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召见了一位将军,这次召见很有意思。林彪说,有两个职务可供选择,如果愿意干政治工作,可以到第六纵队当政委,如果喜欢干军事工作,可以到第一纵队当副司令员。
林彪还说,我这里的板凳就这么多,先来的人都占着了,你来得晚,先干一段时间再调整吧。出乎林彪意料的是,这位将军既没有选择到第六纵队当政委,也没有选择到第一纵队当副司令员。
他请求先带一支小部队独立指挥作战,在战斗中摸索同国民党军作战的规律,锻炼自己。真是太谦虚了。林彪便让他接过赖传珠的一个兼职,担任东满独立师师长。
眼看着到手的纵队正职不当,副职也不当,却去当了一名师长,就低不就高,真是奇人。这位奇人就是方强。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方强担任过中央警卫团政委,是毛主席身边的将军,深受毛主席器重。
彭德怀也知道方强。抗战胜利,方强也被派到了东北,他正患坐骨神经炎。彭德怀劝他留在西北,东北太冷了,对他的身体不好,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方强却执意要到最艰苦的东北去。
初到东北,方强被派到了最为偏远的合江,担任合江军区司令员。那里到处都是土匪,有威震东北的四大旗杆。方强运用政治和军事相结合的办法,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居然扫清了匪患。
《东北日报》专门报道,“合江股匪全部消灭!”这才引起了林彪的关注。林彪决定亲自召见方强,安排他下一步的职位。方强愿意当师长,让林彪深感意外,同时他嘱咐方强说,不要怕打仗,不要怕丢大炮。
方强信心满满地回答说,不会,不会。1947年,林彪发起秋季攻势,紧急命令方强拿下德惠。德惠是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军事要地,城墙坚固,周围都是密集的碉堡群,有“铁打的德惠”之称。
兄弟部队攻打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奏效,方强可谓是临危受命,他轻装奔袭,迅速包围了德惠。当时民主联军总部的命令是从城北主攻。方强没有盲目地执行上级的命令。
毛主席说过,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方强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亲自来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和敌情,对德惠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方强发现,敌人碉堡群最多,兵力最强的正是北面哈尔滨方向。
如果从北面主攻,那就是以硬碰硬,困难很大。而城南长春方向,碉堡兵力较弱,如果从城南主攻,避实就虚,会比较容易成功。可是我军的部署已经完毕,主攻部队和炮群都部署到了城北方向。
这个时候改变作战命令,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就会耽误总部确定的攻城时间。主攻方向到底选在哪里?党委开会讨论了半天,大多数同志主张仍然按照总部制定的方案。
方强拍案而起,说道,不改变攻城的方向和时间,我不指挥这次攻城。只要认为是对的,就必须坚持。会议最后把两种方案上报总部,林彪和罗荣桓当即回电:按方强同志的意见执行。
部队连夜调动,集中主力和炮兵群到城南方向,第二天夜里9点发动总攻,只用一个多小时就攻进了城内,再用一个小时占领了全城,全歼国民党守军180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当天,林彪和罗荣桓就发来嘉奖电。嘉奖电刚开始由参谋长刘亚楼起草,刘亚楼写得很长,林彪看了不满意,就挥笔写下了八个字,指挥灵活,英勇善战。
这是对方强的极高评价。在战场上,敢改变林彪的作战部署,这是需要过人的勇气和智慧的。方强认为自己在一线,更了解一线部队的情况,所以他能坚持真理。
1949年,第四野战军军以上干部进入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方强,同他握手,林彪在旁边介绍说,该同志指挥灵活,英勇善战。
不久,方强接替邓华担任第44军军长,南下作战。建国后,方强进入海军系统,担任过海军副司令员,成为萧劲光大将的副手。2012年,方强以100岁高龄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