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至江南初冬,人民西路的梧桐树叶开始泛黄。午后,暖融融的阳光从树叶间落下斑驳的光影,洒落在阿發鲜肉饼咖啡铺门口。一张露营椅,一个鲜肉饼,一杯冰美式,门前有行人来来往往,马路上自行车叮铃而过。这样慵懒的氛围,很容易让人觉得:喝一杯咖啡,咬一口鲜肉饼,日子就该这样过。
于是咖啡和鲜肉饼的“戏剧化”组合,成了凌思佳接近理想生活的一种方式。
和面、发酵、揉面、剁馅、包制、油煎……鲜肉饼大约是中国人最具烟火气和生活感的食物。洁白的面粉裹着鲜肉馅料,在滚烫的铁板油锅里滋滋啦啦作响。待到肉饼两面微微鼓起来,呈现金黄的色泽,便可以捞起。这样做出来的鲜肉饼鲜嫩而不油腻,一口咬下,便瞬间沉醉在面粉和鲜肉的香气里了。
这是凌思佳记忆中小时候奶奶做的鲜肉饼。
凌思佳是85后,地道的平湖人,小时候住在吕公桥七号院子。他清楚记得,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奶奶从乡下搬进院子里同住。为了补贴家用,奶奶常常推着卖饼的摊子走街串巷,卖鲜肉饼。长大后,凌思佳从父亲口中得知,家中最早做油煎饼的是爷爷——凌佰琴,人称阿福(阿發)。
1950年,凌佰琴在广陈镇的供销社做豆腐。每天,豆腐作坊都会有许多剩余的豆腐沫,凌佰琴就将它们拌成馅料,包进饼里,放在油锅内煎至两面焦脆金黄,只剩一圈白边,咬开一口,豆香四溢,很受乡亲们喜爱。那时候物资不充足,馅料里还没有猪肉。纵是如此,半卖半送,也总是出锅便被“抢空”。
后来到了城里,奶奶推着小车卖鲜肉饼时,才慢慢从豆腐馅,变成豆腐鲜肉馅、鲜肉葱油馅。今天,阿發鲜肉饼咖啡铺里除了鲜肉馅,还有榨菜肉、泡菜、鱼籽虾仁、玉米芝士等新口味。凌思佳说,从2023年10月开店至今,鲜肉饼已经升级到了4.0版本。鲜肉饼的精髓,在于油煎,但年轻人不爱油腻。凌思佳便在保留鲜嫩、清香口感的同时,不断调整油量,丰富馅料,改进制作方法,才有了如今鲜嫩而不油腻的一只饼。
学传媒出身的凌思佳,早年在上海待了两年。住在闵行区,常常坐着地铁二号线和七号线到武康路、甜爱路一带晃荡。甜爱路上有很多精致小店:咖啡馆、花植店、奶茶店、小吃店、茶馆、酒馆……或者在手绘椅子上坐坐,或者到小店里淘淘新鲜玩意儿,或者坐在店门口慢悠悠喝一杯咖啡。春去秋来,这条路总是既精致又有烟火气,让人有在这里生活下去的欲望。在凌思佳看来,这种感觉,异常珍贵。
而在平湖,有这种感觉的地方,便是人民西路。大约只有地道的平湖人知道,人民西路不一定是如今平湖最热闹的地方,却藏着平湖老底子的味道——
高大的梧桐树排列在道路两边,梧桐树下,是一座座老房子,有像电器修理铺、杜瓜子店这样的二十年老店,有花店、炸鸡店、时装店、糕点铺子,然后是一条条窄窄的巷子通往平湖老的居民区。夏天,高大的梧桐树投下阴凉,凌霄花在老房子的院子里悄悄蔓延;初冬,金黄的梧桐叶铺天盖地,构成人民西路独有的浪漫。
凌思佳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平湖就三条街:人民路、解放路和建国路。那时候,他常常到人民西路喊上玩伴一起到李叔同公园玩耍……如今站在人民西路,他还能清楚地指出小时候班里的某某朋友住在哪一幢,对面那幢老房子建于某某年代、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正是这些,构建起凌思佳心中人民西路的全部风情。而在熟悉的地方,营造一种不那么熟悉的、接近理想化的生活,也是他喜欢的事。所以凌思佳用爷爷的外号,给自己的店命名:阿發。他笑着说,因为这个名字,经常接到棋牌室的大批量订单。他把最本土的食物鲜肉饼和离年轻人最近的新潮咖啡结合。看似“戏剧化”的出走,其实构建起的,是回家的路。
开店一年多的时间里,凌思佳还同平湖当地的文艺爱好者,将记忆中的家乡用平湖钵子书和说唱的方式,将平湖唱出来。而小小的阿發鲜肉饼咖啡铺,成了他和朋友小聚的地方,也迎来很多“饼友”。他始终希望,阿發鲜肉饼咖啡铺,是一家节奏不那么快、价格不那么贵,有点精致、有点亲切的温暖小店。所以尽管肉价起起伏伏,店里一杯咖啡和一个鲜肉饼,只卖9.9元。
凌思佳手捧咖啡,靠在露营椅上,慢悠悠地说起这些,好像诉说着一个正在具象化的理想。
暖风拂面,一片红透了的梧桐叶从树上落下来,马路上有汽车按着喇叭悠悠驶过。
四季轮回,时间向前。万物在消亡也在新生,周而复始。
而新生的阿發鲜肉饼咖啡铺,既演绎着当下的鲜活,也链接着平湖的往日时光。
🎉阿發鲜肉饼咖啡铺送福利啦🎉
关注“平湖文旅集团”公众号,
即日起至11月30日,
每天进店的前50位顾客,
购买任意咖啡,买一送一;
购买任意肉饼,送经典美式咖啡!
🙌这个冬天,
一起到人民西路走一走,
回味平湖的往日时光~
·END·
文 | 枝枝
图 | 戴许依 阿發鲜肉饼店
——往期精彩推荐——