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过,收拾收拾心情该准备过年了。
过年是全球华人的大日子,香港青年阿俊的一家,每年过年都要返广东乡下老家。在他记忆中,小时候每次“回乡”前,爸妈都会在香港大包小包采购年货,出发那天早早起床,东铁换地铁,地铁换大巴,大巴再换小巴,过关时还要换电话卡换现金,路上就得耗上一天,十分不便。
但这两年春节,阿俊明显感觉家里过年的方式变了。
回家的行李箱空了,爸妈早早把待买清单列好,准备北上到山姆等大超市一站买齐;回乡的路变近了,西九龙高铁站上车,在深圳中转一次就能直达老家,全程只要三个小时;也不用再提前排队换钱,一张银联卡在手就能走通大湾区……
阿俊一家过年方式的变化,折射出当下港澳地区时兴的潮流:北上消费生活。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2024年除夕到大年初四期间,有166万人次香港市民出境,其中约有七成经陆路前往内地;靠近澳门的珠海拱北海关,从大年初一到初八,经港珠澳大桥“北上”的港澳单牌车有8.8万辆次,占出境车辆七成。
此外,根据某旅游出行平台的数据,2024年春节期间,香港居民在内地消费(含线上及线下)的交易笔数与2023年春节同比增长近5倍,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倍。
港澳居民“北上”的同时,一河之隔的内地居民也经由各大口岸“南下”,寻找一个更有港味澳味的春节。2024年,在“一签多行”等新政策下,内地赴港澳游客数量升温。2024年也正值澳门回归25周年,澳门全年入境旅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
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再加上促消费政策出台、跨境支付结算创新、“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一签多行”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促进,港澳与内地跨境流动实现“双向奔赴”。
大势之下,大湾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粤港澳三地居民的生活,也正在“无缝接轨”。
“几乎已经感觉不到两地差异”
出发前,先换钱——曾几何时,这是港澳居民和内地人赴港澳跨境时的基本动作。
“2018年我去内地实习的时候,爸妈最担心的就是没钱花怎么办,特别交代要从香港换多一点人民币带到内地。”今年29岁的Paul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2018年,他曾有一段在宁夏银川工作实习的经历。
Paul回忆道,当时在银川线上支付已经很普及,他也成功用香港身份办理了一张银联卡来绑定线上支付工具,但习惯了用现金的爸妈还是再三提醒他,要多带点钱在身上,因为“现金更踏实”。
支付习惯和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15年去香港求学的内地年轻人小申,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她抵达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了在香港人手一张的八达通,公交、餐厅、便利店等都可以拍八达通支付。在她看来,唯一的不便就是,那时八达通不支持内地银行卡和手机充值,“每次都得先取现金,再到增值机或便利店充值。”
更何况,许多香港小店还不支持八达通,“cash only”的告示,多次拦住了没带够现金的她。幸好当时香港能用银联卡的ATM机足够多,小申可以先取钱,再打卡想吃的美食。
用八达通乘坐港铁
“但这两年的变化前所未有地明显。”2023年恢复通关之后,大湾区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Paul能感受到,跨境消费支付的便利程度越来越高。
如今,Paul每一两个月都会跟朋友北上消费娱乐。与本世纪初港人到广州深圳吃早茶、去粤曲社唱戏、到夜场唱歌、回乡探亲的路线不同,年轻一代港澳人的足迹遍布整个大湾区,“去各种热门的地方探店打卡。”
他们探索大湾区的步伐迈得更大:美食爱好者热衷于尝遍深圳的网红餐厅和全国各地特色菜;文艺青年往返广州只为一场展览或话剧;惠州、肇庆、江门等大湾区“宝藏小城”也因各具特色,成为他们的下一个旅游目的地。
也有不少港澳居民,是冲着内地高性价比的医疗保健服务而来的。Paul就曾多次到内地看牙医、洗牙,他会提前在手机上买好团购券、约好时间,“非常方便,而且实惠!”
