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朱老虎 | 太极武术馆表演

民生   2024-12-28 18:16   河南  

 朱老虎,河南温县陈家沟东邻辛堂村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代正宗传人。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太极网首席武术导师、大拳师百家讲堂主讲人,中国国学文化武学专家,曾任温县陈家沟王雁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朱老虎太极功夫院院长。 





陈氏太极拳名家朱老虎谈太极拳 

 



在学拳时听朱师父讲解:“动中求静”和“静极生动”的含义后深有感触。现将内容写出供大家参考:


朱师父讲:“动中求静”和“静极生动”,这两句话里的“静”都是指意念活动中的宁静,是属于意的范畴。但这两句话里的动字含义是不一样的。“动中求静”的动字.是指形体动作,属于宏观,是外在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初学或练拳初级阶段对内(意)与外(形)的要求(是以外形来引动内气运动。这里的气是指混元气,即脉外之气)。“静极生动”的动字是指,在练拳时心神宁静,内外合一的状态下人体内气在经脉内部沿静脉运行,并催动肢体运动的内动形态。属于微观,是内在变化。这句话是指在练拳的高级阶段,内气充盈后,内气由混元气而转向脉内,顺经脉而行。气行经脉由内部催动肢体运动,此时以气为主,而我动之意为宾,随气而行,就能达到以气催形的状态,显现出吾不动而自动的高级境界。


浅谈练太极拳用劲与不用劲之说


当前社会上有人戏称太极拳是摸鱼拳,因为很多人认为练拳时,不能用劲或越轻越好的这种说法是进入误区的,应该说是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的确在练拳时不能用僵劲,就是说不能在行拳时直来直去,硬拉硬打,忽视手、眼、身、步法的结合,忽视招式中的过渡动作。我认为在行拳中应该注意手、眼、身、步法的配合,达到周身统一,每练拳时要一气哈成,做到有前有后,绝不能有前无后或有后无前,在做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应该在练习中注意每式的技击含意和它的劲别,要分别把每式的劲路结合实战分解出来,发出来的劲不能是硬拉硬打,应根据每式的圆滑蓄劲产生出来的自然反弹力,即所谓弹簧劲。比如在揽插衣一式中,右手往外开,气下沉行于丹田时,同时左手应该往左下方行成对拉,即俗话说的“四、六开”。练拳时必须用心琢磨、体会这些发劲方法,决不能胡乱用劲,要注意一些松活弹抖的劲路,勤于练习,细心体会,才能达到我独知人,人不知我的高级境界。


略谈太极推手中的引进落空合即出


太极拳对练中利用走化对方的来劲使对方劲力落空,身体腾虚,我则根据其运动规律,由防御转入进攻,向对方身体施力。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


短短一句话蕴涵的东西是很丰富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听劲懂劲。太极拳中,将用感觉察测对方动作的轻重迟缓方向,称为听劲。听劲并非使用简单的感官,而是要刻刻留心,挨何处,意要用在何处,“彼之力挨我何处我之意用在何处”;留心用意以“秤称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劲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彼之力方入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听劲要有定量的概念,才有助于懂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针对客观情况的斗争方案而不失误。通过听劲来充分地了解对方劲力,其途径原则上有二:一方面是尽量增长对方劲力的作用过程;一方面又要尽量增加自己对于劲力的敏感程度。太极拳法规定,采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以增加对劲力的敏感;而采用圆弧运动,以增长此过程,并用圆弧向直线的转化,以完成由防御向进攻的转交。


听劲时要做到不丢不顶的原则,才能遇劲即化,到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对方使用的劲力不能达到目标时,或者继续前进,或者中止其劲力而后撤,都将改变其重心位置,为我破坏其平衡创造条件。以上所述,没有强调任何力大手快之处,完全是通过粘走达到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其中的关键在予“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应用粘走而达到“知己知彼,因势利导,即是懂劲。


在懂劲的前提下只要对方的劲力挨到我的身体,我身体上的受力部分,尤其是腰胯部分,应随其速度作圆运动,或左右水平旋转,或上下垂直接卷;先顺其劲力以按定对方的劲力,随即的移其着力点与作用方向,同时蓄劲待发;只要对方重心失去其正常状态,脚跟离地,即可发放。这种太极手法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能够在对方劲力将发末发之际,而我的劲力突然爆发,则对方即如球弹出。譬如对手直拳来袭,我用横劲将对方劲力落空,对手一惊我即劲力爆发将对手击出。此动作好象是直线,实际上仍是圆弧,否则即是顶撞对方,而不能使其着力点转移落空。但是,由了圆弧和直线之间的转化,接连无迹,既能快迅而先发制人,又能使对方无法窥测我转化的时机,这种造诣境界的获得必需要有深厚的功夫。


