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选登——山 高 路 远

文摘   2024-10-03 10:37   江苏  

 


▲关注《读写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本栏内容
*编者前言
*作品选登山 高 路 远
*作者介绍

编  者  前  言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个人在外工作了多年,会想回家跟自己父母团聚,父母也在期待着游子回家。其实多数人这一生不是在思念家乡中,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中国,这是一个社会的特质,人们眷恋自己的家乡很正常。今天来看看一位异乡工作的年轻人,回乡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山 高 路 远

  /盛光远



风尘仆仆的游子,在过年前两天爬上了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属于阳新县七峰山脉的分支,年前湖北省内天降大雪,虽然廿八这天天气转晴,可植被上的积雪仍未消融。我和父亲穿梭在竹海和密林之中——难得回来一趟,此行的目的即是祭祖。

在外漂泊七年有余,连祖宗都忘了。七年多来,我从没有回乡祭祖,前些年,我对祭祖这事儿不屑一顾——如果在逝者生前没有好好尽孝,死后烧再多的纸钱又有何益呢?近两年,父亲总在电话里跟我讲:“有空要带你回去找找祖宗的墓地,人不能连自己的祖宗葬在哪里都不知道……”年少时,父亲曾多次带我进山祭祖,可在这层峦叠嶂之中寻找一座坟茔,对方位感一向较差的我来说,实在是难事。父亲老了,他可能意识到了以后要由我接替他独自一人提上香纸爆竹和贡品踏上祭祖的路,所以他才格外重视带我去祭祖这件事。

父亲走在前面,披荆斩棘——冬春之交,山上的生命依旧生生不息,茅草横生,簇刺倒挂。积雪压垮的竹子,倒在我们面前,再加上前些天下了雪,路上湿滑,所以这次祭祖之路,父亲说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父亲左手拿着镰刀,一路挥砍,右手还提着香纸爆竹和贡品。我刚开始还帮父亲拎了一些,到后来,由于山路太过难走,所有的重物便都集中在了父亲手上。父亲老了,在湿滑的路上,他跌了一跤;父亲又好像没老,他仍是开路者,是我的引路人。我两手空空地走着,可前进速度依旧没有父亲快,父亲砍了前面的荆棘,便站在那里等我。父亲从小便行走在这山林间,自然山路走得比我熟练。一路上,我们祭拜了我的高祖父、曾祖父、几位曾祖母以及我的祖母。曾祖父娶过几任妻子(均为前任去世后再续弦),为了找几个曾祖母,我和父亲此行吃尽了苦头——父亲沿之前的几条老路走,还没走到,就发现前方的茅草实在太多,茅草上又挂满了冰凌,父亲怕危险,只能“另辟蹊径”。我一边走,一边半开玩笑地说道:“这要怪只能怪我太爷爷老婆娶得太多!”父亲笑了笑。
最高最远的一座坟茔是我一位曾祖母的,姓梁,她并非我父亲的亲祖母,而是我曾祖父的最后一任妻子,于1989年去世。父亲虽不是他的亲孙子,但她对我父亲极为疼爱,所以不管她的坟墓再高再远,父亲每次必须要去。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带着这位梁姓曾祖母的黑白照片和父亲一起去祭拜她,父亲看着照片里她梳得齐整的头发,不禁悲从中来,在她坟前失声痛哭起来,至此以后,我才知道父亲与她感情最为深厚。父亲的亲祖母在我祖父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去世了,梁姓曾祖母对于父亲来说,就如同亲祖母一般。

父亲一边走着艰险的山路,一边回忆往事,我则边走边听。我们祭拜了七座坟茔,只有一座坟茔的主人我是认识的,那便是我的祖母。其余六人,最晚的都已经去世三十五年了。他们虽然是我的祖宗,我的身体里还流淌着他们中一些人的血液,可是由于时间相距太远,我对他们能有什么感情呢?可是父亲不希望我忘了他们,他把自己记忆里关于这些祖宗的一切事情都讲述给我听。比如我的曾祖父,在去世前几天,为了哄哭闹的父亲,半夜爬上山去给父亲摘黄瓜吃。曾祖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即便留下了,也已经在1998年那场洪水中销毁了,可在父亲的讲述中,我的脑海中却想象出了一位目光坚毅但对晚辈格外慈祥的老者形象。

父亲思想很进步,最反对搞封建迷信活动,他给我们定规矩:没事绝不轻易燃放烟花爆竹,祭祀除外。父亲从不相信有什么魂灵,他总说等自己去世后,随便我把他的骨灰撒在哪里。父亲祭祖从不许什么愿,我曾读到史铁生《病隙碎笔》里的一段话,分享给父亲,父亲非常认同:“……便去(佛堂)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那父亲为什么要带着我去祭祖呢?有个成语叫“慎终追远”,本意是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我想父亲带我不顾山高路远去祭祖的目的就是缅怀祖宗恩德、激发后代孝思吧!父亲这样言传身教,我又会如此教育我的孩子,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未曾断绝,不就是靠这样的传承吗?

下山时,父亲的头发已经全被雪水、冰凌浸湿,父亲的身上沾满了枯枝草屑和泥土,我也一样。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作  者  介  绍


    

     盛光远,男,盐城市亭湖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爱好写作。作品曾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黄石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读写人生》栏目介绍
一、经典诵读:包括阅读分享、个人朗诵、文学评论。
二、作品选登:诗歌、散文、小说、杂文、随感等文学作品和书画作品。
三、成长印记:记录个人成长的过程,可以是文字,可以是绘画,可以是音视频作品。
四、亲子时光:记录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时光,共同创作共同参与的都可以。
五、心理健康:刊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类作品。
六、名家有约:刊发文学名家、教育名家等专文、讲座、采访等。
七、特别报道:主要报道有关重大教育活动和《读写人生》特别活动内容。
“读写人生”编辑部,致力于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分享成果、记录过程,做一个有情怀、可回忆的空间,欢迎来稿,择优发表。
投稿邮箱:duxiers@163.com



本栏编辑:陈   柏
审核校对:晚风客

往期回顾:

读写人生
全民阅读推广人,倡导健康的读写方式,引导科学的读写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