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汇报一件事,伟人神情严肃:你60多岁的人,都看不出是阴谋

文化   历史   2025-01-31 20:16   山东  

周总理一生人品无缺,是中国民族当之无愧的骄子和伟人。但即便像总理这样功绩显赫的共和国元勋,也曾因为被诬陷,而陷入过苦恼。周总理病逝前,除了肉体层面的痛苦,他内心始终有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那就是纠缠总理生命最后岁月的“伍豪事件”。这个事件清者自清,但在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眼里,却如同一个谜团,影响了伟人的名节。

1919年,年轻的恩来同志在天津工作,他领导一批进步青年,共同创立了名为“觉悟社”的组织,并出版不定期刊物《觉悟》。在那个动荡时代,为了保护同志们的安全,更好地投入革命,他决定让所有成员都使用笔名来撰写文章,不对外暴露真实身份。抽签时恩来同志抽到了5号,他便根据这个数字的谐音,取笔名为“伍豪”。

后来他对这个笔名越发习惯,由于客观影响力并不算大,在其他场合有时也会使用,不仅拿来发表文章,还会涉及到一些党内事务。著名的“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成立后,总理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该组织一度被冠以“伍豪之剑”的别称,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党内同志、揪出并惩治叛变人员。

1931年,变故发生了。顾顺章和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这使得当时的中央领导机关,陷入巨大危机之中。关键时刻恩来同志凭借着勇气与智慧,跟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涉险帮组织躲过了这场劫难。但此次危机,也使得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的活动范围,变得更加狭小。为了与反动派周旋,恩来同志在1931年离开了上海,前往中央苏区。他在那里就任了中央局书记,与亲密战友毛主席、朱老总并肩作战。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特务系统得知了他的行踪,并开始使用诡计。为了污蔑恩来同志、离间我党内部关系,敌人在1932年伪造了一份所谓《伍豪等243人脱离共产党启事》,大肆印发刊登。显然,这份假的启事妄图给我方制造混乱和分裂。反动派抓住恩来同志离沪这一事件,说“伍豪”被捕后已经“悔过”,才得以安然脱身。这一招阴狠歹毒,不直接提真名,就说伍豪怎样怎样,把离间手段用到了极致。

面对敌人的无耻行径,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判断非常清晰,很快在苏区发布了布告,揭露国民党的阴谋手段,在同志和群众中澄清事实,保护恩来同志的名誉。几十年过去,总理也很少再想起这件旧事。然而在1968年,“伍豪事件”再次被提起。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别有用心之人企图“打倒”总理,捕风捉影地利用这个陈芝麻烂谷子般的事件,进行诬陷。他们罗织的所谓材料,被交到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手中。

为什么是许世友?因为上海归南京军区管,而那些坏分子的大本营,当年就在上海。许世友红军时期是四方面军干部,自然不太了解中央苏区的事情,此前他没有直接接触过“伍豪事件”。所以看到这些材料后,将军大为震惊,一时间竟难辨真伪。他不好擅加判断,便决定立刻乘坐飞机前往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情况,由中央首长定夺。

许世友从南京赶来,毛主席知道有不寻常的事。但在看完材料后,毛主席感慨地摇了摇头,跟几十年前一样,他对总理的品格没有丝毫怀疑。毛主席连连摇头,是因为担心另外一种情况。主席严肃指出:看看,许世友都六十几岁了,对这种反动派阴谋都判断不出来。这倒不怪他,但可以看出敌人的污蔑手段,对我们的影响多么严重!

更严重的是,蒋军早已败退台湾多年,六十年代的污蔑,其实是来自内部,这尤其令主席担忧。周总理本人,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一向不爱辩解的总理,压力很大,专门在68年5月19日写信给毛主席,附带历史材料进行说明,详细讲述了那个所谓的伍豪事件。毛主席宽慰总理:真相早已弄清,属于造谣诬蔑,你不要往心里去!由此可见革命战友之间的信任,是无比坚定的。但这件事毕竟事关名节,在总理晚年,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史源历史专栏
《开国将帅风云录》作者,全网粉丝200万+。百度匠心作者奖获得者,百家榜上榜作者,今日头条青云奖获得者,360星势力上榜作者,网易达人加薪计划创作者,搜狐星图上榜作者,百家讲堂签约作家,SFA创始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