司机头上。司机师傅只能想方设法节省成本,最终选择了以不开空调、伤害乘客体验的方式来进行。

对于这一点,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眼看着自己差点成为挑动群众内斗的始作俑者,平台也终于担起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从6月下旬开始,滴滴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沙等全国274个城市发放高温补贴。这一轮高温补贴将持续3个月,预计发放6亿元。

空调之争可能由此得以告一段落,但为了真正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网约车平台还在另辟蹊径。

今年4月,滴滴就宣布与汽车厂商合作打造无人驾驶出租车,并将于2025年实现产品量产,到时候将会以混合派单的形式接入滴滴出行网络。

毫无疑问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止是开空调的问题不存在了,就连产生问题的“土壤”——司机群体都不存在了。

于是正当所有人都为了空调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无人驾驶网约车上热搜了,其中就有一条评论:


那么问题来了,无人驾驶网约车开空调会收附加服务费吗?

全文完。



作者:郑鹏飞
编辑:张泽一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泽一

关于「新硅NewGeek」:我们以AI为圆心,追踪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努力用最简单的方式阐述技术是如何改变世界。敬请关注。

新硅NewGeek
追踪每一个硅基生命的动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