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周总理回忆南昌起义领导班子,特别点名要加上一位元帅

文化   2025-02-05 11:26   山东  

1927年南昌起义,对于我军军史意义非凡,后来建军节就定在每年的8月1日,也就是当年发动南昌起义的日子。

这次起义是我党早期最重要的3次红色暴动之一,南昌起义军事负责人(总指挥)是贺龙,后来成为了开国元帅;而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领导者,则是周总理。总理当年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比队伍里几名军事将领的地位要高。就具体军事指挥才能和对部队的实际把控而言,他或许不及贺龙、叶挺,但恩来同志党内职务突出,作为起义领导班子的主心骨,其“定海针”的作用无可取代,也没有任何将领不服气,这也体现了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

1957年7月,新中国已经建立近8年时间。曾经领导南昌起义的几位高级干部中,叶挺将军已不幸离世了,而周总理、朱老总和贺龙元帅健在,在党政军系统中分别担任重要职务。这一年建军节非常特殊,为了庆祝南昌起义三十周年,各主要机关报刊纷纷撰写纪念文章,其中军报的稿子被专门送到了周总理处审阅:一方面他是国务院的负责领导,另一方面关于南昌起义,确实没人比恩来同志更有发言权,请他来把关是非常必要的。

看着稿件内容,总理似乎感到有些不对劲。倒不是稿子写得不好,文章写出了真实的军史,文笔也很流畅得体,在这一层面周总理没有任何意见。他反复读着起义领导人名单: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朱老总军内地位高,但被特意放在了最后,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就是老总本人的意思,稿子他已经看过了。周总理明白,这既是因为朱德性格谦逊,同时也是对贺龙、叶挺及军史的尊重,当年贺龙叶挺两人带的兵,确实要比朱老总更多,发挥的作用很大。

忽然总理想到了一个人:开国元帅刘伯承!之前总理感觉文稿有欠缺,原来就是这个原因,怎么能把刘帅给落下呢?其实也难怪,刘伯承性格低调稳重,从不争功。过去三十年,很少有人提刘伯承在南昌起义时的贡献,毕竟起义的主力部队是贺龙跟叶挺带过来的;而刘帅的后期地位,客观而言又无法超过周总理和朱老总,所以南昌起义领导人名单,长期只有四个人。

但周总理全程领导了起义,对当时的情况最了解:刘帅是起义军参谋长,无论作用、职级,都完全可以算作核心领导成员了。一支部队的参谋长,虽可能不比军政负责人重要,但显然也属于军事决策的制定者之一。所以周总理在1957年建军节前亲自拍板,把刘伯承元帅加进了起义领导人名单里。这便还原了一段真正准确的军史,五位起义领导人依次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其中周总理在1955年主动辞让了元帅军衔、叶挺同志在建国前早逝,其他三位都是开国元帅。五人均为实至名归的元帅级别人物,在军史上地位显赫。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史源历史专栏
《开国将帅风云录》作者,全网粉丝200万+。百度匠心作者奖获得者,百家榜上榜作者,今日头条青云奖获得者,360星势力上榜作者,网易达人加薪计划创作者,搜狐星图上榜作者,百家讲堂签约作家,SFA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