如果只化而不制,或只制而不化,则都不能应用太极拳法克敌制胜。在用粘法而不能应变为走法时,必然是自己处于双重,转换不灵,僵硬不化,称为滞。在用走法而不能辅以粘法时,必然是自己陷于偏沉,无力自持,依随不能自主,称为随。应该着重指出,滞随两种弊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其病源在于粘走不能相生,阴阳不能相济。能知人而不能知己,也不能百战不殆,从而,也仍不是懂劲。


在我不了解敌方的劲力趋向时,则应采取问劲,主动问清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并因势利导。此时,或者佯攻诈诱,如用掌扑面或锁喉,示形于改,待其发觉而作相应变化时,我却能早一步了解其动向,并破坏其平衡或者预设圈套,如左顾右盼,迫使对方顺我而来,我则转腰胯改变身体方位,将敌推出,不然,对方抗拒,我则用单鞭的通臂劲,立肘扣腕连击对方。还可以先用一个劲触及对方身体使对方一惊,身体僵硬走化不顺再对准他的薄弱处将他击出。


此外,引劲的技巧主要是沾、粘两种劲法:


沾,提上拔高的意思,意即将对方劲路引长。在动作方法上.只要顺着对方来劲的走向略微加快一点速度,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攻的速度,想要追赶你而被你调动,其状态犹如滋石吸铁一样。譬如有敌双掌向我掤手推来,我听劲后掌握对方的劲别来力,即用沾法往顺劲方向击之。粘,如胶似漆的意思,意即对方后退时,我的手臂就像顺对方退路略微加快速度,使对方被牵动。


最后是击出,发劲在推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太极拳的发劲,乃是在一瞬间集聚全身力量于一点,并作用于对方身体的一种柔弹爆发力.而决不是一种硬性的推撞力。推手中的发劲必须在顺势倍力的原则上,使用起来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在与人推手时,须先以虚灵的气势跟之随之.在几跟几随之中,候对方破绽露出,机会送上手来时,即以丹田之气,周身之劲,心中一急.陡然坐身,神意气一齐发作,劲去如雷,冷快脆弹,使对方惊然后跌,打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防不胜防。此即拳论所云:“运劲如百练之钢,何坚不摧。”此种真正太极拳内劲,用时松沉软弹,伤人内脏,不着痕迹,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才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




中气(即太和之元气,不偏不移,无过无不及)寅足,精神百倍(十年用功,十年养气),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巳,浅尝带引,静以持动,坚我壁垒。堂堂之阵,鳖整之放,有备无思,防被偷营;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编排助,反败为胜。一引即进,钧(镕者.从引而忽的之。)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螟。


缠丝劲与化劲


缠丝就是在一动全动的要求下掌心由内往外翻或由外往内翻,由于掌心内外翻转,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则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则是旋腰转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这是太极拳必须做到的要求。太极拳各个拳式虽花样繁多,转换各别。但从它基本缠丝来分析,就极其简单了,所有的拳式不外乎“双顺缠丝”、“双逆缠丝”及“一顺一逆缠丝”三种组合。其实就是周身处处皆缠丝。


化劲的方法基本上是两种:一是顺对方劲力的方向移动使其落空;二是滚动和转动,使其着力点改变。一般地说,上下臂的旋转多称为滚动,或卷;身体的左旋右转,称为转动。提手上势、闪通背、玉女穿梭等拳式中手臂的滚卷,都能起到借力的作用,正如劲力作用于沿轴上,滑釉稍作滚动,此劲力即已落空。所以,无论是移动或滚转,都是要使对方的劲力落空,而落空的结果是对方身体自然腾虚,脚跟离地,对我来说,则获得擎起的效果。这种情况即所谓灵字。四正推手中转腰作循,四隅推手小卷肘化靠,都表现这种灵动。


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利用缠丝劲化劲,它的实质就是利用滚卷延长我的化劲距离,使得我能更好地控制对方的来劲,同时对方的直线劲受到我的翻卷不仅劲力落空而且晕头转向。所以只要顺敌劲而滚动(缠丝),就能做到“擎起彼身借彼力”。设对方以大力作用于我手臂时,我即用相应的肩、肘、腕等关节为轴,顺应敌力微作滚卷,仗依着力点的位置改变。此时,对方的着力点落空,其身体则依惯性定律继续前行,重心移动。因此,我只要有节奏地作反向逆转的滚卷,就能使对方受到打击,或发放出去。顺滚为合,逆滚为开。太极拳术中所谓的灵活,指的是人体的转动和滚动,以及凹凸的虚实变化,其实也就是缠丝劲的体现。


上面说到缠丝劲的化劲是延长我的化力距离,同样缠丝劲的发劲也是延长我的发力距离。比如掩手肱拳一式就要求劲由右脚蹬地里缠,腰迅速左转,劲螺旋通过肩肘,催于右拳顶,左肘顺缠向后发劲,右拳逆缠螺旋前冲,不光是手臂螺旋前冲,待到将要打到目标时还应将右肩一扣将缠丝劲发挥到极至。


朱老虎推手论


太极拳对练中利用走化对方的来劲使对方劲力落空,身体腾虚,我则根据其运动规律,由防御转入进攻,向对方身体施力。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


