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辽沈飞系列之辽大新师|史策:只争朝夕启新程

文摘   2025-02-10 11:07   辽宁  

编者按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人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辽宁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国之大者” “省之要者”为宗旨,以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科研与人才支撑为目标,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吸引了一大批专业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汇聚辽大,形成了“孔雀辽沈飞”的蓬勃景象。

当前,这些辽大新师们,正满怀豪情地奋战在各自教学科研岗位上,并逐渐成为推进辽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史策,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就业、人力资本、创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人口科学》《财经问题研究》《现代财经》《劳动经济评论》等CSSCI期刊(集刊)。荣获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科学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九届)三等奖等。

选择辽大,开启新征程

沈阳是一座充满人文底蕴与活力的城市,而辽宁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以其卓越的学术氛围和人才济济的环境深深吸引了我。2023年3月,我有幸加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正式开启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学者的新征程。入职以来,在学院领导、同事的关心与支持下,我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逐渐适应了辽大的工作节奏,并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不断探索与成长。

成为新师,肩负新使命

学院领导和同事们毫无保留地向我传授教学经验与技巧,让我深刻感受到辽大“传帮带”传统的温暖与力量。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快速掌握了教学工作的核心要求,并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荣获了“辽宁大学师德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深耕教学一线的激励。

专注科研,探索学术前沿

学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通过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指导课题申报与评审活动,使我对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方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显著提升了课题申报的效率与质量。学院还通过构建学科交叉、梯度合理的科研团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前辈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我成功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并在多项重要课题申报中取得突破,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以及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项目。这些研究基础为我进一步开展就业、人力资本、创新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荣获了“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第九届)三等奖”。此外,我的一篇工作论文入选“劳动经济学会第一届新经济与新就业论坛”,并在分论坛上进行了汇报交流。这些学术成果不仅是对我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探索与创新。

服务社会,践行责任担当

我主动践行学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理念,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我参与了辽宁省国资委与我校共建的“东北国有企业振兴研究院”工作,为地方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还深入调研了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辽宁省科技创新产业有限公司、鞍勤集团以及鞍山冶金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为企业的资产重组、管理优化和人事改革等问题提供建议,力求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有效方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未来,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书育人一线,以务实的精神为建设蓬勃辽大、卓越辽大、创业辽大、幸福辽大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学院


编辑:马雨萌

校审:马雨萌 李焦焦 王楠

辽宁大学
为把辽大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双一流”大学而努力!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