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振兴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我们推出“青春榜样”专栏,讲述我校青年学生励志勤学、明德笃行、自强不息、逐梦青春的故事,为引领广大青年们见贤思齐、接续奋斗树立榜样,为鼓舞他们挺膺新使命、新担当,争当新时代好青年举旗鼓劲!
“智能影评家”项目起始于2022年,是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实践教学典型案例。项目以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世界前沿的认知神经电影学为指引,以产学研创用一体化学科实践为靶向,由11名志同道合的本硕博学子组成了“感知智能观影评测工作室”。他们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辽宁大学感知智能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潜心钻研,又在线上线下展开了广泛而充分的田野调查,努力探寻影视产业社会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路径。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教导与躬身带领下,这群青年学子不断激发着创新活力,为培育中国影视产业新质生产力锐意探索,用不懈的奋斗书写着火热的青春。
真实问题为指引,砥砺求索正当时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参与指导教师主持的省教育厅教改项目《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影视艺术方向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接触到了世界较为前沿的多模态认知神经电影学理论体系和跨学科实证研究方法,并系统学习了相关评测的操作技能。在学院“深入社会实践,奔向真实问题”的号召下,这群青年学子积极躬身社会开展广泛调研,一方面通过搜集线上数据精准了解影视产业的评测现状,另一方面他们奔赴全国各种类型的影视创作基地、广告公司、影院和MCN公司,以及相关产品交易会、电影产业博览会等行业峰会寻找该领域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同时,他们还借助指导教师沈国华教授在全国神经电影学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影响力,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阐述创新理念、学术主张和项目思路,不仅让项目的学理基础更扎实完善,也提升了团队的美誉度和市场的知名度。
2024年3月,在团队两位博士生的带领下,项目团队申请的“感知智能观影评测工作室”获得批准,开始在观影评测实操与社会科技服务中担当主要力量。工作室先后承接了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国文化元素影片的GSR(皮肤电反应)观影效果”评测委托项目、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关于“辽宁电视剧勘景平台感官效果”测评委托项目、沈阳青年影像节“全球参评作品的接受效果”评测项目、“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观影效果评测项目,这群心怀梦想的青年人正在以实际行动书写奋斗华章!
学以致用始奋进,青衿履践不懈怠
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学院大创项目扶持政策的鼓励和两位博士生的帮助下,团队的这群年轻人一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打算大力开发神经电影学评测领域的蓝海。他们钻进感知智能实验室,紧锣密鼓地开展4000多部影视作品的评测工作。作为世界前沿的研究领域,团队采用皮肤电、脑电、肌电等在医学上已较为成熟的评测设备进行多模态的观影评测,集成了多种高精度传感器,不仅使观众评测时的舒适体验更强了,而且数据的同步性也大大增强了。在大量实践评测影视作品的基础上,项目团队生成了注意力热图、情绪曲线、受众画像、预测分析等全面的评测报告,不仅大大提升了算法的准确性,还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肯定与赞誉。
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又大胆迈出了向行业领域的制作方、发行方、平台方积极推广技术服务,探索多维度、多形式深度合作模式,并通过多向度校企合作资源,将自己的成熟产品和服务技术逐步推向市场。他们承接了一些广告、影视、疗愈电影等的评测项目,担任了国际国内一些专业大赛的评测工作,还通过与国际教育学院合作开展了大量跨文化传播效果的研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反响。青春的澎湃力量在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奋斗中焕发出更多生机与希望,这群风雨兼程的践行者用顽强的拼搏和进取精神诠释了“明德精学 笃行致强”的辽大校训,也展示了新时代辽大学子应有的样子!
云程发轫创未来,奋楫笃行谱新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多年的潜心实践,如今,团队在学术与科研、市场开发与占领,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领域均取得了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成绩。他们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业为抓手,踔厉奋发,奋楫争先,展现出志存高远的广电学子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挺膺担当的青春风采。
在学术科研方面,团队所在的感知智能观影测评工作室已拥有采集观众GSR、EEG、ET等多模态心理生理数据并进行详实的观影心理分析能力,以指导影像创作以及开展影像评价、电影疗愈等相关业务与服务。他们还建立了影像心理测量数据库,并获得了“多模态影像心理分析系统”、“一种生理信号影评洞察工具”等核心技术专利,“基于视觉的情绪认知交互系统”、“基于生理信号的影视评测系统”、“多模态影像心理分析技术与服务系统”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撰写了电影《卧虎藏龙》《流浪地球I》《白蛇传·情》《猫和老鼠》等影片的国内和国际观众认知神经心理评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皮肤电反应的复调电影接受效果研究》《基于感知智能的影视观众心理研究方法与路径初探》On Application of Perception Intelligence in 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A Case Study on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动作何以动情:李小龙功夫电影共情效果实证再研究》等三十余篇国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在市场开发方面,他们承接了数项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影像传播效果评测项目,包括承接中国·沈阳国际青年影像节的智能评测、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文化的皮肤电观影评测”、辽宁省电视剧堪景平台感官测试、2023和2022年“看中国·外国年影像计划”等,承接全国各类广告、微短剧、短视频、疗愈电影等的效果评测业务,包括网络微短剧的受众情绪反应状况评测、青少年疗愈电影的选片评测、中广云游科技有限公司青少年心理筛查及治疗康复项目,等等。大量的科研创新与市场实践赢得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认可与赞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宜文教授、辽宁省脑疾病与脑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安华教师、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杨溟院长等纷纷撰写文章推荐本项目及团队,《人民日报》、央视频、中国青年报等诸多国家级和省级媒体也对该项目及团队进行了新闻报道。这群以梦为马的莘莘学子,用勤奋为楫,在勠力前行中结出了丰硕的奋斗果实。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相信在未来的旅程中,这群青年人必将不负母校,不负青春,在如火的实践中淬炼心智,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伟大事业的创造者,用他们亮丽的青春底色,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在伟大的时代中成就青春梦想。
来源:广播影视学院
编辑:姚佳琪
校审:马雨萌 矣宁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