短短一句话蕴涵的东西是很丰富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听劲懂劲。太极拳中,将用感觉察测对方动作的轻重迟缓方向,称为听劲。听劲并非使用简单的感官,而是要刻刻留心,挨何处,意要用在何处,“彼之力挨我何处我之意用在何处”;留心用意以“秤称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劲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彼之力方入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听劲要有定量的概念,才有助于懂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针对客观情况的斗争方案而不失误。通过听劲来充分地了解对方劲力,其途径原则上有二:一方面是尽量增长对方劲力的作用过程;一方面又要尽量增加自己对于劲力的敏感程度。太极拳法规定,采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以增加对劲力的敏感;而采用圆弧运动,以增长此过程,并用圆弧向直线的转化,以完成由防御向进攻的转交。


听劲时要做到不丢不顶的原则,才能遇劲即化,到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对方使用的劲力不能达到目标时,或者继续前进,或者中止其劲力而后撤,都将改变其重心位置,为我破坏其平衡创造条件。以上所述,没有强调任何力大手快之处,完全是通过粘走达到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其中的关键在予“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应用粘走而达到“知己知彼,因势利导,即是懂劲。 


在懂劲的前提下只要对方的劲力挨到我的身体,我身体上的受力部分,尤其是腰胯部分,应随其速度作圆运动,或左右水平旋转,或上下垂直接卷;先顺其劲力以按定对方的劲力,随即的移其着力点与作用方向,同时蓄劲待发;只要对方重心失去其正常状态,脚跟离地,即可发放。这种太极手法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能够在对方劲力将发末发之际,而我的劲力突然爆发,则对方即如球弹出。譬如对手直拳来袭,我用横劲将对方劲力落空,对手一惊我即劲力爆发将对手击出。此动作好象是直线,实际上仍是圆弧,否则即是顶撞对方,而不能使其着力点转移落空。但是,由了圆弧和直线之间的转化,接连无迹,既能快迅而先发制人,又能使对方无法窥测我转化的时机,这种造诣境界的获得必需要有深厚的功夫。


如果只化而不制,或只制而不化,则都不能应用太极拳法克敌制胜。在用粘法而不能应变为走法时,必然是自己处于双重,转换不灵,僵硬不化,称为滞。在用走法而不能辅以粘法时,必然是自己陷于偏沉,无力自持,依随不能自主,称为随。应该着重指出,滞随两种弊病,都是自己造成的。其病源在于粘走不能相生,阴阳不能相济。能知人而不能知己,也不能百战不殆,从而,也仍不是懂劲。 




在我不了解敌方的劲力趋向时,则应采取问劲,主动问清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着力点,并因势利导。此时,或者佯攻诈诱,如用掌扑面或锁喉,示形于改,待其发觉而作相应变化时,我却能早一步了解其动向,并破坏其平衡或者预设圈套,如左顾右盼,迫使对方顺我而来,我则转腰胯改变身体方位,将敌推出,不然,对方抗拒,我则用单鞭的通臂劲,立肘扣腕连击对方。还可以先用一个劲触及对方身体使对方一惊,身体僵硬走化不顺再对准他的薄弱处将他击出。


此外,引劲的技巧主要是沾、粘两种劲法:沾,提上拔高的意思,意即将对方劲路引长。在动作方法上.只要顺着对方来劲的走向略微加快一点速度,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攻的速度,想要追赶你而被你调动,其状态犹如滋石吸铁一样。譬如有敌双掌向我掤手推来,我听劲后掌握对方的劲别来力,即用沾法往顺劲方向击之。粘,如胶似漆的意思,意即对方后退时,我的手臂就像顺对方退路略微加快速度,使对方被牵动。 


最后是击出,发劲在推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太极拳的发劲,乃是在一瞬间集聚全身力量于一点,并作用于对方身体的一种柔弹爆发力.而决不是一种硬性的推撞力。推手中的发劲必须在顺势倍力的原则上,使用起来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在与人推手时,须先以虚灵的气势跟之随之.在几跟几随之中,候对方破绽露出,机会送上手来时,即以丹田之气,周身之劲,心中一急.陡然坐身,神意气一齐发作,劲去如雷,冷快脆弹,使对方惊然后跌,打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防不胜防。此即拳论所云:“运劲如百练之钢,何坚不摧。”此种真正太极拳内劲,用时松沉软弹,伤人内脏,不着痕迹,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才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 


中气(即太和之元气,不偏不移,无过无不及)寅足,精神百倍(十年用功,十年养气),临阵交战,切忌先进;如不得巳,浅尝带引,静以持动,坚我壁垒。堂堂之阵,鳖整之放,有备无思,防被偷营;一引一进,奇正相生,佯编排助,反败为胜。一引即进,钧(镕者.从引而忽的之。)进如风,进至七分,疾速停螟。 

  陈沟水太极拳网  陈沟水网 

传递精彩,点下面「在看」

陈沟水
陈家沟太极圣地,世界的陈家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