从位于香港黄大仙区的家中出发,只消几站地铁就能到达口岸。“现在手机卡不用换,爸妈也不会再提醒我换钱了,手机电子钱包里绑定一张银联卡,到哪里都能顺畅支付,几乎已经感觉不到两地差异了。”
对很多像Paul一样北上消费的港澳人来说,银联卡是便利之选。
在粤港澳“一个湾区、三种货币”的情况下,中国银联积极为港澳居民提供“跨境通用”的银行卡和云闪付、银联手机Pay等移动支付产品,支持大湾区金融支付服务一体化,助力打造大湾区无障碍支付优质生活圈。
事实上,银联卡一直深受港澳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在粤港澳大湾区,银联已成为区域内覆盖范围最广、发行规模最大的银行卡品牌。其中,在港澳地区,36家主流机构累计发行超3000万张银联卡,其中借记卡市场占有率超过90%。
而对于南下的内地人来说,银联也是一个让他们在港澳旅游消费时“安心的标志”。
完成学业后,小申还会时常去香港游玩。“每次去香港,都能发现街头巷尾多了一批支持银联支付的小店。看见银联标,确认支付方式没问题,吃喝玩乐都能更放心一些。”
在港澳,无处不在的银联
去年在香港爬山,小申不慎在野外丢失了实体八达通卡。正愁没八达通怎么坐巴士,同伴却告诉她,手机电子钱包里早就有电子八达通,而且支持内地银联卡实时为电子八达通充值。
一秒绑定开通,顺利坐上大巴,小申不得不感慨,“银联真是无处不在。”
一张银联卡
大湾区说走就走
最近一次去香港,小申又发现了打开银联的新方式,“现在,香港市内的公共交通都可以直接用银联支付了。”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2024年8月,香港本地重要交通系统港铁,就开设了可以使用银联信用卡或银联手机闪付、“拍”卡或“挥”手机通过的闸机。截至目前,九巴、城巴、龙运巴士、电车和澳门公共巴士等港澳本地主要交通工具,以及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港跨境巴士、喷射飞航等跨境交通,均已支持银联支付。
港铁上的银联
在往来大湾区的交通方式中,“一桥连三地”的港珠澳大桥是很多港澳居民的首选。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澳门单牌车日均通关量超4100辆次,香港单牌车日均近4200辆次,大桥出入境车流量单日最高超过2.2万辆次。为提升跨境车辆通关效率,银联联合粤通卡开通“港/澳车北上”ETC,车辆绑定银联卡,就能实现港珠澳大桥、高速、停车场等快速通行。
在港澳入境重点口岸、高铁机场等繁忙拥挤的交通枢纽,银联覆盖了口岸周边生活消费场景。境外旅客仅需一张银联卡,就可以在入境后便捷顺畅地消费,满足跨境旅客出行中的消费需求。
除了交通之外,围绕购物、旅游等场景,联动政府、银行、商户共投资源开展大湾区促消费活动,也是银联拉动大湾区境内、境外双向消费增长中的重要一环。
银联联合香港商家开展促销活动
Paul就留意到,每逢节假日,大湾区很多城市和商家会推出港澳居民专属优惠和特别折扣,这些活动背后很多都有银联的身影。而自认为“购物欲不太高”的小申,也会时常收到香港发来的优惠信息,提醒用银联卡消费会有更好的折扣,“刚过去的圣诞季,银联联合港澳几家大商场的促销活动,折扣力度还挺让人心动的。”
种种变化,都让小申对“银联卡在手,大湾区随走”有了更真切的实感。临近春节,她又打算去香港。
“这次真是说走就走,啥也不准备,就带张银联卡去香港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
过年
就是要福满全球
这几年,像小申一样选择跨城跨境过年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传统方式之外,人们想获得更多独特的过年体验。
赛博祈福,就是一种独特的过年仪式感。每当春节临近,年轻人群体中流行扫“福”、寻“福”、集“福”等活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新年祝福的盲盒,也能跨越山海送出有心意又有“新”意的祝福。
12月31日,中国银联联合小红书发起了有奖寻“福”活动。网友们可以po出在境内外拍到的“福”,并附上自己的祝福,同时@中国银联,加tag #和世界一起祝福你,被官方引用者可获得礼品奖励,还有可能登上央视直播。
从2019年起,中国银联就依托传统“福文化”推出了“银联百福”新年活动,每年都会以特定主题设计“福”字,将所有美好祝愿化作一个“福”。6年间,银联百福从致敬各行各业的“职业福”,到关切身边人的“嘱咐福”,再到去年推出的“百岁福”,让祝福一次次迭代升级。
2025年,中国银联推出了“银联百福4.0”——“全球福”。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银联百福4.0”以全球100个国家的特色融入“福”字设计,从每一个“福”中感受春节之味,看见世界之大。
银联百福,传递真真切切的“福”气,也捧出实实在在的“福”利。
辞旧迎新之际,中国银联携手各个商业银行、线上线下众多品牌商户,启动“用银联·纳百福”新春惠民活动,广泛覆盖境内外热门使用场景。即日起至2025年2月15日,在活动商户使用银联卡、云闪付、银联手机PAY等支付方式的用户,可以享受各类优惠。
2024年12月,中国申报的“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新年的祝福,也会伴随银联卡抵达每一个人身边。银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支付行业“名片”。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中国银联响应推出了“锦绣行动2024”,将持续推进境外发卡、境外本地钱包合作、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支付解决方案。
临近春节,银联百福出现在各大交通枢纽
今年春节,香港人可以只凭一张银联卡,开车跨境经过深中通道去中山吃鸡;珠海人也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携全家去香港迪士尼一日游。
银联提供的金融服务,让大湾区居民的生活更便利;融合交流能消除隔阂,互相更了解彼此,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让跨境更便利,让日常习惯更随心,让每个人“联”到一起。正如卡夫卡写下的新年祝福:“新的一年应是不同往常的一年。新的一年会尽一切力量,奇迹般地把咱们聚在一起!”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 排版丨孙思
作者丨东云
图片来源丨银联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