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他,是平湖人

文摘   2024-11-01 09:42   浙江  


或许,你还不知道,在清代,有一位平湖籍的大臣,他虽仕宦一生,但学问极其深厚渊博集传统经学、金石、书画、辞章、考据、收藏等于一身,是平湖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全才,曾声振一时,且影响至今。

他,就是漕运总督朱为弼。

△朱为弼



朱为弼(1770—1840),字右甫,号椒堂,又号颐斋。清嘉庆十年(1805),他考中了进士,由兵部主事历员外郎。道光年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时,上疏请封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界之山,以禁流民隐匿山中滋事。转任京畿道,上疏请抚恤遭受水灾的百姓。升礼科给事中,当时顺天府各地捕务废弛,强盗出没无常,上疏请严肃内外捕务。又弹劾仓场侍郎和桂、张映汉覆奏海运仓情形不实,和、张一起被革职。当时太湖下游淤塞,上游之水无处渲泄,造成太湖流域水灾不断,朱为弼上疏提出开浚下游的刘河、吴淞江。后授顺天府府丞,升府尹,累迁至兵部右侍郎,署仓场侍郎,调漕运总督。上奏漕运章程十条,皆切中时弊。


△砚台上的朱为弼小像


朱为弼一生,持身端正,为官清廉,清代大臣林则徐称他为“清端”。有两件事可为例证。一件事是,道光四年(1824),朱为弼任顺天府丞,旋升府尹,当时京畿遭蝗虫之灾,庄稼被蝗虫啃光。朱为弼单骑巡视,了解灾情,下属官吏准备宴请招待,他回绝了这种宴请,并说自己是为解除蝗灾而来,如果你们这样做不是也让他变成啃食民脂民膏的蝗虫吗?还有一件事,海宁人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有记载:陈其元的伯父与朱为弼是同科举人,其父亲后与朱为弼成为知交,有一次陈父有一封私函委托朱为弼通过驿站邮递,朱为弼认为私函怎能打扰公家驿站,便自己出资通过信局邮寄。



朱为弼通经学,喜金石,尤嗜钟鼎文。清嘉庆二年(1797),曾任浙江巡抚的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在杭州创办诂经精舍,朱为弼应聘辑修《经籍纂诂》。宋代薛尚功著有《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传世,但书中所著录器物均为宋之前所见青铜礼器,宋之后所发现之器物只有零星记载,再无专著继其功。阮元为续薛尚功之作,收辑资料,请朱为弼为之编审释文,编成《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共收器物551件。编撰体例是先摹录铭文,后为释文,最后为考证。书中有阮元自序和朱为弼后叙。


△杭州诂经精舍旧址上的阮元像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此书介绍时称:“在清代著录、考释传世铜器铭文的诸书中,它是成书较早、内容较好的一部……朱氏曾充阮氏幕友,此书之编定审释实出朱手,经阮改订而成。”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卷十三光绪丁未六月初三条也云:“又《积古斋钟鼎款识》稿本三册,一夹板。此书本出朱椒堂侍郎,旧题《鉏经堂金石跋》。阮太傅借刻,改为《积古斋续钟鼎款识》,其后又去‘续’字,并有点窜删补,皆文达手笔。”



△朱为弼书法对联(平湖博物馆藏)



      朱为弼善书法,精绘事。与嘉兴张廷济、海盐吴东发、张燕昌、释达受,秀水董棨、朱梦泉,嘉兴道士赵莲等人,均以书画篆刻名传于世,时称“嘉禾八子”。198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中,将其列为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


△朱为弼隶书四屏


朱为弼书法工隶书、行草、大篆,因其长期浸染于吉金文字,所作篆书大小错落,极富自然变化,是晚清时期最擅长草篆的书家之一。同时,朱为弼认为楷书是一切书法的基础,“书之有法,犹诗之有律也,律不严则衺,法不密则散。六书篆籀八分无论已,楷书自钟王以降,或务古茂,或逞风韵,或标筋骨,放为行草,傑奡离奇,纵横洒脱,各自成家,未有舍八法而得臻上乘者……千古书法,若晋唐诸贤,皆先精楷法,而后及于行草,神而化之,一以贯之矣。”


△朱为弼梅花图局部


朱为弼绘画工山水、墨竹,精写意花卉,尤喜画梅花,“虽学青藤(徐渭)、白阳(陈淳),而书卷之气盎然溢于楮墨。”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其《墨梅图》笔意简逸,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笔力挺劲,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其自题红梅诗云:“一点一花心,一圈一花瓣。点点与圈圈,游戏化工幻。满腔生意来,腕底气贯串。一笑暗香浮,深浅红相间。五月炎风来,人卧冰雪涧。”


△朱为弼《百龄如意富贵长春图》(平湖博物馆藏)


朱为弼平生爱好金石学,更喜收藏金石,藏有宁女父、丁鼎、新宫叔硕父鼎、甾作父以卣、亚形爵、子父葵爵、父戊爵、羊爵、父辛爵、目父丁爵、兮仲钟等。其中“新宫叔硕父鼎”“兮仲钟”铭文光绪版《平湖县志》卷二十四有载。



·END·



文 | 郭杰光

(文章内容有改动)

图片搜集 | 丰安


——往期精彩推荐——





平湖文旅集团
平湖市文旅集团以“近悦远来、美美与共”为核心理念,围绕景区景点、文化场馆运营的品牌建设,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以及文旅活动的组织策划等,致力打造文旅运营新样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