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至不一般,六十年一遇,有4大特点,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早看早准备

美食   2024-12-16 12:01   山西  

老话常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随着冬日的寒风渐起,街角的老榆树下,几位大爷大妈围坐一圈,手里的热茶冒着腾腾热气,他们正聊得热火朝天。这不,眼瞅着12月21日冬至就要到了,今年的冬至可不简单,老一辈的人说,这可是六十年一遇的特殊日子,带着四大不寻常的特点,让人不得不提前准备,好迎接这个不一样的冬日。

一、月尾冬至,寒意浓浓

“冬至在尾,卖牛买被”,这句老话听着就透着股子寒气。今年的冬至不偏不倚,正好赶在了农历十一月的尾巴上。按老辈人的说法,冬至若是落在月尾,那冬天可是要冷得出奇,冷得连家里的老黄牛都得卖掉,换几床厚实的棉被来过冬。

这可不是吓唬人,记得小时候,每逢这样的年景,母亲总会早早地拿出压在箱底的棉花被,晒得暖洋洋的,再缝上几层新棉布,晚上盖在身上,那叫一个踏实。今年大家也得学着点,赶紧翻箱倒柜,把最暖和的被褥找出来,别到时候冻得直哆嗦。

二、单日冬至,防寒准备

“冬至逢单埃冰冻,冬至逢双暖烘烘”,这句谚语简单明了,讲的是冬至日期的奇偶与冬季冷暖的关系。今年冬至落在12月21号,是个单数日子,按照这说法,咱们得做好迎接寒冷天气的准备。虽说现代气象预报精准多了,但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

记得那年冬至也是单数,河里都结上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河边滑冰嬉戏,乐不可支。今年大家也得把保暖措施做足,羽绒服、围巾、手套,一个都不能少,别让寒气有机可乘。

三、晚冬至,防寒升级

“早冬至穿单衣,晚冬至冻死牛”,这句老话形象地描述了冬至时间早晚对气温的影响。今年的冬至时间是下午5点21分,算是“晚冬至”。想想也是,太阳都快下山了,冬至才姗姗来迟,这天气能暖和吗?牛都受不了,咱们人就更得注意了。

晚上出门散步,记得多穿点,帽子、口罩全副武装,别为了风度丢了温度。家里也得备上点暖宝宝、热水袋,晚上泡脚时加点艾叶,驱寒又暖身,让这个冬至不再寒冷。

四、单日公九,警惕严寒

“冬至数九,公九凶,母九爽”,说的是冬至后开始数九,单日数九为“公九”,往往天气更加恶劣;双日则为“母九”,相对温和些。今年冬至恰逢单日,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公九”天里,咱们得做好应对严寒的准备。

老一辈人常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公九”的日子,只怕比往常还要难熬。大伙儿不妨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取暖物资,比如电暖气、暖风机,还有那些热腾腾的火锅食材,围炉而坐,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让这个冬天不再孤单。

结语:冬至情长,温暖常在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是家人团聚、情感交融的时刻。在这个六十年一遇的特殊冬至里,让我们不仅仅关注天气的变化,更用心去感受那份来自家庭的温暖。

不论是“卖牛买被”的寒意,还是“公九凶,母九爽”的谚语,都是岁月长河中智慧的积淀,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温暖,提前做好防寒准备,让这个冬至成为一个温馨、安全的节日。

记得,冬至那天,别忘了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不仅暖胃,更暖心。在寒风中,家的灯火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让我们携手,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个不同寻常的冬至,让爱与温暖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寒冷的冬夜。

美味家常菜做法
菜菜,你身边的民俗小帮手!世界大千,民俗万般,得一日而窥百年。 如需转载,可联系开白,欢迎支持,感恩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