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今天,我们邀请到文学院民俗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隋丽老师,为大家讲解大年初五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有“破”方有“立”,这是春节年俗中的重要节点,此时,年味未散,而春意正悄然萌动,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祈福活动来送旧岁迎新春。
送神
正月初五是“送神”的日子,除夕之夜,新神降位,家家户户拈香叩首,设立供桌。祭天地礼百神,祀先祖,这是春节中最神圣的习俗,即“接神”。《新民县志》记载:“是夜,家家度岁,灯烛通明。待亥子之交,俗谓新神下界,家主人率子弟整衣冠,先向祖先堂、灶神、天地及其他信仰之神位前陈列供品,如清酒、馒首等类,拈香叩首,次移全神大纸香案于中庭,燃烛设供,仍一例拈香叩首。”与除夕之夜的“接神”相对应,在正月初五这一天要“送神”,在神案前燃香叩首,撤供,诸神归位。初六,商号开市,恢复生活秩序。
在很多地方还有送“穷神”的习俗,如山东、潮汕等地。宋代《岁时广记》中有相关的记载。这一习俗后来演变为送“五穷”,五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一天从黎明起就开始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要从屋里往外走,把屋子里不吉利的东西统统赶走。
接财神
很多地方有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尤其是在南方更为盛行。“正月初五迎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是财神诞辰日,为讨吉利,这一天人们要迎接财神,祈求财神保佑。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财神有多位,文财神有比干、范蠡,武财神有赵公明、关羽,都有福佑财运的职能。现代商家多供奉财神关羽。南方一般在正月初四晚上就开始接财神了,正月初四子夜时分刚过,家家户户就打开门窗,备好糕点水果等供品,点上香烛,燃放鞭炮,鸣锣击鼓,焚香礼拜,恭恭敬敬地迎接财神。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财神又叫做五路神,五路就是东南西北中。出门五路,都可以接财神。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讨吉利。清代蔡云有诗云“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这首诗就描绘了当时人们争先恐后迎接财神的情形。
吃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饺子是北方节日里最重要的一道美食,初五也不例外。《海城县志》记载,“初五日,俗称‘破五’。家家食蒸饺,曰‘捏破五’。”在有些地方也叫做“捏破”。酸菜是东北地区的代表性食材,由秋天的大白菜经过泡制发酵而成,酸菜肉馅饺子是东北地区春节期间常吃的饺子。
总之,正月初五奏起了迎春的序曲,人们完成了“迎来送往”的神圣仪式,诸神回庭,人间秩序复归,虽然春节尚未结束,但新的生活,新的希冀,已在年味中酝酿。
破五迎福,好运连连
祝您
五福盈门意气风发
四季平安喜乐连年
昂首阔步新程更灿
巳巳如意幸福梦圆
来源:文学院
编辑:马雨萌
校审:马雨萌 矣宁 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