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宋任穷,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贡献都很大:他是人民军队中最优秀的政工干部之一,并且在五十年代参与领导过我国的核工业建设,为新中国研发核弹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宋任穷抓经济也是一把好手,在“大跃进”不利影响下,他曾被组织调往东北,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顿措施,使得当地工农业产值及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这样一位军政双优的元勋人物,能力、成绩与口碑都非常好,最终活到了96岁高龄,十分令军民欣慰。将军一生共育有8个子女,大部分事业有成,在各行各业建设国家,无愧为开国上将的后人,对于这一点宋老本人也感到骄傲。不过在宋任穷晚年,却绝口不提自己的二女儿,这是为什么呢?
宋任穷的次女原名宋彬彬,后来改名宋要武,客观来说是他8个孩子中“名气”最大的。在正常背景下,也许宋彬彬不会掀起太大波澜,但六十年代形势特殊,不到18岁的宋彬彬也是一腔热血,盲目参与了不少“活动”,成为学生派别的“头目”。由于是名将之女,并且在学校十分活跃,1966年宋彬彬作为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他与毛主席的合影甚至见诸报端,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一时间名声大噪。
宋彬彬更加迷失自己了。当时盛行“武斗”,她认为原先的名字“文质彬彬”,非常不合时宜,便改成了“宋要武”。很少有女学生叫这样的名字,可见此人特立独行。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要武受到年轻学生追捧,作为主要负责人“领导”了更多的运动,包括大肆揪斗校领导、老师的出格行动。由于未成年学生自控力差容易受误导,最终致使多名无辜老师被迫害致死、致残,影响非常恶劣。其中北师大女子附中副校长卞仲耘不幸离世,年仅50岁。
随着全国形势变化,大运动变得越发偏离轨迹,连宋任穷上将都受到了错误批判,被撤职下放。曾经风光一时的宋要武害怕了,很快退出学生组织,试图隐姓埋名。1980年,因担心过往行为受到清算,她改回本名宋彬彬后离开大陆,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曾经在各种学生集会上喊着号子要“打倒美帝”的她,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留在美国当了研究员,生活十分优越。
美国的条件虽好,但上了年纪之后,宋彬彬开始思念故土和亲人。2003年,已经离开祖国20余年的宋彬彬认为时机成熟,回到北京开办公司。面对一些质疑声音,2014年她召集了十多名当年的涉事校友,回母校北师大女子附中“道歉”。卞仲耘同志早已离世多年,在校内只有一尊她的铜制塑像,无法听到宋彬彬等人的道歉,也没人能替死者选择原谅。
而宋彬彬的做法引来了更严重的质疑,被认为是在作秀:因为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当时还健在,宋彬彬“道歉”时竟没有请王晶垚先生到场见证,诚意何在?宋任穷老将军晚年不愿谈这个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一是一,二是二。无论宋彬彬的做法如何,对于父亲宋任穷的贡献与名节,没有直接影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