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申遺成功

文摘   2024-12-05 16:37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記者江鑫嫻、李陽波報道,正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4日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千年來,春節為中國人共享,寄託了中國人的人倫情感、家國情懷,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賡續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海外傳播範圍的日趨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春節已走進近200國家和地區

根據此前報道,「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是2024年中國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唯一項目。

申遺文本寫到:「春節,在中國農曆第一個月的第一天,標誌着新一年的開始。在這時,人們會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是迎接新年,祈求好運,慶祝家庭團聚,促進社區和諧。這種慶祝的過程被稱為『過年』(跨越一年)。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開始打掃房子,貼春聯和年畫,儲備糧食並準備食物。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熬夜迎接新年。在節日期間,人們穿着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戚、朋友和鄰居致以新年的問候。節日活動包括社區舉辦的廟會、社火和燈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過年』為中國人提供了一種認同感和延續性。這一項目體現了中國人世代相傳的多種社會習俗,體現了中國人的道德規範、對家庭和國家的熱愛。它還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為2023年1月10日,市民在雲南昆明市螺螄灣商貿城選購春節飾品。資料圖片

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世界範圍內也深受人們的熱愛,在全球許多國家,春節都已擁有「官方身份」。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為國家法定節日,每年春節當地人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諸如在牛車水倒計時迎新祈福、和家人朋友品嘗「撈魚生」等,人們通過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共度春節時光。

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圖為 2月11日,在西班牙馬德里,龍年春節慶祝活動現場人們與舞獅演員互動。資料圖片

近年來,隨着中華傳統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逐漸增大,春節的大家庭也迎來了一些「新成員」。從2017年起,春節成為全體加拿大人的共同節日。蘇里南亦於2014年正式將春節納入法定節假日之列。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春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2月,紐約市議會全體議員大會通過「農曆新年決議案」,正式將農曆新年定為紐約市的法定假日。9月,紐約州宣布春節為該州公立學校法定假日。此前,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全美第一個將農曆春節列為法定假日的州。


去年12月春節獲定為聯國假日

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宣布將春節(農曆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據悉,此項決定意味着,每年春節這一天,聯合國都將盡量避免安排會議活動。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表示,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不僅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傳承着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着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

今年2月4日,成都寬窄巷子裏的「年夜飯」,食客在民俗表演中享美食、迎新春。資料圖片

中國民眾期待更濃年味

潮汕人陳小姐:我的家鄉潮汕有非常豐富的春節習俗,比如舞龍舞獅、英歌舞、迎老爺、剪紙等,這些習俗近幾年通過新媒體傳播,在全國各地已非常知名,也有非常多年輕人願意加入其中。

現在很期待2025年即將到來的第一個「非遺版」春節,如果能通過這次春節申遺成功,這些傳統文化可以走向世界,讓世界不同皮膚的朋友都加入一起玩,我相信每一個潮汕子女都會非常開心,也相信傳統文化一定會後繼有人!

大學生黃先生:第一時間就在宿舍裏和同學乾杯慶祝,非常開心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很懷念小時候的春節,穿新衣服、貼窗花、走家串戶放鞭炮。但現在就僅僅只是吃個年夜飯,放了一個小長假。希望這個好消息,能讓一些傳統的東西回歸現代生活,讓記憶裏的年味重新回來。

今年1月31日春節臨近,香港灣仔利東街洋溢着喜慶的節日氣氛。資料圖片

學者:申遺成功對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有重要意義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新年』,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最為重要、最為隆重、最富有特色、最具影響力的傳統節日之一。」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文化學者曹振明表示,每逢春節,中國的千家萬戶通常會歡聚一堂,舉行內容豐富、多彩多樣、老少咸宜的各種慶祝活動,也被中國人稱為「過年」。儘管斗轉星移、世事變幻,但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年」始終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節。

千百年來,傳統的春節,已經融入了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藏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曹振明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指出,作為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春節賡續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深切情感和價值理念,強化着民族的共同文化記憶和精神家園,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化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在國際上更好地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江鑫嫻、李陽波、李薇
報紙編輯:崔瀅、陳思夢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