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吐一个槽,标题实在是太难写了,既想吸引眼球,又不能当标题党太过炸裂。只能感叹自己才疏学浅。回到正题,估计大家在买玉石的时候都听过一个词叫“夹层料”,这是多用于描述碧玉的一个名词。在昨天的文章里,我少打了一个字,把夹层料打成了夹料,因此,就有朋友问我相关的问题。那我就简单地写一写吧。
其实也很好理解,所谓加层料,就是指玉石之间的夹层部分,这个部分的玉质,与周围的玉质有明显偏差,在宏观层面上,它玉肉看上去往往更加细腻,但颜色会清淡一些;在微观层面上,这部分密度略高,纤维排列紧实易出现定向排列情况。在以前,这种料子并不被人看好,认为太花太乱了,颜色也不够鲜艳,雕刻还容易崩口起性……而现在,花大价钱,宁愿舍弃周围的一切,也要掏出这个夹层。这大概也是风水轮流转了。
有人说夹层料,是碧玉大料的水线。这个说法并不太对。不过夹层料里容易出现水线倒是真的。
这个部分不仅容易有水线,它还容易串花儿,串脏。
当然了,裂痕它可能也躲不过去。外加又难雕刻,怪不得以前的人会“嫌弃”它。可随着老料越来越少,人们就开始关注那些曾经被“嫌弃”的部分“夹层料”。而被关注也意味着价格开始起飞。
人们发现,高品质的夹层料,它的玉肉确实细啊,细到没朋友,细到与一般碧玉的纤维排列方式都不太一样。
况且夹层料的颜色,似乎更讨现代人喜欢,看看这几块被扣出的夹层料子,颜色一点不比上面的菠菜绿镯心差。而又因有一定的雕刻难度(料子容易起性崩口),所以即便是很普通的工,也都会用手雕,慢工出细活,保证成品率。而这无疑也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售价。所以,料与成品追逐涨价的情况出现了,而我们又喜欢买涨不买跌,因此……夹层料的料子价格越来越高,比如这样的,正面侧面都有点“毛病”的料子,价格都是不能算低的。当然,像这样的,稍微算好一些的就更贵了,毕竟完整的料子本身就不多,而颜色饱和度高的就更少了。所以“夹层料”在原料、生产、销售和客户这个圈子里,兜兜转转,身价越来越高。在一线市场,一枚夹层料雕刻的,完美的大平安扣,近万元的市场售价,都是大家“可接受”的。大多数夹层料,也不会上来就那么完美。他们的作品也会有所修饰。比如这种,价格也是相对可以接受的,而颜色我觉得我是比较喜欢的。它不像传统粉青那样低饱和度,而是很贴近“果绿”的颜色。一个产品火了之后,就会有无数的仿制品出现,而“粉青”、“瓷白”这个种类就很容易被冒充,比如这种“阿富汗”碧玉(记住这两个标本的特色)。也许这么看是不是感觉还好,细度不错(确实很不错),也有油润度。可是随便一比就会发现,它们就显得干涩了!且不说对比抛光后的潇洒蛙,就是对比抛光前的龙,也略显干涩,因此,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对比,不会对比也没关系,想想过于便宜,一定有问题。什么?你们想看蛙蛙?我满足你们,这小小的蛙,目前得3000多,有了身价,怪不得悠闲自得。那你们看,这个是不是夹层料呢?并不是,并不是所有细腻的碧玉都是夹层料。很多碧玉老料也很细腻,油性很好,只不过价格比现在“封神”了的夹层料,还贵。这些还是夹层料,我是很喜欢这种感觉,不光是它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